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郑庄公和周桓王 史记郑庄公为什么要杀周桓王
Posted 诸侯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郑庄公和周桓王 史记郑庄公为什么要杀周桓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郑庄公和周桓王 史记郑庄公为什么要杀周桓王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luò yì),辟(bì)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xiè)父蚤(zǎo)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huán)王,平王孙也。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八年,鲁杀隐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
01
【注释】
1.东迁于雒邑:往东迁都到雒邑。自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770年)开始了东周时代。
2.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3.蚤:通“早”。
4.不礼:没有以礼相待。
5.“许田”句:《索隐》:“《左传》郑伯以璧假许田,卒易祊(bēng,崩)。祊是郑祀太山之田,许是鲁朝京师之汤沐邑,有周公庙,郑以其近,故易取之。此云‘许田天子用事太山田’,误。”用事:指祭祀。
6.郑射伤桓王:事见《左传•隐公八年》,繻(rú,如)葛之役,郑将祝聃(dān)伤桓王肩膀。
02
【大意】
平王即位,把都城东迁到雒邑,以躲避戎寇。平王在位时,周王室衰败,诸侯强大之国吞并弱小之国,齐、楚、秦、晋开始强大,政令往往出于称霸的君主。
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死,太子洩父早死,立其子林为王,就是桓王。桓王,是平王的孙子。
桓王三年,郑庄公来朝见,桓王不予礼遇。五年,郑使宛与鲁国交换许田。许田,是天子用来祭祀泰山的土地。八年,鲁国杀隐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逃跑回来。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郑庄公和周桓王 [问答]周桓王兵败之后,为何不贬郑庄公的爵位
忽然想通了,看看周和秦是怎样建国的就知道为什么周朝实行分封制而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了。周朝是以仁义为名讨伐商纣,过程中还带了很多诸侯,这些诸侯,周武王实际上是无权对其发号施令的(除了在那次战争中以伐纣盟
春秋战国 郑庄公和周桓王 周桓王姬林简介 因中箭受辱致帝王权威荡然无存
周桓王姬林(?—前697年),在位23年(前720年—前697年在位)。周桓王为姬泄父之子,周平王之孙。平王病死时,太子姬狐正居于郑国为人质。郑庄公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继位。姬狐因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
黑肩对周桓王说:“我们周王室在骊山之变后,从镐京东迁到洛邑,这都是晋国与郑国的功劳。应该对郑国以礼相待,这样以后其他诸侯国才会来朝见。现在您这样的态度,我看郑国以后不会再来了。”但是周桓王显然不明白王
周桓王三年(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郑国国君郑庄公前来朝见周桓王。这是郑庄公首次朝见周桓王,周桓王对他不加礼遇。周公对周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为称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后,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为称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后,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开始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为称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后,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开始
为了让藏獒听话,周桓王想分化郑庄公的权力,免去了郑庄公的卿士职位,并削弱其对周朝王室的控制。这让郑庄公不但很意外,而且很不爽,从此不愿意再朝见周朝天子。为了树立威信,周桓王决定敲打敲打郑国,于公元前7
为了让藏獒听话,周桓王想分化郑庄公的权力,免去了郑庄公的卿士职位,并削弱其对周朝王室的控制。这让郑庄公不但很意外,而且很不爽,从此不愿意再朝见周朝天子。为了树立威信,周桓王决定敲打敲打郑国,于公元前7
为了让藏獒听话,周桓王想分化郑庄公的权力,免去了郑庄公的卿士职位,并削弱其对周朝王室的控制。这让郑庄公不但很意外,而且很不爽,从此不愿意再朝见周朝天子。为了树立威信,周桓王决定敲打敲打郑国,于公元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