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 介子推隐居在哪里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 介子推隐居在哪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 介子推隐居在哪里

介子推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属臣。介子推早年跟随重耳流亡他国

年,历尽艰辛,忠心侍奉左右。可是当晋文公重返晋国登位称王后,介子推却跑到深山隐居起来拒不出仕,最后被大火活活烧死。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是什么,介子推隐居在哪里呢?

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

话说晋文公执掌晋国大位后,分封“从龙”之臣,却忘掉了割肉救他的介子推。介子推也因此看透人情冷暖,知道世人大多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于是带着母亲隐居深山不出。晋文公对此毫无所知,直到有良臣以诗进谏于他:“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晋文公看过之后,终于想起了与他共患难,对他曾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晋文公羞愧的亲赴深山去寻找介子推,请他出来共享荣华富贵。介子推却已看透世事,只愿深山隐居因此避而不见。

介子推被烧死图

晋文公多次寻找不见介子推其人,这时有个臣属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想见”,晋文公竟然采用了这个馊主意,下令烧山。

可不知介子推竟然宁死不从,最后与他母亲活活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也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十分悲痛,悔之晚矣,知道是自己的“忘恩负义”才使介子推落得这个下场。晋文公命人用介子推死前靠着的那棵柳树做成一双木鞋,穿于足下每日悲曰:“悲呼足下”。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就把他隐居的深山改名为“介山”,把介子推的故乡改名为“介休”。晋文公还把介子推烧死的这天定为“寒食节”,晋国上下不准生火,以此纪念介子推。那么,介子推隐居的介山在哪里呢?

相关参考

介子推隐居在哪里 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

介子推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属臣。介子推早年跟随重耳流亡他国19年,历尽艰辛,忠心侍奉左右。可是当晋文公重返晋国登位称王后,介子推却跑到深山隐居起来拒不出仕,最后被大火活活烧死。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

割股奉君反被活活烧死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被世人尊称为介子,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他是山西介休市人,具体出身和家庭事迹不详。介子推在历史上闻名是因为他义盖云天和不屑功名利禄的清高气节得以流芳百世。然而除了他死后被许多诗人用诗词来缅怀之外,在...

割股奉君反被活活烧死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被世人尊称为介子,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他是山西介休市人,具体出身和家庭事迹不详。介子推在历史上闻名是因为他义盖云天和不屑功名利禄的清高气节得以流芳百世。然而除了他死后被许多诗人用诗词来缅怀之外,在

晋文公为何大火烧死介子推 春秋三杰之介子推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

晋文公为何大火烧死介子推 春秋三杰之介子推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

晋文公为什么要烧死自己的救命恩人介子推?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

晋文公为什么要烧死自己的救命恩人介子推?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

历史人物 介子推割股奉君反被活活烧死,只因为宁愿被烧死也不愿意接受封赏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晋文公重耳还是公子时,流亡各国,在卫国时资粮被偷,而卫国看他是个落难公子而不接待他,甚至连卫国的农民都看不起他甚至捉弄他,没有人愿意施舍一点饭给他吃。饥寒交迫之时,介子

晋文公火烧绵山烧死介子推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

晋文公火烧绵山烧死介子推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