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何在上吊前5天重新给魏忠贤修坟?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祯皇帝为何在上吊前5天重新给魏忠贤修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祯皇帝为何在上吊前5天重新给魏忠贤修坟?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最得宠的太监,自称九千岁,明熹宗的时候,他飞扬跋扈,排除异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等到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立即找了个借口,颁布魏忠贤十大罪状,发配凤阳,后又命人让魏忠贤自杀。
可以说,崇祯除掉魏忠贤及其党羽,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朝廷内外都拍手称快,歌颂崇祯皇帝是位明君。然而后来事件发生了反转,公元1644年,在李自成即将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皇帝下密旨,把魏忠贤的遗骸收葬,重新埋在魏忠贤生前看好的香山碧云寺。
在这个风云飘摇,国破家亡的时候,崇祯皇帝为何会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以前的决策,给魏忠贤修坟立碑呢?这相当于一国之君向天下昭告说,我当初错了,现在对不起。皇帝如此的行为,在历史上微乎其微。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魏忠贤的价值和功绩。魏忠贤是明熹宗最信任的太监,如果只是因为当初私交较好,明熹宗大可只给魏忠贤荣华富贵即可,但现实情况是,熹宗不仅给钱,还给权,许多事物直接让魏忠贤处理,而且很少出乱子,对维护皇权和明朝统治有巨大的作用,因此,魏忠贤也达到了太监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终明熹宗一朝,魏忠贤虽然排除异己,但是在政务上面很有才能,帮助明熹宗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因此,明熹宗临终前特意嘱咐自己的弟弟朱由检说:“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是对魏忠贤能力的极大认可。
虽然崇祯即位后,很想有一番作为,自己也勤政,但是面对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危局,仅仅凭皇帝自己一个人是很难支撑得了,恰恰需要一位像魏忠贤这样,既对皇室忠诚,又有丰富的军事和政务能力的人来独当一面。
并不是说有魏忠贤就能让明朝不走向灭亡,至少也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坍塌,让起义军势如破竹,连基本的有效抵抗都没有。特别是听到大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后,崇祯才猛然醒悟,后悔不迭。
此时崇祯已经无力回天,在绝望中,才终于领会了自己皇兄临终时的嘱托:“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因此,在崇祯上吊的前五天,下旨把魏忠贤的遗骸重新收葬,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执政十七年的通盘否定。至此,历经276年的大明王朝,落下帷幕。
相关参考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将死之人,为什么还要干这样一件看起来没用且自打耳光的事? 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将死之人,为什么还要干这样一件看起来没用且自打耳光的事? 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将死之人,为什么还要干这样一件看起来没用且自打耳光的事?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
金庸师长在封笔之作《鹿鼎记》里塑造了一个判然不同的主角,一个没没无闻,没有任何出身配景和才调的韦小宝,竟然开挂般地成为斩杀鳌拜,为康熙立下无数汗马劳绩的大功臣。韦小宝是金庸笔下技艺最差的男主,但这并不
金庸师长在封笔之作《鹿鼎记》里塑造了一个判然不同的主角,一个没没无闻,没有任何出身配景和才调的韦小宝,竟然开挂般地成为斩杀鳌拜,为康熙立下无数汗马劳绩的大功臣。韦小宝是金庸笔下技艺最差的男主,但这并不
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宫内外一切职务,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对魏忠贤由发配改为抓捕,锦衣卫派员对魏
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宫内外一切职务,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对魏忠贤由发配改为抓捕,锦衣卫派员对魏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崇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思陵简称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回顾大明朝历代的皇帝,崇祯帝其实还是一个比较
原标题:明熹宗因何对崇祯说“不可杀魏忠贤”?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
这年正月,凤阳突然发生地震,损失惨重;还是在正月,南京也发生地震;北京出现“星入月”的天象。这三个最特殊的地方接连发生如此奇怪现象,崇祯心想:天意啊!他心力交瘁,连走路的力气都没。大明朝国库空虚,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