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伊朗·1937年7月8日伊朗签署《萨德阿巴德公约》
Posted 伊朗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伊朗 伊朗·1937年7月8日伊朗签署《萨德阿巴德公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伊朗 伊朗·1937年7月8日伊朗签署《萨德阿巴德公约》
1937年7月8日伊朗签署《萨德阿巴德公约》
1937年7月8日,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四国在德黑兰萨德阿巴德王官签订条约,即《萨德阿巴德公约》。20世纪20年代,伊朗意欲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各国间高级别访问和接触频繁。先后签订《波斯土耳其和平友好条约》、《波斯、阿富汗友好和安全保障条约》。1934年6月9日,伊朗、土耳其、伊拉克和阿富汗四国外交大臣开始在德黑兰磋商,1937年7月8日签订了四国友好和互不侵犯的《萨德阿巴德公约》。公约规定:缔约各国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尊重共同边界;反对建立旨在破坏其他缔约国安全的任何组织和集团;当某一缔约国受到外来威胁和侵犯时,其他缔约国将给予支持。《萨德阿巴德公约》的签订是中东四个新兴国家试图自主处理地区事务的一次尝试,四国被称为“东方协约国集团”。1941年8月,英、苏进军伊朗,其他缔约国未采取任何支援行动,只有土耳其对此略表同情。公约被证明徒具虚名。
相关参考
1981年6月21日巴尼萨德尔被解职1981年6月21日巴尼萨德尔被解除伊朗总统职务,标志着伊朗宗教势力最终战胜世俗力量掌握了政权。阿卜杜勒·哈桑·巴尼萨德尔,1933年3月生于伊朗西部哈马丹的一个穆
伊朗 伊朗·1946年4月4日《戈旺姆-萨德奇科夫协定》缔结
1946年4月4日《戈旺姆-萨德奇科夫协定》缔结二战后,因苏军未撒军,伊朗向联合国提出控告。1946年3月,苏联派伊·萨德奇科夫为新任驻德黑兰大使,与伊朗戈旺姆政权谈判解决有关争端。4月4日缔结《戈旺
1988年7月3日伊朗客机被美舰击毁事件1988年7月3日,美国布署在海湾的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击落一架伊朗民航客机。这架“空中客车”A-300客机是从伊朗的阿巴斯港飞往阿联酋迪拜的655号国际航班
伊朗 伊朗·1988年7月18日伊朗正式接受联合国598号决议
1988年7月18日伊朗正式接受联合国598号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于8月20日宣告停火。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
伊朗 伊朗·1942年1月29日伊朗签署伊英苏《三国同盟条约》
1942年1月29日伊朗签署伊英苏《三国同盟条约》1941年9月,刚继承王位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令首相福鲁吉与英国、苏联就三国关系问题举行谈判。当时战争结局尚不明朗,伊朗对与英、苏结盟犹豫不决。1
1989年7月28日拉夫桑贾尼出任伊朗总统1989年7月28日,伊朗前议会议长拉夫桑贾尼在霍梅尼去世后的第一次选举中当选伊斯兰共和国第四任总统。阿里·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1934年8月生于克
1919年8月9日《英伊协定》签署英国迫使伊朗政府于1919年与其签署的一项不平等条约。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政府曾经宣布放弃过去沙俄政府从伊朗所获取的一切特权。英国乘此机会企图使伊朗变成它的保护国。
1981年6-9月德黑兰爆炸事件1981年6月至9月间在德黑兰接连发生爆炸事件。1981年6月21日,作为非神职人员的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被霍梅尼强行解除职务,国内世俗力量纷纷起来与当局对抗。巴尼萨德尔
历史百科 1975年3月6日伊朗与伊拉克签署《阿尔及尔协议》
1975年3月6日伊朗与伊拉克签署《阿尔及尔协议》指伊朗和伊拉克为解决两国边界纠纷和促进睦邻关系而达成的协议。两伊互为邻国,有着1200余公里的边界,其中长约100公里是界河阿拉伯河和全长约1100余
历史百科 1975年6月13日《伊朗伊拉克边界和睦邻条约》签署
1975年6月13日《伊朗伊拉克边界和睦邻条约》签署1975年3月6日,两伊达成解决边界纠纷和促进睦邻关系的《阿尔及尔协议》。1975年6月13日,两伊根据上述协议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在巴格达签订了《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