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为什么将星如云的赵国打不过秦国
Posted 春秋
篇首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为什么将星如云的赵国打不过秦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为什么将星如云的赵国打不过秦国
我们都知道灭六国,最终统一了天下。但是你知道六国中的赵国无论兵力人力都是不输秦国的吗?有的读者可能要问了既然赵国将星如云,人才济济,为什么又会败给秦国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好好回顾这段历史。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军攻击赵军,大败赵兵,杀赵葱,颜聚逃亡。秦军于是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国国君赵迁。秦王政亲自驾临邯郸,将过去与他母亲家(赵姬)有仇怨的人全部杀了。然后回驾,经太原、上郡返归秦都咸阳。至此,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灭亡。将星如云的赵国为什么打不过秦国,最终走向灭亡?
原因很多。这些原因,大致上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从外因来看,诸如秦国的强大、各诸侯国无法一致抗秦反而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攻伐、赵国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利以及天灾、瘟疫等,都可以算是外因。这些外因大多是不以人的意志——至少是不以赵国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这里不多谈。我们重点来看看赵国灭亡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赵国的政局不稳,在战国七雄中是出了名的。赵国自公元前403年成为诸侯国,到公元前228年灭亡,在175年的时间总共有10代王侯,而在这10代王侯中竟有5代王侯经历了政乱,分别是:1、赵敬侯元年(前386),赵朝作乱;2、赵成侯元年(前374),公子赵胜与 成侯争夺君位;3、赵成侯二十五年(前350),成侯去世,公子緤与太子肃侯争夺君位;4、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公子赵章与赵惠文王争夺王位;5、赵悼襄王时期,废掉正妻所生的长子赵嘉,将赵迁立为太子。
在这五次赵国政乱中,公元前295年那次政乱的危害尤其大,赵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雄主赵武灵王, 便是在那次政乱中被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的去世,给赵国整体战略的实行和推进,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赵国历史上,最为强盛、最为风光的时期是赵武灵王的中后期。那时,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变革,军力达到空前强盛。赵国凭借其强大的军力,不仅南征北伐,打胡人、灭中山,甚至还直接影响到了燕国、秦国的王位继承问题——燕昭王和能够当上国君,与赵武灵王的扶持分不开。
不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革是不全面的,与秦国的变法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商鞅变法,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君王奉公守法到普通百姓的家居生活,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变革。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变革,主要是在军事方面。所以,赵国强盛起来得只是军力,未能像秦国那样,让国力也真正强盛起来。正因为如此,这也就是赵国在赵武灵王死后终究免不了被秦国覆灭的悲哀结局。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战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历史上哪个阶段最精彩的话,莫过于春秋战国,春秋时期除了百家争鸣的学术辉煌之外,还是个乱世出枭雄的时代,有战争自然就会有名将,尤其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歼灭战了,秦国和赵国的兵力总和超过100万,而赵国的45万军队最后更是全军覆没。秦国和赵国如果有一方先倒下,那统一基本上就是迟早的事情了,不过当时其他五国看到赵国快不行了为什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胜利,韩国割让了上党给秦国,可是上党郡郡守私自将上党献给了赵国,秦国因此发兵上党,攻打赵军。赵孝成王派廉颇出战,但节节失利,没能保住上党。秦军攻占上党后,不放弃攻打赵军
长平之战中秦国有哪些有利因素?为何秦国后来又打不过赵国了呢?
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发生了一场大战,此战最终获胜的是秦国,赵军降军四十万全部被杀。虽说这次战争是秦国率先发动的,但却并不是因秦国而起。 长平之战的发生和上党之争有关,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下令秦军乘胜前进,兵分三路直逼赵国的首都邯郸。此时的赵国一片惊恐悲泣,已经无力再战,对秦来说这是灭赵的最好时机。于是,他在进兵的同时,向昭襄王报告,阐述自己的灭赵设想。他主要提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诗《乌衣巷》写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为建康城(今江苏省南京市)的核心地带,建宅于此地的王谢二家,是东晋时宰相府、公侯家,俱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两场战役分析李牧军事思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战国时期将星璀璨,各种神操作都让后世军事家敬仰万分,其中有一位大佬(李牧),他的战绩碾压很多人。匈奴肆虐边境时,赵国束手无策
作为被广泛关注的时代,东汉末到三国结束的近百年里确实给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战将,但能被冠以军事家头衔的其实不多,我罗列了一下,不会超过九个人。至于具体的标准,基本以对当时及后世多造成的影响为主。1.
作为被广泛关注的时代,东汉末到三国结束的近百年里确实给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战将,但能被冠以军事家头衔的其实不多,我罗列了一下,不会超过九个人。至于具体的标准,基本以对当时及后世多造成的影响为主。1.
战国时期,将星如云,但真正排得上名号的,就是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 在这四人中,白起和王翦是秦国将领,而廉颇和李牧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