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政治
Posted 郡县制
篇首语: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政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政治
春秋战国是长达五百年的一个变局,这一场变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们再谈一下政治上的变化。
如果我们要看一看《史记》,里面有一种体例称作「世家」,《史记》是用十二「本纪」记述皇帝或者一个大朝代的历史的,比如夏本纪、商本纪。那么「世家」是记述诸侯的历史;「列传」记述普通人的;还有「书」记录跟文化有关的;还有「表」就是时间,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史记》有这么五种体例。其中「世家」在「二十四史」的后面二十三本中几乎就没有再出现过了,只有《新五代史》是一个例外,这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有关系的了。
周朝实行「分封制」,我们在第二集中曾经谈到过,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大夫也把封地分成不同的小区域,然后分封给士。那么在分封制度中得到封地的这些人,他们的封地是世袭的、他们的身分也是世袭的。我们讲过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诸侯的嫡长子继位之后还是诸侯;国君的长子还做国君;那么他手下的大夫死了之后,他的嫡长子接替他的位子,还做大夫。
所以说他的爵位和封邑是世世代代传下去的,这个呢叫做「世卿世禄」,就是世世代代你的爵位和封邑全都是往下传的。那么「世卿世禄」就带来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它是有一个家族往下传封爵和封邑的世系,所以《史记》中就用「世家」来记述这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到了春秋末年、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度就开始瓦解,由于频繁的进行战争,所以国君需要选择有才能的人来领导军队,同时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因为才能是不能世袭的嘛,所以说谁有才能就用谁。比如在春秋时候,齐桓公用管仲,管仲的出生非常的卑微。
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国的官制从「世卿世禄」度转变为「官僚制度」,也就是作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可以有你的封地和爵位,但是你的封地和爵位是不能够往下传的,一旦你要告老致仕、要回家了,那么你的封爵和封邑全部都要交回来。
那么到了秦国时期,它不再实行「分封制」,「世卿世禄」这样的制度就彻底的被瓦解了,由于「世卿世禄」的瓦解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也就是国家从「分封制」变成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我们知道秦朝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因为当时秦始皇在统一天下的时候,曾经下诏,问手下的大臣这个国家应该如何的管理?那么其中有一个丞相叫做王绾,他说:像燕国、齐国、楚国、赵国这样的地方,离我们中央政府非常远,那要怎么去控制那个地方呢?所以建议秦恢复周朝当年的「分封制」,把秦始皇自己家里亲贵子弟封到那个地方去做王。
当时廷尉李斯坚决反对王绾提出的分封建议,他说当时周武王在分封的时候,各个国家本来都是兄弟关系,非常的要好,但是传了几代之后,关系就越来越疏远,到了战国时期互相之间兵戎相见,过去的亲属关系也不算数了。如果说再恢复「分封制」的话,就会重启战国时期的大乱局面。所以他建议把国家的政体,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分封制」是一个诸侯统治这个国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他有自己的兵源,有自己的财政,有自己的人事任免权,所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邦国。但是改为「郡县制」之后,所有郡县里的郡守,或者县令,他不再是这个郡或者县的主人,而只是在这个地方负责地方的治理。就像一个公司里,他不再是公司的董事长,而是这个公司的CEO。「郡县制」就等于是国家派遣官吏到一个郡或者到一个县去治理那个地方,那么他也不是从郡或县中收来的税收养活自己,他靠的是中央政府发给他的俸禄,所以这样也就实现了秦国对整个国家的控制。秦始皇认为李斯的建议非常好,采纳了这个建议之后,就把秦国分成了三十六个郡,郡下再设县。
「郡县制」其实在东周列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当时一些诸侯国在通过战争抢夺来土地,或者通过开垦荒地得到的土地,不再分给底下的大夫,所以诸侯就把这种地方置为郡,或者置为县,在东周的时候郡和县是平级的,边远的地方地广人稀的,土地比较大人口比较少,这种地方置郡;那么土地比较小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置县,后来随着生产的扩张、生产的发展,很多过去是比较荒凉的郡,逐渐的人口开始多起来,那么就把这个郡又划分成不同的县,这样的话郡和县就变成了郡在县的上一级。
东周列国时期,「世卿世禄」的制度开始瓦解,「官僚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的政治制度也从周代的「分封制」演变为秦朝开始的「中央集权制度」。我们看到,秦以后凡是试图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分封制」,最后都酿成了战乱,如汉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清朝的「三藩之乱」等等。秦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为郡县制。
——节录自《笑谈风云》第一季《东周列国》第二十四集《历史变局》
相关参考
战国政制的背景,尤其要紧的是“列国的相互关系”、“封建的解体”、“货币经济与商业活动”诸题。此处只需将若干重要的
战国政制的背景,尤其要紧的是“列国的相互关系”、“封建的解体”、“货币经济与商业活动”诸题。此处只需将若干重要的
蔺相如简介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来官至上卿。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史册对女人的记载,多是不好的,似乎女人总是时局的搅乱者,骊姬就是后世人嘴里的祸水,自古红颜薄命,这位美丽的女子因为阴险狠毒,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死路,也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骊姬,生年不详,或称丽姬,名
《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
文/星空婉儿《春秋战国》是日本东洋历史学家贝冢茂树的一本代表作,该作者致力于研究甲骨文、金文等史料,结合现存的文献,用严谨的态度整理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小事件整体成《春秋战国》一书。书中涉及的史料十分广
宋襄公,名兹父。前650年至前636年在位。他的父亲宋桓公曾追随救邢、封卫、伐楚等,父亲死后,宋襄公准备把国君地位让给自己的庶兄目夷,目夷不受,他遂上台执政。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一心接替齐宋襄公是齐
吴起变法的意义:公元前401年,楚声王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当时,因为各国竞相变革成功,重又开端剧烈的抢夺。这时的抢夺与春秋时期的抢夺已显着不一样,曩
吴起变法的意义:公元前401年,楚声王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当时,因为各国竞相变革成功,重又开端剧烈的抢夺。这时的抢夺与春秋时期的抢夺已显着不一样,曩
晏婴(前578-500),字仲,史上称他为“晏平仲”,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名大夫。也是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的父亲是齐国上大夫晏弱。在生活中,他的生活简朴,拥有谦恭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