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齐王跟楚襄王玩猫腻
Posted 春秋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齐王跟楚襄王玩猫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齐王跟楚襄王玩猫腻
——帝王之间唱对台戏,没戏也有戏,不但要看国家的强弱,还要看帝王的智慧,齐王跟楚襄王玩猫腻,却被楚襄王这只“猫”抓惨了!> > 楚襄王未作国王时,曾在齐国做人质。> > 楚怀王死后,太子要求回国执政,遂辞归楚国。> > 齐王阻止他说:“给我楚国东部500里土地,就放您归。否则这辈子也休想回去。”> > 太子问傅慎子,这件事该如何处理。500里土地对于楚国而言,可不是小数目。> > 慎子说:“给他500里土地是为了回国。如果因为爱惜土地而不回国送父是不孝之行,献地是对的。”> > 太子听从了慎子的建议,对齐王说表示愿意献出东土,齐王得到太子的答复后,立即下令让太子回国。> > 太子回国,安葬了父亲继位登基,是为楚襄王。> > 过了不久,齐国派遣50辆战车来取东地。> > 楚王问慎子说:“齐使者来索取东地,怎么办?”> > 慎子说:“大王可以召见群臣,看他们有什么计策。”> > 上柱国子良入见楚王,楚王说:“寡人能够回国是因为答应把东地送给齐国,现在齐使来索求东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现在怎么办?”> > 子良说:“不能不给啊。大王乃是万乘(有万辆战车的大国)之君,答应了别人而未做到,是不守信用。将来就不能同诸侯国结盟。请把东地给齐国,然后再攻取东地。给齐是守信,攻取是靠武力。”> > 子良出来,昭常又入见楚王,知道了事情真相后,昭常说:“不能给齐国。楚国号称万乘,是因为土地辽阔,现在如果去掉500里东地,那是去掉一半国土啊,徒有万乘之名而无千乘的作用,要个名声有什么意义呢?请让昭常去守卫东土。”> > 昭常出来,景鲤又入见楚王,说:“不可给齐国。但是,依我国的国力和齐国打仗,弄不好会两败俱伤,臣希望向西赴秦国求救。”> > 楚王把三位大夫的主张告诉慎子。慎子说:“大王可以都采用。”> > 楚襄王一愣,道:“这是什么意思?”> > 慎子说:“大王打发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子良出使的第二天,派昭常任大司马,令他去守卫东地。派出昭常的第二天,再派景鲤到秦国求救。”> > 楚王说:“好,就这么办。”> > 子良到齐国,齐国派兵接受东地。> > 昭常回答齐人说:“我奉命主管东地,将与东地共存亡,你们有胆,尽管放马过来。”> > 齐王对子良说:“大夫来献地,现在昭常守住东地,这是什么意思。”> > 子良说:“臣亲自受命于国王,这是昭常假传王令。大王可不必理会他,取地则可,他若拦阻,大王便可用武力。”> > 齐国果然兴兵讨伐昭常。> > 与此同时,景鲤请来秦国50万大军到齐国。> > 秦将右壤说:“阻止楚太子回国,是不仁;又想夺楚500里东地是不义。退兵则可,不然一定要杀个血流成河!”> > 齐王惧怕了,连忙撤兵回国,再也不提500里土地之事。> > 楚襄王做太子时,虽自己心里有主意,但仍要听慎子的意思,然后才做决定,500里土地的“失去”也要如此经过慎重考虑;当齐国来要土地时,又请问慎子,慎子却转而举荐三个大臣,楚襄王的精明之处在于遇事先听别人的意见。> > 齐王总想不劳而获,总想天上掉馅饼,不懂规矩还玩点战争游戏,不讲军事原则,就得好好戏弄他一下。楚襄王把齐王耍弄得没有脾气,真是让人开心。相关参考
《战国策》《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
楚襄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他出生于公元前329年,去世于公元前263年。关于楚襄王有很多的故事,比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中有一段他的故事,说的是楚襄王与民同乐,不过这个“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所谓的
楚襄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他出生于公元前329年,去世于公元前263年。关于楚襄王有很多的故事,比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中有一段他的故事,说的是楚襄王与民同乐,不过这个“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所谓的
人物介绍楚襄王(前?年--前263年):也称楚顷襄王,本名熊横,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襄王六年,秦国以白起为将攻韩伊阙(又名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斩杀韩军24万。秦昭王并写信给楚王,要率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有名的才子,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大辞赋家,他一直想着报效祖国,虽然因为文采出众经常被楚顷襄王带在身边,但是却一直都是一个小官,没有什么权利,几次讽谏都没有得到效果,还因此招来了不少小人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有名的才子,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大辞赋家,他一直想着报效祖国,虽然因为文采出众经常被楚顷襄王带在身边,但是却一直都是一个小官,没有什么权利,几次讽谏都没有得到效果,还因此招来了不少小人...
古之帝王,为笼人心,固爪牙,显威仪,示恩宠,往往会把加官、晋爵、封侯等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频频使用。如翻翻《三国志・蜀书》就知道,刘备的西蜀,也没少用封侯这个法宝,这一手段。西蜀前前后后,封过不少的
导读:古之帝王,为笼人心,固爪牙,显威仪,示恩宠,往往会把加官、晋爵、封侯等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频频使用。如翻翻《三国志・蜀书》就知道,刘备的西蜀,也没少用封侯这个法宝,这一手段。西蜀前前后后,封过
雍正皇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皇四子胤禛登基以来,这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我们这一节就来聊聊这个热门话题.雍正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zhēn)(1678年
邹氏,齐王的宠妃。她出现在汉剧剧目《晒尸台》里,此剧说齐王是一个贪逐声色,不理朝政的君王。他的儿子田法章,因忌恨邹妃常向父王暗进谗言,令不少忠良惨遭杀害。齐王(田地) 有一日,田法章趁父王出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