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与马良的良好关系 诸葛亮为何重视马谡

Posted 诸葛亮 马谡 马良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因其与马良的良好关系 诸葛亮为何重视马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其与马良的良好关系 诸葛亮为何重视马谡

刘备永安宫托孤时候,曾经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①!”马谡何人?以致令刘备如此眷顾,直至临死前,依然还念念不忘。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马良之弟。马良兄弟五人,都因才能而出名,尤以马良最为出色。刘备占据荆州时,马谡随兄长马良投奔到刘备麾下,马良官至侍中,是刘备的重要幕僚。马氏兄弟中最有才能的马良仅是侍中,说明弟兄五人的才能有限。马谡以从事身份随刘备出兵益州,曾担任绵竹、成都两县县令,后升调越嶲郡太守。

马谡被杀时三十九岁,刘备对诸葛亮说及此人时,是三十三岁。西蜀朝廷中王侯将相比比皆是,刘备都没有提及,独对一个边远地区的年轻郡守十分在意,不反常么?这得从诸葛亮同马良的关系说起。据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推测,马良“与诸葛亮是结义兄弟,或者结为儿女亲家,因之马良将诸葛亮称为尊兄②”。以尊兄称呼诸葛亮者,除了马良外,西蜀满朝文武中再无他人,所以裴松之大致没有说错。刘备之所以特别提出马谡不能大用,就是考虑到自己身后,诸葛亮因为与马良非同寻常的关系而重用马谡。

诸葛亮当国之后,并没有遵照刘备叮咛,而是立即将马谡调任参军。东汉时没有参军一职,曹操以丞相身份总揽朝政时设此职务,意为参丞相军事,诸葛亮遂加以沿用。参丞相军事参与到什么程度,没有定数,完全看丞相对他的信任程度。马谡担任参军后深得诸葛亮信任,以至于经常整天在一起谈论不休③。

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诸葛亮置满朝送行文武大臣于不顾,将马谡拉上自己的车辆说:“虽然相议了几年,今日临别,请你给我再献良谋。”马谡说:“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促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④。”

马谡所说的是军事常识,已经在一起议论了几年,还有拉上车辆再议的必要吗?既然有必要,马谡又是参军职务,何不带其一同出征?不带是没有必要,最后交谈只能是一种借口,用拉上自己车辆的特殊礼遇,向朝臣放出氢气球,用意在于暗示众人:他要破格启用马谡,你们得有思想准备。果不其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顾高级将领的一致意见,坚决排斥宿将魏延或吴益,而提拔马谡担任督前部一职。督前部相当副帅,或者是前敌总指挥。由此可见诸葛亮对马谡给予的期待。

注释:

①见《三国志·马谡传》

②原文为:“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见《诸葛亮集·马良与诸葛公书》,书中有“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句。

③原文为:“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见《三国志·马谡传》

④见《三国志·马谡传》注释《襄阳记》)

相关参考

因其与马良的良好关系

刘备永安宫托孤时候,曾经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①!”马谡何人?以致令刘备如此眷顾,直至临死前,依然还念念不忘。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马良之弟。马良兄弟五人,都因才能而出名,

三国时期蜀汉左将军掾白眉马良生平 马良简介

...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马良)最良”的赞誉。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师东吴。刘备伐吴时招降五溪蛮夷,刘备兵败夷陵,马良被害。马良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他与...

马良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左将军掾白眉马良生平

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的哥哥。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马良)最良”的赞誉。马良与诸葛亮关系

三国时期蜀汉左将军掾白眉马良生平 马良简介

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的哥哥。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马良)最良”的赞誉。马良与诸葛亮关系

历史人物 马良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左将军掾白眉马良生平

  (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时期官员,马谡的哥哥。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马良)最良」的赞誉。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师

诸葛亮并未“挥泪斩马谡”

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事件是失守街亭,被斩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之后曾经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职务。因为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

三国马谡为什么会失掉街亭 解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马谡失街亭是上脍炙人口的故事,当时关于马谡失街亭民间流传着一句歇后语:马谡失街亭——言过其实,这不难看出马谡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还是马谡自身的问题造成的。马谡是时期蜀国的将领,他和他的哥哥马良都是手下有名

历史人物 诸葛亮并未挥泪斩马谡

  到底是怎么的?(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用为参军。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事件是失守街亭,被斩。马谡「才器

三国蜀国马谡的简介 历史上的马谡是怎样的人

导读:马谡(sù)(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官至越Q太守。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是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