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齐国与晋国的恩恩怨怨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齐国与晋国的恩恩怨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齐国与晋国的恩恩怨怨

  晋悼公的死讯传来,齐灵公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轻松。> >   十六年了,在晋悼公在位的十六年间,齐灵公仿佛被一张巨大的罗网所束缚,他感到一种窒息与屈辱。> >    自之后,齐国的霸业凋零,但光荣与梦想仍然存留在一代代的国君心中。要恢复齐国的霸主地位,首先必须要阻击晋国。在公元前589年,齐灵公的父亲 齐顷公迈出了坚强的一步。结果却在鞍之战中惨败给了晋国人,威风扫地,齐顷公不得不前往晋国朝见霸主晋景公。这对于齐国来说,乃是一大耻辱。> >   齐灵公继位后,开始为摆脱晋国的控制而努力。> >    在他在位的第九年(公元前573年),栾书杀死晋厉公,迎立晋悼公。晋的内乱,使齐灵公认为机会到了,可以摆脱晋国人的魔掌了。这一年,楚国发动侵宋战 争,在宋国彭城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晋悼公号召各路诸侯共同出兵,齐灵公却采取观望的态度,拒绝出兵。彭城之战结束后,晋国马上纠集诸侯国,对齐国发动讨伐 战争。齐灵公这才明白晋国并没有因为内乱而走向衰落,他不得不接受晋国人所提出的和谈条件。即将太子姜光作为人质送往晋国,以换取和平。> >   雄心壮志的齐灵公又一次吞咽下屈辱的苦果。> >    虽然屈从于晋国,齐国在东方仍然是一大势力。作为拥有雄心的大国,唯有扩张才能有机会与晋国对抗。首先,齐灵公在东方推行小霸权政策,积极拉拢莒国。莒 国在齐国的支持下,于公元前567年吞并了鲁国的附庸国国;同年,齐灵公大举出兵,消灭了邻国莱国。莱国的土地面积与齐国相当,但是军事力量薄弱。在齐 国的打击下,莱国彻底被齐国吞并,齐国的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   吞并莱国是齐国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对齐国后来的崛起有着关键作用。齐 国因此得到了更为丰富的渔盐资源,巩固其经济上的优势。莱国的冶铁业发达,根据现存的“叔夷钟铭文”所记,灭莱之战中有功的齐国将领叔夷得到了四千名铁 匠。由此可见莱国冶铁业之盛,这次扩张使齐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   扫平莱国后,齐国在东方最强的对手就是鲁国。> >   在齐国的支持下,莒国在公元前565年与公元前561年两度入侵鲁国。莒国作为一个小国,频频与鲁国作对,这惹恼了大霸主晋国。公元前559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晋国以莒国政府通楚为借口将莒国会议代表扣押,实际上是对背后操纵者齐灵公的一次警告。> >   齐国与晋国的矛盾开始走向明朗化。> >   由于连年战争,诸侯国对晋国的命令越来越消极对待,这在讨伐秦国的“迁延之役”中尽现无遗。齐灵公判断晋国的霸业已经走到终点,应该到了齐国出头之日了。公元前558年,齐灵公率领军队入侵鲁国北部;同时指使其喽国邾国入侵鲁国南部。> >   晋悼公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打算召开诸侯会议商讨出兵讨伐邾国与莒国。> >   为什么不直接打击齐国,而只是讨伐其喽国邾国与莒国呢?> >   晋国有难言的苦衷,首先南方的楚国仍然对中原虎视眈眈,不可不防;其次对秦国的军事打击虎头蛇尾,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晋国的西部仍然受秦国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贸然发动伐齐战争,晋国将陷入三面受敌的困境。> >   但是晋悼公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打击计划,便因病而英年早逝,年幼的晋平公继位。> >   晋平公刚刚上台,为了巩固霸主地位,迫不及待地召开盟国峰会。> >   齐灵公没有出席,甚至以往多次参加会议的太子姜光也没有出席。齐国只是派了大夫高厚参加会议,而其他国家都是由国君亲自出席。齐灵公显然不愿意在联盟中充当小角色,但也不愿意与晋国过不去。派大夫高厚参加会议,只不过是表明齐国还是在这个联盟中的。> >   晋国不给齐国面子。> >    在大会上晋国提出来,要求联盟中的各成员国必须把所侵占的其他国家的领土悉数归还。并当场逮捕了邾国与莒国的国君,理由是这两个国家都参与了对鲁国的入 侵。邾国与莒国都只是小国,小国比较容易受欺负。其实鲁国真正的敌人是齐国,晋国碍于齐国是一个大国,还不敢公然在大会上逮捕齐国代表高厚。只是杀鸡骇 猴,拿邾国与莒国下手。> >   不过晋国人耍了一个花招。> >   晋平公大设宴会招待各国的代表们,在宴会上要求各国的大夫们表演歌舞节目。要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而且歌舞一定要合拍。看来在春秋时期,当个政客也不太容易,还必须要有几分歌星的天分才行。> >    轮到齐国的大夫高厚表演,也不知是他的歌舞水平不高呢,还是晋国人有意找茬。表演结束后,晋国元帅荀偃很愤怒地站了起来,当着众代表的面责问高厚:“你 怎么搞的,你唱歌的节拍跟跳舞的节拍根本不相配嘛。”然后又意味深长地说:“看来诸侯国当中,有心怀二志的国家。”众位代表都把目光投向齐国代表高厚身 上。> >   荀偃看了众代表一眼,又说:“各国代表这些天都签订了双边条约,唯独齐国代表还未签订。不如趁热打铁,宴会之后齐国便与各国签订条约吧。”荀偃又狠狠地瞪了高厚一眼,高厚含糊其辞应付了一下。> >   高厚这个代表当得不容易,根据大会的精神齐国必须要吐出侵占鲁国的地盘,高厚不敢擅自做主签订这样的条约;另外,晋国人又让他出洋相。当众奚落他,他心中觉得十分的窝囊。怎么办?高厚坐立不安,思来想去。最后下定决心,还是逃吧!> >   于是他起身如厕,趁众人不注意一溜烟跑了出去,驾着一辆马车跑回齐国去了。> >   高厚这一跑,正好落入晋国人的彀中。荀偃当众宣布:“早看出齐国就是心怀二志的国家,一定要武力讨伐才行。”晋国、鲁国、宋国、卫国和郑国等国家共同签订盟约,盟约发表声明:“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人。”> >   高厚跑回齐国后,向齐灵公汇报了诸侯会议的情况。并刻意渲染晋国如何当众羞辱齐国,根本不把齐国放在眼中。齐灵公听了之后大为生气,恨恨地说:“我齐国一个泱泱大国,居然被晋国如此玩弄,真是没有面子。”> >   晋国要我归还所占领的鲁国地盘,我偏不还。> >   不仅不还,我还要得寸进尺哩。> >   晋悼公死了,现在国君年幼。对齐灵公来说,这是一次咸鱼翻身的绝佳机会。> >   齐灵公铁了一条心,不惜与晋国反目成仇。> >   这一年(公元前557年)的秋季,齐灵公亲自率军,围攻鲁国北部的城市成邑。> >   面对齐国强大的军事压力,鲁国左盼右盼,可晋国方面还是没有消息。鲁襄公对大夫叔孙豹说:“怎么回事啊?盟国峰会条约都签订半年了,晋国不是要讨伐心怀二志的齐国吗?怎么还迟迟不出兵呢?”叔孙豹说:“晋国人就是这样子,看来我得亲自去晋国一趟,进行一番游说了。”> >   叔孙豹驱车到了晋国,拜见晋平公,并说:“自盟国峰会之后,齐国不仅不归还所占鲁国的土地,还变本加厉不停地出兵骚扰敝国,还是恳请贵国出来主持公道啊。”> >   晋平公和稀泥道:“哎,寡人一直挂念这件事哩。只是前任君主悼公刚去世不久,丧期未过。此时出兵,不太合适吧。”> >    叔孙豹一听,这还了得。以当时礼制,国君丧期三年。以晋平公之议,莫不是要等上三年方可出手援助不成?叔孙豹急了:“鲁国被齐国侵犯已经有一年之久了, 鲁国的老百姓天天翘首西望。看晋国的援兵是不是来了,左盼右盼,却始终看不到一兵一卒。若是要等到悼公丧期满,恐怕到时鲁国早被齐国吞掉了,还用得着援助 吗?”> >   晋国这个盟主的称号是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当上的,但是盟主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上,确实有点问题。晋平公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   叔孙豹叹了一口气,看来要把希望寄托在晋国中军元帅荀偃身上了。> >   荀偃大概是个诗歌的爱好者,叔孙豹见了荀偃不说明话,只是吟诗。> >   他先吟了一首《祈父》,祈父是官名,就是掌管兵甲的司马。他吟道:“司马啊,我是王的爪牙。你为何陷我于忧患中啊,使我不得安居哪。司马啊,我是王的卫士。你为何陷我于忧患中啊,使我漂泊不安啊。”> >   荀偃听出名堂来了,他当即向叔孙豹行礼,谢罪说:“荀偃知错,岂敢不与您共计国事,而让鲁国陷于危境中呢?”> >   荀偃的明确表态,令叔孙豹大喜过望,中军元帅表态了。接下来他得去找一找军中的二号人物,中军副帅士了。> >   士也是个诗歌爱好者,叔孙豹照样吟诗,这次吟诵的诗是《鸿雁》的最后一节:> >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唯有聪明睿智者,知我艰辛劳苦。而那些蠢愚之人,还以为我逞强意气。”> >   叔孙豹暗示士,我不远千里来到晋国。可是来为国事辛苦奔波的,不是来走秀的。士也听出弦外之音,便对叔孙豹行礼回答说:“请您放心,有士在此,岂可坐视鲁国受欺负而不理呢?”> >   晋国的中军元帅与副帅先后都表态了,晋国一定不会对鲁国的处境坐视不理,叔孙豹高高兴兴回国交差了。> >   可是这一回,鲁国人还是要失望了。> >   望穿秋水又一年。> >   鲁国人没有等来西边的晋国援军,反而迎来东边齐国的新一轮进攻。> >   公元556年的秋季,距离叔孙豹访晋一年,齐国兵分两路杀向鲁国。一路由齐灵公亲自率领,围攻鲁国北方城镇桃邑;另一路由齐国大夫高厚统领,围困鲁国军事重镇防城。> >    当时鲁国大夫臧纥正好在防城,刚要返回国都。不想被齐军包围了,没有办法出城。鲁襄公心里很是着急,就派出一支军队前往接应。这支军队抵达离防城不远的 旅松时,停了下来,面对黑压压的齐军不敢前往解围。便派人趁夜黑时,绕过齐军的防线。进入防城,通知城内守军将领:“你们把臧纥先生带出来,我们在旅松接 应。”> >   防城的守将是谁呢?未来的大思想家的老爹,阳之战的勇士叔梁纥。> >   接应臧纥的部队不敢硬闯齐军的阵 营,那么将臧纥送出城外的重任,就落在守将叔梁纥的身上了。叔梁纥召集了三百名甲士,都是武艺高超且勇猛过人的战士。趁着夜幕降临时,对齐军阵营发动突 袭。齐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叔梁纥与三百勇士突破齐军的防线,将臧纥送到后方接应部队手中。> >   齐国人还以为这些鲁国人准备要弃城而去,不料一会工夫,叔梁纥又带领三百甲士驾着战车杀了回来,直奔城里去了。叔梁纥进出齐国的防线,如入无人之境,其胆魄赢得了鲁国人的一阵喝彩。> >   但是臧纥的一位族人,名叫“臧坚”,却不幸在战斗中负伤落入齐国人之手。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臧坚依然手握利剑,全无惧色。又劈倒了几名齐军士兵,直到气力用竭。被齐军士兵一拥而上,捆绑到了齐营。被俘的臧坚拒绝就食,只想速死。> >    齐灵公听说臧坚这个人表现得十分英勇,心中有几分钦佩。就派了一名宦官去慰问他,宦官传达了齐灵公的话:“你可别自寻短见啊。”宦官走了之后,臧坚对看 守他的官吏说道:“贵国国君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但贵国国君既然要赐我不死,却又派一个受过宫刑的奴才来看我。我是堂堂的鲁国官员,觉得这是一种羞辱。”> >   说完之后,臧坚拿起一根削尖的木棍,狠狠地往胸口一扎。看守他的官吏还来不及阻止,他就当即气绝身亡了。> >   鲁国与齐国在停停打打间又过了一年。> >   到了公元前555年,也就是晋悼公去世三周年,晋国这下没有理由再推脱责任了。晋平公当时对叔孙豹推脱的理由就是国丧期未满,现在三年期已过了,况且中军元帅荀偃与副帅士的激昂之辞也言犹在耳。> >   这一年的秋季,齐灵公再度对鲁国发动强攻。> >    晋国高层开始研究援鲁的计划,晋国中军元帅荀偃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了当年自己参与杀害的国君晋厉公。他与晋厉公在阎王面前打官司,结果他败诉,晋厉 公就用戈把他的脑袋割下来。他又把自己的脑袋从地上拾起来,安在自己的脖子上,用手扶着脑袋走路。走着走着,遇到了术士巫皋。> >   从梦境中惊醒后,荀偃对这个梦百思不得其解。> >   几天后,荀偃在路上遇到了术士巫皋,便对他说起这个古怪的梦。巫皋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哎,我在同一时间做了跟你同样的梦。”这可真是更加的稀奇古怪了。荀偃忙问:“那先生帮我解解这个梦,究竟有何含义?”> >   巫皋说:“您梦到脑袋被割下来,看来今年您必死无疑。但梦里您又把脑袋安回脖子,扶着它走路,说明您还有一件事必须做。这件事是不是讨伐东方的齐国呢,您的最后愿望应该可以实现的。”> >   巫皋这么一说,荀偃更加坚定东征的想法了。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齐国与晋国的交锋

  自称霸以来,晋国牢牢保持着超级强国的霸主地位,但其内政并不稳定,各大家族血拼的历史一再重演。当年显赫一时的狐氏、先氏和氏家族,如今安在哉?让人不禁慨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士氏

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晋国最昏庸无能的皇帝是谁?晋国鼎盛时期有多强?

春秋之所以叫百家齐放,就是因为当时每个大国都有自己最鼎盛的辉煌时期,今天就和大家讲讲晋国的故事。在春秋前期,齐国一直是最大的霸主,但是后来晋国和楚国有逐渐占据了上风,但是晋国比较不好的是出现了几位昏庸

春秋时期,晋国为什么能压制秦国200年之久?原因到底是什么?

春秋时期,晋国为什么能压制秦国200年之久?原因到底是什么?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春秋时期,晋国、秦国、楚国、齐国并称为“四大强国”。其中,就秦国来说,虽然在战国时期崛起,并且最终一统天

春秋战国 晋国的扩张与骊姬的阴谋

  晋国的扩张激情,一点也不亚于楚国与齐国。>>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讨伐骊戎。骊戎是西戎的一个分支,主要居住在骊山一带,所以称为“骊戎”,晋献公灭了骊戎。这次征战他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战利品,就是骊

为何春秋时期的燕国齐国关系很好,到了战国时期,关系迅速恶化

在春秋时期,齐国和燕国的关系一直十分的密切,而且两个国家的关系也非常不错,在贸易方面也是互有往来,在其它的方面也都有着不少的良性交往。除了这两个国家之外还有着鲁国和晋国,这些国家都是当时天子直接分封的

春秋战国 势均力敌的晋国与楚国之战

  巫臣降晋与晋齐媾和,并没有改变楚共王出兵鲁国的既定方针。>>  楚国势力已经控制郑国与宋国,再往北发展就是鲁国与卫国。在齐晋战争之前,鲁国曾一度亲近楚国,希望借助楚国的军事力量对抗齐国。楚庄王意图

春秋战国 周桓王为什么敢打晋国 春秋时期晋国的起源与相爱相杀

晋国的始祖是成王的弟弟姬虞。他的出生带有传奇性,他的受封带有玩笑性。姬虞他娘和武王一起睡觉,梦见上天对武王说:“我会让你生个叫虞的儿子,把他封在唐。”后来果然生了个儿子,手上还有“虞”字的印记。于是,

春秋战国 第19节 恩怨必报

  宋襄公时宋国对晋文公有知遇之恩,又是邻居,所以晋文公时晋国对宋国一直很友善。这时楚国日益强大,记恨泓水(古水名,故道大约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北,古涣水的支流)之战中与宋国的仇怨,又因为宋国和晋

春秋战国 晋国的伟大胜利

  齐国自和之后,便丧失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不过凭借其雄厚的积累,始终是东方大国,至少可以独霸一方。齐国在国际上还是有影响力的,即便是楚国和晋国,也绝不敢把它当做郑国或宋国那样的二等国家来看待。>>  

历史军事 齐国和晋国巅峰对决

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并成为四大强国。就齐国来说,在齐桓公在位时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过,在管仲、齐桓公相继去世后,齐国陷入到内乱中,并且因为晋国的崛起,齐国的地位和实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