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魏文侯礼贤的故事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魏文侯礼贤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魏文侯礼贤的故事
> 战国十三年(前356年),秦国为了占有魏国的边城伯阳、防陵等七座城池,召集了二十万大军,准备起兵伐魏。> > 大夫司马唐上奏秦武王,道:“我军虽然兵强马壮,但劳师袭远乃兵家之忌。而且在不知魏国虚实的情况下出兵,臣恐难有胜算的把握!”> > 秦武王认为有理,问:“大夫有何妙策?”> > 司马唐说:“大王,当今之计,下臣愿出使魏国,探听魏国的虚实后再谋伐魏之事。”> > 秦武王称好。司马唐使魏。三个月后,司马唐从魏国返回复命。武王问:“伐魏时机是否成熟?”> > 司马唐说:“魏国君臣一心,国君礼贤下士,民心齐士气旺,这个时候决不能伐魏。”> > 武王说,愿闻其详。> > 司马唐说:下臣来到魏国,进入宫中,为探魏文侯对战事的反应,对他说秦国有伐魏的打算,魏文侯听后,对群臣说:本王在位的时候秦国是不伐魏国的,现在到寡人执政,秦国有伐魏之心,寡人将令到诸位大夫受辱,此乃寡人的过失。> > 大夫归国却说:“大王,在先王的时候,秦国不伐我国,等到臣等侍奉大王的时候,秦国有伐魏之心,这是臣子无能的过错。请大王下令,若秦国来犯,下臣拼死反抗秦军。”> > 司马唐说:“魏国君臣都争相把秦国将伐魏国的过错揽到自己的身上,况且国君对待下臣能到这种程度,这是上下团结一心,三军同心协力,魏国兵力虽不足与秦国抗衡,但士气比我军高涨。”> > 司马唐又说,魏文侯对群臣关爱,对贤士更是礼待有加。> > 魏国有个贤能之士,名段木干,饱读诗书,又持有独到的见解。段木干不愿为官,他在都城四十里外的一个农庄居住,过着自耕自种的清苦日子。> > 魏文侯慕其才,派大夫前往请段木干入朝为官。> > 段木干没有答应,魏文侯前后派了三位使者前往,段木干不为所动。> > 魏文侯亲身前往。到了农庄,魏文侯从马车上下来,到来段木干面前,对他俯身行礼。> > 随行的大夫提醒说:“大王,您是君王,哪有君王对百姓俯身行礼的?”> > 魏文侯回答说:“段木干是位饱学的贤才,我怎能不俯身行礼?况且寡人三次派使臣请他入朝为官,他都没有答应,他从来不肯用自己的才学向寡人谋官。段木干 德行高,而寡人只有土地,段木干义气大,而寡人只是财产多罢了。土地不如德行,财富不如义气,寡人应向他俯身行礼表达。”> > 魏文侯取了一百万钱赠给段木干,段木干不愿要,魏文侯只好令人带回,长叹说:“段木干,真正的清廉君子!”> > 魏文侯造访段木干,给他俯首行礼的事传遍了魏国及诸侯国,人人都赞他礼贤下士的风度和言行。> > 司马唐说:“魏王好义而人民拥戴。爱好仁义的国家。人民生活安定。被人拥戴的国君,上下和洽。下臣听说,攻打他国的条件,在德行方面,要足以安定国家; 在政治方面,要足以和洽民心。国家安定,民心和洽,然后才可能举兵远伐。如今大王喜战,近交没成而远伐,横征暴敛军需,民心不稳。政不足以和洽,则民心必 陷混乱;德不能发生安定的力量,则国家必有危险。故下臣力劝大王放弃伐魏的打算。”> > 秦武说:“就依卿之言!”> > 可是,武王称霸诸侯的雄心令他很快又改变了主意,他把司马唐的劝谏放在一边,令大将军武平率大军攻打魏国。> > 魏文侯调使诸路军马准备迎战。段木干来到魏都榴城,对文侯说:“大王,草民昔日受到大王俯首行礼之恩,下臣无以回报,今国家有难,草民愿尽力化解这场危机。”> > 段木干请文侯为他调派了二十匹快马组成马车队伍,日夜兼程,赶往赵国、齐国和韩国。段木干是名满诸侯的贤士,所到之处都受到国君上宾的礼仪。段木干请赵、齐、韩各派一名使者跟随他出使秦国。三个国家虽然有些害怕日趋强大的秦国,但碍于名贤的面子,只好答应了。> > 段木干带着三国使者来到秦国对武王说:“秦国无故起兵伐魏,是不义之举,而魏文侯又是一位忠信仁慈的明君。秦国的不义之举已引起了诸侯的愤怒。韩、赵、 齐三国都准备起兵帮助魏国讨伐秦军。若两军对垒,失败的必是秦军。幸好魏王是位爱好和平的国君,他不忍令无辜的生命白白牺牲,特让段某来到秦国,请大王收 回成命!”> > 秦武王见到段木干带着三国使者前来,权衡了一番利害后,不得不下令武平撤兵。相关参考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任用西门豹、子夏、李悝、乐羊、吴起等人,在政治、军事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并将霸业延续百年。魏文侯>魏文侯与虞人期猎>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魏文侯和管理山
魏文侯任用乐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在位期间,礼贤下士,大胆起用人才,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关于魏文侯用人的故事,其中,魏文侯任用乐羊攻打中山国就是
魏文侯、武侯霸业 魏文侯时,礼贤下士,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变法的内容包括提倡勤劳耕作、使用平籴法调剂粮价、削弱世卿世禄制等等。李悝又撰写了《法经》。变法发展了经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先「强匡天下
>魏文侯 魏文侯(?前396),战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名斯。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的国家,这同魏文侯的贤明是分不开的。魏文侯最大的长处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因此,许多
魏文侯在公元前445年继位后,感觉到了魏国的处境实在是不妙,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为了使得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魏文侯礼贤下士,招纳人才,史料记载,魏文侯拥有博大的胸怀,可以知错能改,从谏如流,正是因为
魏文侯在公元前445年继位后,感觉到了魏国的处境实在是不妙,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为了使得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魏文侯礼贤下士,招纳人才,史料记载,魏文侯拥有博大的胸怀,可以知错能改,从谏如流,正是因为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魏国开国君主,三家分晋以后魏氏继承了晋国领土,此后便开启了魏国的百年霸业。魏文侯礼贤下士,采用了西门豹、子夏等一批能人,使得魏国国力迅速崛起,而且疆域不断扩大,此后成为中原霸主。魏文侯
魏文侯是谁魏文侯生于公元前472年,卒于公元前396年,名魏斯,一名都,现在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可以说是魏文侯奠定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百年霸业的基础,公元403年,周王室承认了韩、赵、魏的
魏文侯是谁魏文侯生于公元前472年,卒于公元前396年,名魏斯,一名都,现在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可以说是魏文侯奠定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百年霸业的基础,公元403年,周王室承认了韩、赵、魏的
魏文侯李斯(?-前396) 魏之开国君主魏文侯(前四四五--前三九六年执政)任用李悝(前四五五--前三九五)为相,推行变法。李悝主张按『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之原则,把禄位授予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