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比诸葛亮多8万,司马懿为何不敢主动出战

Posted 军队

篇首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力比诸葛亮多8万,司马懿为何不敢主动出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兵力比诸葛亮多8万,司马懿为何不敢主动出战

2、揭秘三国托孤重臣李严为何大哭而死

兵力比诸葛亮多8万,司马懿为何不敢主动出战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始了他最后一次北伐。按照惯例,曹魏方面还是派遣司马懿迎战。但不得不说,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只能选择固守与蜀军拼消耗。最终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出现。司马懿的兵力比诸葛亮多出8万人,但司马懿为何不敢主动出击。除了诸葛亮用兵高明以外,还有就是蜀汉军队强悍的战斗力。  

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三国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魏国总人口430多万,拥有兵力40余万。吴国总人口230多万,拥有兵力25万。蜀国的家底最差,蜀国只有90多万人口,兵力9万余人。并不是说当时只有这么多人,而是说能够统计到的人口只有那么多。当时有很多人都不在控制之下,也就是黑户。蜀国的总兵力只有9万多人,诸葛亮率领军队北伐时,需要留下一部分防御东吴,还有留一部分镇守南中。  

所以,诸葛亮能够用于北伐的兵力不超过5万人。在三国演义中说,经过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南中地区没有反叛。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南中地区多次反叛,蜀汉需要在南中留下一些部队。诸葛亮率领军队北伐之后,魏国方面派去司马懿迎战。魏国的兵力比蜀国多得多,司马懿统帅10多万军队出战。从兵力上说,司马懿比诸葛亮多8万以上。按照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应该是司马懿主动进攻才合理。但真实的情况是,诸葛亮在主动进攻。  

面对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完全是被动防御,与诸葛亮拼消耗。司马懿为何不敢出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诸葛亮指挥水平很高,司马懿不是对手。第二,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强悍,即使是正面较量,魏国军队也不是对手。在军队训练方面,诸葛亮很有办法。将不同种类的士兵,编入了不同的部队。此外,在武器水平上,蜀汉军队也超过了魏国。  

但是诸葛亮也有软肋,那就是后勤。蜀汉的国力贫弱,再加上山区运粮困难,诸葛亮没有能够打持久战。司马懿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才选择利用拼消耗的办法对付诸葛亮。纵观中国历史,不但是蜀汉政权,后来的后蜀政权也是这样。占领了陇西部分地区,但随后就被后周军队击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一点至关重要。即使在现代战争中,后勤也是重中之重。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进入了休养生息时期。蒋琬和费祎都驻扎休养生息,但是在费祎被暗杀之后,姜维开始主政。认真的说,姜维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将领,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姜维打破了诸葛亮的部署,这对蜀国的影响非常大。在姜维主政时期,蜀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在下降。到了三国的后期,魏国军队开始与蜀汉军队正面较量。

揭秘三国托孤重臣李严为何大哭而死

诸葛亮五出祁山,率兵北伐。大军所到之处,魏军望风披靡,司马懿吓得躲在上邽城中,三日不敢出战。魏国名将张郃自恃英勇,不顾司马懿一再劝告,非要主动出击,结果中了诸葛亮的诱敌深入之计。不仅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乱箭射死于峡谷之中。

张郃已死,蜀军士气空前高涨、锐不可当。但就在诸葛亮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却突然接到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发来的告急信,信中说:“东吴陆逊兵犯蜀国”。诸葛亮闻知,不敢怠慢,立即率大军退回汉中。大军驻扎完毕,就在诸葛亮正要回成都面见后主刘禅的时候,尚书费祎却匆匆赶到了军前。

一见面费祎就急切地问诸葛亮:“丞相出师大捷,为何又突然回兵?”诸葛亮一时摸不着头脑,就告诉费祎是李严发来告急信,称“东吴进犯,让我回师救援。”费祎一听也有些不知所措,说:“李严在圣上面前奏称军粮已办,丞相无故回师,必有降曹之意。天子因此命某来问耳。”诸葛亮一听大怒,即刻命人查访。一调查才知道,原来是李严催缴粮草不力,怕诸葛亮降罪,就写信给诸葛亮谎报军情,让诸葛亮形成回兵的事实,然后自己又到后主面前奏称诸葛亮欲降曹。掩耳盗铃,两头隐瞒,为的就是推卸自己催粮不力的责任。

诸葛亮一听这个情况,顿时就起了杀心,命令即可把李严招来问斩。

关键时刻,费祎却提出李严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不宜斩杀,建议从轻发落。诸葛亮思考良久,觉得不无道理,也就答应了。费祎回到成都之后,及时上书向刘禅作了汇报。刘禅一听也是勃然大怒,命令武士立即将李严推出去斩首。这时费祎又奏,说诸葛丞相念李严托孤重臣,未可轻易斩之。既然亚父有言在前,刘禅自然听从。但死罪虽免,活罪难逃,处罚是不可避免的。最终李严捡回了一条命,贬为庶人。后来,诸葛亮又让李严之子李丰接替父位,继续收缴粮草,保障前线的粮草供应。

按说这事也就算过去了。我们在一面谴责李严不顾大局的同时,更对诸葛亮的宽宏大量感到由衷敬佩。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诸葛亮之所以不杀李严,不是不想杀,而是接受了费祎的规劝。按他的本意,李严即便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这倒不是说诸葛亮好杀,关键是处在那个对敌斗争的关键时刻,李严不仅不全力以赴,而且还谎报军情。致使前线将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顷刻间付之东流、前功尽弃。这等罪行,不军法从事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如此看来,杀李严是情理之中,不杀李严显然就是法外开恩了。对此,一向以军纪严明的诸葛亮不会不清楚。或许就是诸葛亮因了费祎说的那句“同为托孤重臣”,也怕杀了李严落下千古骂名。李严到底没杀,诸葛亮也就想明白了,送佛送到天,好人做到底。不仅免了李严的死罪,而且又及时启用其子李丰代替父职。本为阶下囚,如今儿子却又因祸得福,这是何等的恩德啊。如此的处理方式,怎能不让李严父子倍感羞愧,终生铭记,又怎能不为之慷慨赴死呢。

现在想来,李严一大把年纪的人,活的还真是不明白,行为做事像小孩子一般。且不说此事做得极其拙劣,即便是侥幸得逞了,一辈子的负疚又如何能平抚呢。好在李严知道错了,后来也一再向诸葛亮谢罪。可见,李严虽有过错,却也是良心未泯。而正是有了诸葛亮和费祎的一再保全,才换来了李氏父子免遭唾骂,遗臭万年。当然,后来的李丰接替父职,那也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从来没有因为粮草难筹耽误诸葛亮的军备用度。戴罪的李严就更不要说了,虽回归林下,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诸葛亮的好处,并时时告诫儿子,必要全力以赴,配合诸葛亮的工作。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更让人感动的是,当诸葛亮命陨五丈原,灵柩被护送回成都的时候。李严闻知,亲自挂孝出城,迎接灵柩。终因伤心过度,大哭而死。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叫做“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此看来,还真是充满智慧,令人回味。

相关参考

揭秘三国托孤重臣李严为何大哭而死

诸葛亮五出祁山,率兵北伐。大军所到之处,魏军望风披靡,司马懿吓得躲在上城中,三日不敢出战。魏国名将张A自恃英勇,不顾司马懿一再劝告,非要主动出击,结果中了诸葛亮的诱敌深入之计。不仅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乱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却主动撤退

提起诸葛亮,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以足智多谋而闻名。由他主导的空城计更是家喻户晓。世人都认为司马懿中计完全是由于他奸诈多疑的性格,可司马懿临终前留下的十七字遗言,却告诉我们空城计似乎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何还是没能打败司马懿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是相当崇高的,三国演义更是将诸葛亮几乎神化了,如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和上方谷之战,几乎差点烧死了司马懿。而死后更是留下一妙计,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看上去诸葛亮的计谋比司马懿

诸葛亮病危丢帽发兵

三国时,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病危,不久将死,但不知真假,不敢轻举妄动。就命夏侯霸领1000人马去五丈原探哨,临行嘱道:“若蜀兵怕扰,不敢出战,诸葛亮必定病入膏盲,吾当乘势进击。”蜀帐内,诸葛亮吐血不止,昏

三国司马懿怎么死的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司马懿怎么死的是中毒死的终年72岁,也算是善终了,相比于诸葛亮来说还算是善终,起码比诸葛亮多活了20多年。据说在司马懿死后被司马炎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有个传说是这样的  话说诸

孔明死之后,司马懿为何一生不敢攻蜀国?

孔明死之后,司马懿为何一生不敢攻蜀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讲的就是兵法中,打仗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对手,并对自己深度分析,这样才能够打一

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出战

公元221年,刚刚登基称帝的刘备统帅国中大部分兵力,以为报仇为名义,开始大举进攻东吴。不料吴军以逸待劳在第二年夏天大破刘备,刘备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有很多人认为刘备的失败是因为他没有带随军出征,这也是

司马懿用8个字,就让诸葛亮无计可施,李世民也靠这8字横扫千军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周瑜的本事总被诸葛亮压一头,气死也没招。其实真实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并无什么恩怨瓜葛。这句名言如果用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倒是非常贴切。诸葛亮的用

比诸葛亮大牌,离间孙权刘备,曾教司马懿做人

文:老维特(作者原创授权)说起整个汉末三国时代的文人,最有名的,除了三曹父子,便是「”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两大群体。在这两大群体中,陈留阮氏一门独占三元,「”七子”之中,有曹操的秘书兼曹丕曹植的哥

比诸葛亮大牌,离间孙权刘备,曾教司马懿做人

文:老维特(作者原创授权)说起整个汉末三国时代的文人,最有名的,除了三曹父子,便是「”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两大群体。在这两大群体中,陈留阮氏一门独占三元,「”七子”之中,有曹操的秘书兼曹丕曹植的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