春秋战国 勾践要杀文种,找到一条这样的理由,文种无言以对,只得自杀

Posted 谣言

篇首语: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勾践要杀文种,找到一条这样的理由,文种无言以对,只得自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勾践要杀文种,找到一条这样的理由,文种无言以对,只得自杀

越王勾践能打败吴王夫差,谋臣文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待复仇大业完成后,勾践赐死文种。他对文种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文种竟无言以对。是什么话呢?据史书记载,文种早年随父经商,后定居越国,因多智谋,得越王勾践的重用,成为勾践身边举足轻重的谋臣。

(文种拜越王)

对于弱小的越国,邻居吴国虎视眈眈,因此,继位不久的勾践每每内心惶恐。文种认为,想要强大越国,必先有良材。于是四处为越国网贤聚才,其中,就包括楚国贵族之后范蠡。后来,范蠡果然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过当时形势危急,总有谣言说吴王夫差即将攻打越国,报杀父之仇。继位不久的勾践被这种谣言折磨得总是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不停地训练部队的作战能力。不过,吴国即将攻打越国的谣言只是传得凶,并未真见来兵。尽管如此,每一次的草木皆兵都让勾践身心疲惫,勾践最后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自然,这不是明智的举动。文种和范蠡百般劝谏,勾践并不肯听。吴王夫差听闻勾践要攻打吴国,知道勾践已中了自己广布谣言的圈套,于是率十万大军迎战勾践。两军于夫椒作战,勾践的军队很快被强大的吴国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勾践不得不率领剩下的五千多将士退回会稽山。夫差则趁胜直追,攻占会稽城,并将会稽山围了个水泄不通。

(夫椒之战)

越国危在旦夕,勾践问文种和范蠡当如何?范蠡认为坚守不动,待敌人士气渐衰,再进行突围;文种则认为,夫差心有为父报仇的怨恨,若是想等待时机再突围,并非上策,反而应该以臣子的姿态,献上厚礼,向吴王夫差求和。如果吴王不同意,便举国降吴,入吴国为质,也许能让越国一息尚存。勾践望着山下黑压压的吴国军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文种的计策,并将求和的事情交给他来办。然而求和并不容易。起初文种见了夫差,请求求和。夫差倒有意,但伍子胥坚决不同意,毕竟胜利是看得见的,越国离灭亡不远矣。伍子胥说:“天以越赐吴,勿许也。”夫差觉得有理,于是不允。求和失败后,勾践又想杀掉自己的妻妾,将宫中的宝物尽数销毁,然后和吴国决一死战。文种劝阻了勾践,同时他让人打探到吴国太宰伯嚭素与伍子胥不和,且贪财好色,于是他挑了八个美女,又带了些珍宝悄悄送给伯嚭。伯嚭笑纳了文种的重礼后,马上带文种见夫差,表示应该同意越国的求和,这样越国的后世都将感恩于吴国,就不会再反抗了。尽管伍子胥极力反对,不过,伯嚭的三寸不烂之舌可不是开玩笑的,求和之事居然说成了。

(文种治国)

为了表示臣服之心,勾践夫妇入吴国为质。文种深知勾践作为一国之君,一定不能承受吴国给予的羞辱,于是让范蠡同入吴为奴,时时防备勾践寻死。而他则留在战败后的越国,带领国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为后期复国做战前准备。越国有文种在,尽管接下来又经历了天灾人祸,百姓并没有游离失所,再加上文种不间断地对百姓进行爱国教育,因此,国民比战前更拥护勾践,更痛恨吴国。勾践在吴国为质三年期满,回到越国。文种又向勾践献灭吴七术:一是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是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是给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是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是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是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是积财练兵,以承其弊。有了文种的“伐吴七术”,再加上勾践的“十年重聚,十年教训”,最终,越国大败吴国,复国雪耻。在越国灭掉吴国后的庆功宴上,文种高兴说:“我胸有七略,如今灭吴兴越只用了三略。”文种的话自然引来无数大臣的恭维。不过有一个人却并没有显得高兴,这就是勾践。

(范蠡隐退)

勾践并不高兴的样子被范蠡看到了,他一下变明白了勾践对有功之臣已心存忌惮,于是他留给勾践一封辞职信便离开了。不过,毕竟文种于范蠡有知遇之恩,于是他也给文种写了一封信,信里说: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意思是说:天上的鸟没有了,再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处;狡猾的兔子杀光了,猎狗也就因为没有存在的价值被猎人杀死吃掉了。现在吴国已经灭亡,这些有功之臣也就容易受到君主的猜疑,离祸事也就不远了。文种本来还觉得范蠡不告而别实在是鲁莽,看了信后才知道原来他是想得太多。在文种看来,几十年的辛苦才拼得灭吴兴越的今天,立此大功一生也难得有一次,勾践自然不该亏待这些良臣谋士,以后的日子只会富贵荣华,怎么可能如他所言呢!适逢文种身体有恙,不能上朝。勾践携了属缕之剑前去探望,面对曾经的大功之臣,勾践问道:“人活着,生死在其次,若是才华得不到发展才是最痛苦的事。你说你胸怀韬略七术,如今只用了三术就帮我灭吴兴越,那剩下的四术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这句话说得太奇怪了,文种毫无防备,慌乱地应道:“臣也不知。”

(勾践赐死)

勾践突然将属缕之剑掷于床侧,恶狠狠地说道:“那你就带着你的四术,去对付死去的吴王先祖吧。”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掉了。属缕之剑,当初可是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的宝剑,如今竟又出现在自己面前。文种此时才明白范蠡果然料事如神,然而悔之晚矣。勾践杀文种,实在是气量太窄。不过文种却也不知道藏拙。要知道勾践在吴国的时候,文种已经在越国建立起了巨大的威望。后来勾践回来后,他只负责卧薪尝胆,大事小事都是文种在干。可以说,整个越国,基本上只知道文种,没人知道勾践。文种看不到这些,更看不到勾践的小气量,以至于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而勾践虽然打败吴国报仇,但是他逼走范蠡,杀掉文种,容不得人才,所以越国虽然称霸一时,但其实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灭了。可以说,勾践杀文种那天起,结果已经很明确了。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 勾践杀文种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之中,出现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人物和典故,他们或是建立了赫赫功勋,或是留下了自己的传奇故事。而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出现了最后一位雄霸一时的君主。此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越国国君勾践。他因兵

春秋战国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范蠡?

说到越王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他叫勾践,他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越王勾践剑了,但是我们今天要说一些更加细致的问题,那就是关于越王勾践是怎么随便杀人这件事情的,其实文种和范蠡是勾践手下的大臣,为勾践富国灭吴立下了非

春秋战国 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

勾践勾践继位之前,是越国的太子,而王父允常已老,国家的权力控制在少数几名大臣手中。石买等人利用允常的错误,发动了宫廷之变。勾践挫败了石买之谋,得以继位为王。已闻允常死的吴国大军,开始趁机伐越。面对强大

文种是谁?越王勾践为何要杀文种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卧薪尝胆”这个典故。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君主勾践因为自己的贸然进攻和轻敌而被吴国的夫差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被俘,在受尽屈辱之后忍辱负重厉兵秣马终于打败了吴国,成就了霸业。

文种是谁?越王勾践为何要杀文种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卧薪尝胆”这个典故。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君主勾践因为自己的贸然进攻和轻敌而被吴国的夫差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被俘,在受尽屈辱之后忍辱负重厉兵秣马终于打败了吴国,成就了霸业。

咸鱼翻身的勾践为何一定要杀患难之臣文种

文种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范蠡隐退,并留下信给文种,劝他逃跑。文种看了之后,称病不朝。于是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听信谗言,赐给文种一把名为属缕的剑,说:“你当

咸鱼翻身的勾践为何一定要杀患难之臣文种

文种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范蠡隐退,并留下信给文种,劝他逃跑。文种看了之后,称病不朝。于是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听信谗言,赐给文种一把名为属缕的剑,说:“你当

历史人物 文种为何被勾践赐死

  为什么要杀?越国一举灭吴后,不听范蠡的劝告,仍滞留于越国为相。在要和平还是要成霸的战略方针上,主张养民的与又发生了最为强烈的冲突!当以夫差赐伍子胥的同样方法赐文种时,文种仍「执迷不悟」。>  春秋

春秋战国 范蠡和文种是如何帮越王勾践灭了吴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派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掉谋臣文种?

揭秘: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掉谋臣文种?文种之死究竟是谁的错?勾践在范蠡、文种等人的辅助下,灭掉了吴国,一雪前耻,自己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其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幸福,所以,在帮助勾践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