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伍子胥与孙武有什么恩怨情仇
Posted 春秋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伍子胥与孙武有什么恩怨情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伍子胥与孙武有什么恩怨情仇
孙武是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据相关史料记载,陈国公子陈完是孙武的先祖,陈书即陈完曾孙陈无宇的儿子,因为讨伐莒国建了功,被齐景公赐姓为孙,即改名为孙书,齐景公并将孙书封为乐安的食邑,是妫姓孙氏的始祖。
孙书正是孙武的爷爷,孙武的父亲是孙书的儿子孙凭。孙武后来因为躲避齐国国内发生的陈、鲍、高、国四族之乱而出奔到了吴国,后来孙武得到了吴王阖闾的赏识重用,用自己在军事上的谋略才能帮助吴王阖闾完成兼并战争,为吴国的强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到晚年,孙武急流勇退,退隐乡间,在伍子胥死后不久便谢世了,他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吴国。
对于孙武到底是哪里人,史学界至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其对孙武故里的定义出现了“祖居地”与“出生地”的不同说法。认为孙武是乐安人的一方是以“祖居地”为其故里的,根据的是孙武的祖父孙书被齐景公封为乐安的食邑,一直都生活在乐安,从而认定孙武是乐安人。认为孙武不是乐安人的一方则是以“出生地”为其故里的,认为从出生到后来居住的地方应该作为其故里,而不应该是先祖在哪里,就定义他的故里在哪里。根据相关史书记载,孙武的祖父还没有被封为乐安的食邑时,孙武已经出生了,从而证明孙武的故里不可能是乐安,因此出现了广饶说、惠民说、博兴说、临淄说并存。
孙武的妻子
孙武的婚事也算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孙武的曾祖父在孙武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给他定下来的,据说是鲍姜,也就是齐国大夫鲍国的孙女。
在齐国,田氏和鲍氏都是名门望族,世代的交情也非常号,特别是在齐景公三年的时候,需要诛灭庆氏,这也是田氏和鲍氏联手完成的,这件事后,两个家族的关系更加近了。之后,齐景公十六年,两大家族又再次联合,又将朝中腐朽的高强给铲除,这时候,两个家族的势力已经旗鼓相当。本着门当户对的原则,孙武和鲍姜的祖父将两家的婚事定了下来,在两位老人的操持下,二人完婚。
鲍姜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家庭教育非常好,而且他本身也是琴棋书画洋洋精通的才女。在成为孙武的妻子之后,不仅在生活上非常关心孙武,在事业上也非常支持孙武的理想,即使是孙武为了躲避齐国内发生的陈、鲍、高、国四族之乱而出逃出吴国时,鲍姜也依旧不离不弃,陪伴在孙武的身边,因此孙武和鲍姜夫妇二人生活过得相当幸福美满,并且鲍姜还为孙武生育了三个儿子,孙驰、孙明和孙敌。
所以说,虽然两个人并不是有了感情而结婚,但是因为他们的家室、教育各方面都非常接近,所以两个人可以琴瑟和鸣,甚至是在困难的时候,也可以不离不弃,也算是孙武波折的生活中比较幸福的一方面了。
孙武的儿子
《孙子兵法》这本书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看过,但是大家一定听说过这本书的大名。而写出这本书的作者——孙武,相必大家也不陌生。而孙武虽然凭着一本《孙子兵法》而扬名,但是孙武的儿子却并没有孙武那样的出名。
当初田、鲍二族乃是世交,两家的关系非常的好,所以后来田无宇在年老退居后,与好友鲍国商议最后决定将鲍国的曾孙女鲍姜许配给了田无宇的曾孙子孙武为妻。鲍姜生于名门,自幼家教良好并且知书达理;对自己的丈夫非常的细心敬重,婚后二人的生活非常幸福。而后来夫妻二人育幼三子,大儿子孙驰、二儿子孙明、与小儿子孙敌。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是,长子孙驰其实是栾氏与孙武所生;而二子孙明与三子孙敌才是孙武与鲍姜所生。但是这兄弟三人因为并没有自己父亲孙武那般的出名,再加上年代久远所以关于三人的事迹并没有什么记载,具体孙驰的生母到底是栾氏还是鲍姜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过虽然如此,可以知道的却是这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像父亲那样写出了流传千古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却也一生为国办事,忠君报国。
而孙武的大儿子孙驰,据说在那场中国史上成功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柏举之战中为国捐躯,牺牲了。剩下的孙武另外两个儿子孙明与孙敌,也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所以具体结果如何也并不清楚。
伍子胥与孙武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家族世代是楚国的高官,因为受到小人的设计陷害,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平王所杀。最开始伍子胥逃到了郑国,后来投靠了吴国,见当时还是吴国公子的阖闾有大志,便帮助阖闾夺得了王位,并尽心尽力的辅佐吴王阖闾。
孙武,字长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孙武能够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以及重用,伍子胥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公元前512年,吴王准备向西进兵,是伍子胥向吴王“七荐孙子”,才使得吴王阖闾同意接见孙武,孙武从而闻名天下。孙武是在离开了齐国之后,到了吴国后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两人十分投机,自此成为了至交好友。
在孙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挥下,经过五次战役,仅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攻下了楚国都城。二人用各自的谋略帮助吴王阖闾完成了兼并战争,在吴王阖闾因不听孙武劝阻,非要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践,结果吴国大败,阖闾气愤病死后,二人便帮助阖闾之子夫差治国练兵、打败勾践,为其父阖闾报仇雪恨。在孙武晚年的时候,伍子胥被夫差杀死,孙武便退隐乡间,在伍子胥死后不久,孙武也谢世了。至于孙武谢世的原因,有史料记载说是他与伍子胥一起进谏,激怒了夫差被杀死的,或者是因为其是伍子胥的好友,被夫差迁怒杀害的。
相关参考
说起伍子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熟悉他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等等,但更熟悉的恐怕是他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伍子胥和楚平王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深仇大恨,导致伍子胥要掘坟鞭尸?我们先来看
说起伍子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熟悉他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等等,但更熟悉的恐怕是他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伍子胥和楚平王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深仇大恨,导致伍子胥要掘坟鞭尸?我们先来看
说起伍子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熟悉他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等等,但更熟悉的恐怕是他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伍子胥和楚平王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深仇大恨,导致伍子胥要掘坟鞭尸?我们先来看
说起伍子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熟悉他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等等,但更熟悉的恐怕是他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伍子胥和楚平王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深仇大恨,导致伍子胥要掘坟鞭尸?我们先来看
勾践复国:孙武与伍子胥 孙武(545—470BC)春秋末年齐国人,后人尊其为孙子、兵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了解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因不堪齐国内鬦不断,随离开故乡齐国,南下吴国,
伍子胥与孙武有什么关系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家族世代是楚国的高官,因为受到小人的设计陷害,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平王所杀。最开始伍子胥逃到
孙子的时代略晚于孔子,大约在公元前545年,孙武出生于齐国乐安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其家族的姓氏曾先后为妫姓、陈姓、田姓、孙姓。孙武少年时代的齐国,内部争斗不断,危机四伏。公元前532年夏,孙
春秋战国 孙武怎么不救伍子胥 伍子胥与孙武是如何为吴国人建功立业的
自从伍家被费无忌诬陷之后,作为伍家唯一的后人,仇恨是伍子胥活在世上的唯一理由,复仇成为伍子胥此生必须去完成的一件大事。伍子胥在昭关一夜白头,惊呆了天下人,到了吴国结识公子光是伍子胥的复仇开端,但是伍子
伍子胥与孙武处于同个时代的人,伍子胥与孙武的成就一样高,可是提到孙武,很多人都会想到《孙子兵法》和武圣,比起孙武来说,伍子胥就要低调了好多,其实他也写了一部很著名的兵书叫做《伍子胥》,只不过现在已经绝
,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大约与(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同时或略晚。孙武的祖先名为妫满,被周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