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城濮之战使晋文公称霸吗 晋文公外逃多少年
篇首语:常识是事物可能性的尺度,由预见和经验组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是城濮之战使晋文公称霸吗 晋文公外逃多少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是城濮之战使晋文公称霸吗 晋文公外逃多少年
流亡在外19年的晋文公
东周初期,晋献公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晋国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晋献公在贾国娶了妻子,没生儿子。他和妹妹齐姜通奸生下了秦穆夫人和申生,风流好色的帝王,又在戎娶了两个女人,其中一个叫狐姬的生了重耳,另一个生了夷吾。后来,晋献公看上了骊姬,骊姬本是骊戎的人,因骊戎为讨好晋国而赠送给晋献公的。献公晚年宠爱妃子骊姬,什么话都听她的,骊姬想让自己的孩子奚齐即位,而为了保住奚齐地位,不惜一次次陷害重耳,无奈重耳和夷吾只得逃亡。
跟随他一起逃亡的还有他的舅舅狐偃,狐毛,还有赵衰、先轸、介子推等人,晋公子重耳逃亡后的第一个长久的避难之处就是翟国,他在翟国住了十二年,甚至在翟国娶妻生子,以为终生会困于此的重耳并不知道,逃亡才刚刚开始。与此同时,晋国在骊姬的祸乱下,已经国将不国了,晋国的朝臣纷纷跑到翟国投奔重耳。重耳考虑到这么多人来翟国投奔自己,实在是太显眼也太危险,不如投奔齐国。于是,一行人纷纷带着憧憬奔赴齐国,在躲过追兵跋山涉水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齐国,之后,他们又以齐国为出发点,重新回到了晋国。
流亡在外19年的公子重耳,这段旅途实在是坎坷,在各国不受待见,甚至还有可能遭受迫害,去到小国很少受礼遇,好不容易有个楚王礼遇,也是别有用心,直到流亡到秦国生活才开始有了安稳的苗头。应该说流亡的这19年开阔了他的视野,锻炼了他的意志,也直接培养他的人际关系,重要的是重耳看待事物的心态变了,他学会了珍惜,学会了称霸天下并非只靠手段就可以。
城濮之战让晋文公称霸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叫做城濮之战。那是公元前的六百三十二年,晋文公希望开拓疆域,就和楚国打起仗来了。打仗的地方因为是在城濮,所以就叫做城濮之战。
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将军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敌人以为我们人多就行了。把老虎皮放到马背上,再把马赶到敌军的阵营里面去。远远看去,不得了了,敌人怎么连老虎都可以驱遣,莫非是有神仙帮忙?楚国人害怕了,于是打仗就失败了。
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开始是楚国想要打宋国,宋国是抱晋国大腿的,肯定是要向晋国求助的。宋国开了口,晋国不帮忙也不好,而且也怕楚国下一个目标就是晋国,再加上自己也想要有一点国际地位啊。这么多理由加在一起,晋文公大手一挥,打!可是毕竟楚国人多呀,晋国如果是自己打的话根本没有那个胆量,所以晋国就想和秦国、齐国一起打。怕秦国和齐国不帮助自己,晋文公就对几个大国用离间计,本来嘛,国家利益为先,秦国和齐国一看不对头,楚国这样不厚道呀,于是开始打楚国,楚国这时候就有点吃瘪了。毕竟和那么多国家打仗,士兵再多也不够呀。国际形势不好。在城濮的时候,高潮终于来了,楚国输的一塌糊涂,晋国从此在各个国家之间立足了脚跟,晋文公也称霸了。
晋文公与齐桓公
晋文公当初在外面逃亡的时候那叫一个惨,这个国家待一段,那个国家住一会。没有固定的住所,各个国君有对他好的,也有对他不好的,这一路上连田间的老农民都欺负他。齐桓公就属于对他好的国君,齐桓公爱惜人才呀,觉得晋文公以后肯定会有出息。
笼络一个人,尤其是男人,最常用的手段是什么?女人啊。齐桓公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了他,作为笼络他的一种手段。晋文公是什么人,一表人才,气度不凡,虽然落魄了,但好歹还是贵族子弟,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回去继承国君的王位呢。这么一个潜力股,齐桓公看重他也就不奇怪了。
齐桓公是个厉害的人才,生出的女儿也的确不错。作为一个女人,能够不被儿女私情所困,支持丈夫的大事业,在丈夫被安逸的生活迷失了眼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和镇定,把丈夫灌醉送上马车带走,也不是一般的女人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后来的事实证明,齐桓公的眼光的确是独到的。他选定的女婿是个人才,后来做了和他齐名的晋文公,两个人虽然相差了一辈,但是贡献卓越,在乱世留名,成为了杰出的君主,也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在历史的长河里面,是了不起的人物。
相关参考
城濮之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晋文公在春秋时期是五霸之一,也是最少争议的一个五霸,这就是传说中的“齐桓晋文”。不过,晋文公却也干了一件不太符合霸主道德规范的事,那就是骗了楚成
小朋友,你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现在经常用它来比喻退让一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这个成语的出处,与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有着很深的联系。城濮是这次大战的关键地方,城濮之战也为称
也像一样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公元前636年,狄师伐周王室,大败周师,周襄王逃亡郑国,处于汜(在今河南荥阳县一带)。狄师据王畿温(今河南温县一带)。晋文公率兵勤王,驻军阳樊(今河南济源县东南),
城濮之战晋文公以计取胜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将军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敌人以为我们人多就行了。把老虎皮放到马背上,再把马赶到敌军的阵营里面去。远远看去,不得了了,敌人怎
城濮之战晋文公以计取胜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将军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敌人以为我们人多就行了。把老虎皮放到马背上,再把马赶到敌军的阵营里面去。远远看去,不得了了,敌人怎
城濮之战晋文公以计取胜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将军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敌人以为我们人多就行了。把老虎皮放到马背上,再把马赶到敌军的阵营里面去。远远看去,不得了了,敌人怎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为救遭楚攻打的宋国,出兵讨伐楚的盟国曹、卫。由于晋取得了齐、秦的支持,楚王意欲退兵,但楚将子玉执意与晋决战,遂北御晋兵。晋文公「退避三舍」,在城濮与楚对峙。晋军利用楚
成语“退避三舍”出自城濮之战,成语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也比喻退让河回避,避免发生冲突。晋文公继位以后,整顿内政,大力发展晋国,使得晋国渐渐地强大起来。楚国这时候正在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域范围,此次率领...
城濮之战中,晋军赢得了胜利,楚军却落败而逃。这场战争中的主要指挥的人物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从晋国的国君到臣子都是有智慧和胆识的,但楚国却不能相提并论了。先来说下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晋文公年轻时经历长期流亡
在了解城濮之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濮之战正是晋文公重耳兑现了他退避三舍承诺的一场战役,但是尽管如此,楚成王还是输了,不由让人对这场战役产生好奇。为什么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