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秦穆公和秦始皇关系 宽厚待人却以贤人殉葬,秦穆公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秦穆公和秦始皇关系 宽厚待人却以贤人殉葬,秦穆公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秦穆公和秦始皇关系 宽厚待人却以贤人殉葬,秦穆公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春秋时期的秦穆公,以宽厚待人而著称。
当孟明视等“三帅”屡战屡败之时,秦穆公自始至终相信他们能成大事,不顾其他人撤换孟明视的建议,对待孟明视的态度却始终如一,他最后能够报晋之仇并称霸西戎,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秦穆公的宽宏大度,这在史书上是公认的,不仅仅指他宽厚地对待孟明视等人这一件事情,还有一则《秦穆公亡马》的轶事,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点。
秦穆公曾经在歧山出猎,走丢了一匹骏马,他亲自去寻,结果在山下发现有三百多个农夫正把那匹马杀了在吃肉。地方官吏把那三百个农夫全部抓起来,准备要处以死刑。
但秦穆公却说:“算了,现在马已经死了,如果我再杀了吃我马肉的农夫,别人一定会认为我爱惜牲畜而贱视人命,马的性命怎么能抵得上人的性命呢?”不但不追究这些田夫们的杀马之罪,反而赐给他们美酒说:“骏马的肉都是精肉,如果吃了精肉不喝酒的话,弄不好会生病的。”
展开剩余76%
农夫们感念秦穆公的恩德,喝完酒后惭愧地离开了。等到三年以后,秦晋两国发生韩原之战,秦穆公出兵讨伐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晋惠公,结果被晋兵所围。眼看秦穆公就要成为晋国的俘虏,突然山脚下三百多人手持利刃冲进阵地,奋勇救出了秦穆公。
秦穆公一问,正是他三年前赦免的那些杀马农夫。秦穆公施仁义于百姓,危难之时得百姓死力相救,其宽容仁爱,可见一斑。
但是,秦穆公却在临死之前做了一件大失民心的事情,这件事情直接影响到了后世对他的评价。那就是在他临死之时,遗命让子车氏三子殉葬,国人莫不痛惜。
公元前621年,在位39年的秦穆公死,安葬于雍,为他殉葬的活人有177个,其中包括大夫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
这三个人都是善良勇武的贤臣,为秦穆公殉葬之后,秦国的人无不为他们惋惜悲叹,特意做了一首《黄鸟》诗,为他们哀悼。诗中有四句,重复出现在全诗每一阕的末尾,表达了对殉葬这种落后风俗制度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抗议,也表达了对勇士死非其所的哀痛和怜惜:
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也就是说“苍天啊,你怎么能让善良有才能的人来殉葬,如果可以赎回他们的性命,我们愿意让一百个人去代替他们。”
这种人殉制度表现出当时的秦国虽然已经比较强大,但有些制度风俗还是非常的野蛮落后(其他诸侯国也没有完全革除这种陋习,齐桓公发丧之时,也有大量的活人殉葬)。同时也使许多人对秦穆公惜才重才宽容爱士的一贯做法有了相当多的质疑,因为既然他那么爱惜人才,为什么还要让人才为他殉葬呢?
因此当时一些深明事理的人就评价说:“秦穆公兼并了许多小国家,扩大了秦国的版图,东面不输给强大的晋国,西面称霸于戎狄诸国,但他最终没有成为诸侯国的盟主,看来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他离世的时候,就不再顾念他的国家和人民,让治国的良臣为他陪葬。以前一些老国君去世,都会留下一些美德善政,而他不但没有做到这一点,居然还夺走了百姓敬重爱戴的贤臣。从这件事情上可以断定,秦国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再向东征服其他的国家了。”
而这些不利局面的出现,也与秦穆公的性格特征有着相当大的关系,那就是大事清醒宽容,小事糊涂急躁。对晋国屡次施以恩惠,却只因为一个临时的决定——私自撤郑之围而与晋国结怨;派兵帮助郑国守城,却又异想天开想要偷袭郑国,结果瞬间由郑国的恩人变为仇人;可以赦免晋惠公,可以宽恕孟明视,可以厚待杀马的农夫,却又在临死的时候让子车氏的三个儿子殉葬,最终英名变恶名,给自己留下了污点。
秦穆公,真是太可惜了!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秦穆公和秦始皇关系 秦穆公和秦始皇有什么关系 秦穆公的形象特点(图)
秦穆公的一生经历了几度大起大落,举国上下经过漫长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就是称霸一方。秦穆公图秦穆公的称霸是狭义上的,限于地域,而不像是秦始皇一样称霸整个天下,穆公时代的称霸只是完成了
秦穆公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秦穆公与秦始皇,这两个人为何会被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呢?秦穆公之画像首先我们来谈谈此二人的共同之处,这些共同点致使人们会将此二人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秦穆公和重耳,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何会将此二人的名字放在一起,我们今天来探究一番,将个中厉害关系弄个明白。秦穆公,秦国的一代君主,秦国史上的一代有名之君;重耳,这个名字你可能并不熟悉,但是论起他的
秦穆公和重耳,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何会将此二人的名字放在一起,我们今天来探究一番,将个中厉害关系弄个明白。秦穆公,秦国的一代君主,秦国史上的一代有名之君;重耳,这个名字你可能并不熟悉,但是论起他的
春秋战国 秦穆公和秦孝公的关系 秦孝公的儿子是谁 秦孝公与秦始皇关系
秦孝公的儿子是谁秦孝公与秦始皇关系秦孝公简介嬴渠梁的儿子是谁?秦孝公与秦始皇关系【图】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
秦穆公和秦孝公是什么关系秦穆公和秦孝公,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牵绊,他们为何被后人并列出来以作谈资,他们又分别对秦国做出了什么贡献,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且一一道来。秦孝公剧照秦穆公可说是秦孝公的祖先
秦穆公和秦孝公,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牵绊,他们为何被后人并列出来以作谈资,他们又分别对秦国做出了什么贡献,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且一一道来。秦穆公可说是秦孝公的祖先,穆公的君主时代远远早于孝公的,但
春秋战国 秦穆公和秦孝公 赢驷和秦穆公是什么关系 赢驷为什么要车裂商鞅
当初秦孝公为了扭转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大胆启用商鞅进行变法,而秦国的国力在秦孝公的努力下,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作为一国之君,一个核心权力
嬴渠梁(公元前381~公元前338年),战国时秦国国君,即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即王位。秦孝公即位之初,秦国经济、文化都比中原的国家落后。他雄心勃勃想恢复300年前先祖秦穆公的霸业,在即位的第二年,就
活人陪葬,古代叫人殉,简单地说就是以活人作为死者殉葬品的葬俗,以卑者殉尊者为常见。在中国古代帝王死后,人殉比较普遍,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者数量惊人,大概创造了历史之最。但在汉朝以后,此恶俗慢慢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