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不给他立庙祭祀,真的是因为报复诸葛亮
Posted 祭祀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不给他立庙祭祀,真的是因为报复诸葛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不给他立庙祭祀,真的是因为报复诸葛亮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不给他立庙祭祀,真的是因为报复诸葛亮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不给他立庙祭祀,真的是因为报复诸葛亮?
提起后主刘禅,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一生昏庸无能,不但没有一统中原,恢复汉室,还因宠幸宦官,成了亡国之君,使蜀汉成了三国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政权,乐不思蜀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千古笑谈。这些事情基本上是无可辩驳的,不过有一件事,却让他蒙冤千年。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举国皆哀,民众自主请愿为他立庙,数十年后民间依然有很多人私自祭祀,史书记载称“百姓巷祀,蛮夷野祀”,可就在这般情况下,一直尊称诸葛亮为相父的刘禅却迟迟没有批准,在数十年后才在临近孔明墓地的沔阳为其立庙。诸葛亮死后,为什么刘禅不给他立庙祭祀?很多人猜测刘禅对诸葛亮执政十一年,使他大权旁落一事心生不满,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不敢有所动作,只能在其逝世后搞点小动作进行发泄。
其实这完全冤枉了后主刘禅,他虽然无力开疆拓土,也没有成为一个守成之君,但是对诸葛亮的信任与倚重却是不容置疑的,当诸葛亮的死讯传来的时候,他不但下令全国哀悼三日,自己也换上了白色的丧服,表达对相父的悼念,还立马诛杀了上表怒斥诸葛亮独揽大权,危害社稷,建议清除丞相党羽的李邈,之后他更是废除了丞相一职,使诸葛亮成为了唯一的蜀相。
如果这些事情还可以被归结为表面功夫的话,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如何对待诸葛亮门生及后人的:诸葛亮生前重点栽培的蒋琬、费祎一直执掌国政;继承了诸葛亮衣钵的降将姜维,北伐无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虽然太监黄皓弄权后跑去沓中避祸,却仍能握有半数兵权;年仅八岁的诸葛瞻更是被他视若己出,就算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绩,依然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并迎娶了刘禅的女儿。
刘禅的所作所为,比起之前灭霍光满门的汉宣帝刘病已,比起后世把张居正抄家灭族的万历皇帝,如何也称不上怀恨在心,相反可以说他对诸葛亮相当不薄。那么刘禅为何迟迟不肯为诸葛亮立庙呢?
这就要从两汉的制度说起了,从秦汉以来,立庙一事就是天子的专属,不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张良、萧何,还是戍守边疆,抵御匈奴的卫青、霍去病都没有被单独立庙的资格,最多享受帝王的庙宇,百姓请命为诸葛亮立庙一事是有违祖制的,就算刘禅同意,他手下的大臣,尤其是诸葛亮选定的人才也不可能同意。而且刘禅在诸葛亮去世之初,虽然没能为他立庙,但是民间的私祀却一直被默许,后来习隆和向充提出变通的方法之后,他也立马就实施了,由此可见刘禅对诸葛亮师生情深,情同父子。
但是很多人类比后世的帝王心理,还是无法接受刘禅心甘情愿做一个“傀儡皇帝”,其实这与刘禅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一向有识人之明的刘备和算无遗策的诸葛亮曾评价他“气量甚大增修”“天资仁敏”,后世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提到他“无猜险之性”,他自己登基之后,更是曾亲自说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从未对诸葛亮有过猜疑之心,反而相同敬重。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历史人物 魏征死后,为什么李世民亲手推倒了给他立的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和贤臣魏征,是历史上流芳千古的“明君贤臣”的佳话典范,李世民以胸怀广阔雄才大略著称,而魏征则是直言进谏忠心耿耿的形象,李世民和魏征的组合,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贞观之治”的盛世。但是这对组合,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心心相印,魏征死后,李世民还愤怒地亲手推倒了自己给他立的墓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魏征之墓>我们先从魏征说起,魏征出生的时候是西元580年,当时还是南北朝时期,到581年隋朝才建立。我们都知道,隋朝只建立了短短37年就灭亡了,所以魏征这一生,可以说是历经三朝,人生的前半部分都在经历乱世,后半辈子才碰到李世民,一起开创太平盛世。>魏征最开始跟随的是隋末农民起义军头领元宝藏,之后元宝藏被李密打败,他就跟随李密,还为李密献上了壮大瓦岗寨的十大计策,不过李密都没有采纳,不然瓦岗寨可能就做大了。>>瓦岗军>瓦岗军被灭以后,魏征又跟随过王世充和窦建德。最后,投靠大唐在太子李建成帐下效力!这个时候,魏征已经过了半辈子了,前半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跟谁谁跨”的状态。最后投到了太子李建成的麾下,如果李建成最后登上了皇位,他作为原始股,应该会有不少荣华富贵。>但可惜的是,李建成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李世民势力不断壮大,他却视而不见,面对这样的情况,魏征曾多次建议李建成采取行动,要么把他调离长安,要么杀掉他。可李建成闭耳不听,最后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玄武门之变>除掉李建成之后,李世民曾把魏征抓来痛骂:“你为何离间我兄弟情感?”(尔考间吾兄弟之情耶!)魏征此时没有丝毫的惧色,怒目而回:“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哪会遭今日之祸?”(如若早采谏言,而至于今日之祸?)。>面对正面硬刚的魏征,李世民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拥有过人的胆识和才能,就让他担任谏官之职。在做谏官的时候,魏征多次直言进谏甚至冒死直谏,很多时候气得李世民要杀他的头。但是他的进谏也让李世民取消了很多错误做法,而颁布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措施,国家在这样的治理中国力蒸蒸日上,最终产生“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大唐盛世>魏征去世后,太宗非常悲痛,痛哭流涕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李世民对魏征的认可以及倚重。但是没多久李世民就怒而砸倒了魏征的墓碑,这里面牵扯到的事情就让人唏嘘了。>魏征死前,给李世民推荐了两个人,杜正伦和侯君集。因为魏征的推荐,李世民对这两个人都委以重任。但后来两人都因牵连到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一个被流放,一个下狱被杀。震怒之下,李世民认为魏征与此事也有关联,于是就推倒了亲手给魏征立的墓碑。>贞观十八年初,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这场仗打得并不好,郁闷之下的太宗,又想起了魏征,“如果魏征还在的话,决不会让我犯这个错误了。”回想起来以前魏征的种种,他也不会参与到太子谋反案中,于是将魏征的碑重新立好,抚慰魏征家人,让魏征的儿子承袭了他的爵位。>看到此处,也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赤胆忠心的魏征,死后也免不了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虽然短暂的背上了冤屈,可历史最后还是给了他一个正确的评价,人间正道是沧桑啊!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没有立即立庙 而非要等十几年后才立庙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立庙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三国中的诸葛亮,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他是刘备集团的智囊,他的威望在军中无人能及,在刘备建立蜀国的过程中,诸葛亮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刘备死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军师,深得刘备信任,为了刘备奠定了蜀汉政权基础,从而形成了三王分天下的局面。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安抚百姓,约定官职,遵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了实现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禅投降。第二年,刘禅全家来到洛阳,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没有实权,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禅投降。第二年,刘禅全家来到洛阳,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没有实权,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禅投降。第二年,刘禅全家来到洛阳,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没有实权,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
说起来这刘禅,他是蜀国的二代皇帝。很多人认为他不战而降有些孱弱,这已经成为了刘禅本身自己的一个标签了,那么在成都之战当中,当时刘禅还手握数万大军,为什么他会选择投降呢?首先先来说一说这曹魏和西蜀的实力
众所周知,在世人眼里,诸葛亮是一代明相,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因此诸葛亮之所以不能一统天下,创造辉煌,主要是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关于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司马懿在五丈原拖死诸葛
在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的时候,也许刘备早就明白,刘禅守不住自己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为此而在上演了一出临终托孤,诸葛亮死后,获得权力释放的刘禅自然会因为无法黑化诸葛亮而气愤。不得不说,诸葛亮也确实是个
历史人物 刘禅真的是一个付不起的阿斗吗 诸葛亮死前才知道刘禅并不傻
你真的了解刘禅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诸葛亮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可是诸葛亮在辅佐刘禅的时候,又产生很多遗憾,比如人们都觉得刘禅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因为他一直都没
说到蜀汉后主刘禅,很多人总是给他冠上“扶不起的阿斗”这个称号,然而刘禅也是一位十分聪明之人,诸葛亮死后,刘禅将弱小的蜀国维持了29年,也是三国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刘禅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