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史上最笨的打鱼方法——竭泽而渔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史上最笨的打鱼方法——竭泽而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史上最笨的打鱼方法——竭泽而渔
周三
周四
周五
成语
人物
古诗
名著
文常
成语故事:竭泽而渔
故事讲述人| 王玥滢
本文共计1068字,需阅读时间3分钟
↓↓点击播放,可锁屏播放(不影响其他操作)
成语简介
竭泽而渔出自《吕氏春秋·义赏》,它的字面意思是把池水抽干,把池鱼捉尽,到最后无鱼可捉。现在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做事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精彩故事
故事的两大主角分别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和楚成王。晋国和楚国可是两个超级大国,俩大王都想做唯一的霸主,因此都拼命扩张地盘。当时晋文公心里没底儿,因为楚军太强大了,战士们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而且人家兵多,两军数量严重不对等啊。这仗可怎么打呀?晋文公也没辙了,就把手下的一员大将狐偃叫到身边:“狐偃,你说我们怎么做才能赢啊?”狐偃说:“我想到一个小计策,可以骗对方掉进咱们设计好的圈套里,准保让他们惨败。”
为了保险起见,晋文公又问另一员大将雍季:“你觉得狐偃用骗的办法靠谱吗?”雍季说:“咱们现在实力弱,只能用这个方法了。但绝不能一直用这样的办法。拿打鱼来说,如果抽干水池中的水,眼下是可以获得很多鱼,但是明年这里就没有鱼可以打了;再拿捕猎来说,如果烧光了森林里的草木,现在是可以获得很多猎物,可是明年这里也就没有野兽可以抓了。所以,欺诈的计策只能偶尔用一次,之后还应该壮大自己的队伍,多多操练士兵,这才是长久之计啊。”晋文公听后没吭声,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最终晋军大获全胜。
回国后,大家都认为头号功臣非狐偃莫属,可谁知道连雍季也受到了奖赏,而且功劳还在狐偃之上。有个人跳出来为狐偃打抱不平:“国君,你奖励错人了吧?明明是狐偃将军出的欺诈的主意才让我们获得了胜利,为什么雍季得的奖赏却比他还多?”晋文公不慌不忙地说:“狐偃确实让我们赢了这一次,但晋国以后要想每次都打胜仗,就应该听雍季将军的,老老实实练兵,这才是长远之计。” 大家听后恍然大悟。
“我”的解读
抽干湖水来捕鱼,自然是成功捕鱼的最便捷方法,但只有制作精良的捕鱼工具,掌握捕鱼技巧,才不愁第二年无鱼可捕;动用欺诈之策可以轻易获得一次胜利,但强大军队,操练精兵,方为抵御外敌,获取胜利的长久之计。
目光短浅的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得”,而明智的人却考虑到了失,在得失之间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常言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为人处世,也应从长远考虑,顾全大局。
温馨提示:推荐6年级的同学们仔细学习这个故事哟!
本月内容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和竭泽而渔相同的成语故事
答: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解释〗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焚林而猎 fén lí...
六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成语故事竭泽而渔加拼音
答:竭泽而渔 jiézééryú [释义]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龋 [语出]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正音] 竭;不能读作“jiē”或“hè”。 [辨形] 渔;不能写作“鱼”。 [近义] ...
竭泽而渔 成语故事
答: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县)曾有一场大战。当时,晋国的兵力不如楚国。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向大臣孤偃请教用兵的策略;“现在敌众我寡。对我们很不利,我们怎么做才能取胜呢?” 狐偃说:“用兵打仗并...
类似竭泽而渔的成语故事
答:1.杀鸡取卵 :杀了鸡取蛋 2.焚林而田 :烧了森林打猎 它们都比喻一个人或事物只看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
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
答: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基本释义 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贬义 出 处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例 句 另外的错误观点,就...
竭泽而渔是成语故事吗
答:是 竭泽而渔: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答: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晋文公 竭泽而渔 [读音][jié zé ér yú] [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成语故事竭泽而渔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高诱 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濬财之...
成语故事竭泽而渔告诉我们什么
答:竭泽而渔 jiézééryú [释义]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龋 [语出]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正音] 竭;不能读作“jiē”或“hè”。 [辨形] 渔;不能写作“鱼”。 [近义] ...
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图眼前的...
答:竭泽而渔 jiézééryú [释义]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龋 [语出]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正音] 竭;不能读作“jiē”或“hè”。 [辨形] 渔;不能写作“鱼”。 [近义] ...
相关参考
史上最笨的刽子手,是一个叫西蒙·格朗让的人和他的妻子。这是一对夫妻刽子手,英属黄金海岸人。这两个家伙在一次行刑时,砍头、绳子勒、剪子戳,什么招都用了,就是弄不死一个犯人,结果被愤怒的群众打死,犯人却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朝诗人贾岛这两句诗词传诵千年,被誉为文考举子的真实写作,道尽了十年寒窗苦的孤寂和落寞。现在被许多人引用来比喻绝顶好文章或作品。唐朝大师云集,出了不少遣词造句的高手,例如李白、
历史典故 竭泽而渔成语故事_成语“竭泽而渔”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竭泽而渔成语故事_成语“竭泽而渔”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
成语典故_竭泽而渔的主人公是谁?竭泽而渔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
史上最让人惊悚的痴情皇帝 古往今来有很多痴情的皇帝,不过,痴情到惊悚的地步就不多了。慕容家就出了这么一位痴情得丢了江山、丢了尊严,最后丢了性命的皇帝。 这哥们儿叫慕容熙,这家伙风流
史上最让人惊悚的痴情皇帝 古往今来有很多痴情的皇帝,不过,痴情到惊悚的地步就不多了。慕容家就出了这么一位痴情得丢了江山、丢了尊严,最后丢了性命的皇帝。 这哥们儿叫慕容熙,这家伙风流
> 门下有七十二贤人,独有子贡颇懂兵法长于谋略,孔子对其甚为器重。爱才的孔子曾把子贡比喻为瑚琏。瑚琏者,宗庙之贵器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春秋乱世,战事频仍。其时,齐国权臣田常
他是家里的长子,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他的家族是正经姬姓诸侯国,他的父亲是周平王的卿士。中国历史浩浩荡荡数千年,多少人默默无闻,连个浪花都没翻起来,而他用兄弟相残、母子反目的桥段,成为了诸多文人墨客笔下
历史人物 史上最狠刺客,为求功名断臂杀妻灭子,跻身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据史料记载,在专诸刺王僚成功之后,吴王阖闾还紧接着又策划了一次同样成功、更为惨烈悲壮的刺杀行动。吴王僚的儿子庆忌,政变时出逃到了邻国艾城,正在招纳死士,串联诸侯,准备待时乘隙,伐吴报父仇!因此阖闾日
提起春秋名相,我们会不约而同首推齐桓公的相国管仲,史称春秋第一相。管仲帮助齐桓公实现了春秋霸业,成就了方伯之名。正是由于他在齐国的非凡作为和巨大成就,被后世称颂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成为历代贤臣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