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 伊拉克·1941年4月1日金方阵军事政变
Posted 政变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伊拉克 伊拉克·1941年4月1日金方阵军事政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伊拉克 伊拉克·1941年4月1日金方阵军事政变
1941年4月1日金方阵军事政变
1937年西德基将军被暗杀后,阿拉伯民族主义在伊拉克迅速发展,军队的作用不断加强。从1936年至1941年间,伊拉克先后发生了6次军事政变。1941年4月1日,伊拉克军队中4位上校军官(又称金方阵)萨拉赫丁·萨巴格、卡米勒·沙比卜、法赫米·赛义德和麦哈穆德·赛勒曼率部队发动政变成功,成立了以拉西德·阿里·盖拉尼为首相的新政府(又称国防政府)。新政府反对英国在伊拉克驻扎部队,主张摆脱英国控制,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自由。新政府还企图与德国结盟。在德国发表支持阿拉伯民族运动的宣言后,伊拉克形成了以盖拉尼为首的亲德派和以努里·赛义德为首的亲英派,两派之间斗争激烈,英伊关系也趋向紧张、恶化。英国要求摄政王伊拉废除该届政府,伊拉无力挽回局面,被迫和努里·赛义德逃往外约旦,伊拉克国内局势更加恶化。一个月后,英国增援部队在巴士拉登陆。5月2日战争爆发。伊拉克伊斯兰教大法官公开发表反对英国的演说,号召人民对英国发起一场圣战。
5月2-29日,英伊之间爆发了持续4周的战争。英国一面派增援部队在巴士拉登陆,一面调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进攻伊拉克,与“金方阵”率领的伊拉克军队展开激战。伊军渐渐失去优势,德军飞机的助战也无济于事,英军最后战胜了的反英军官所统率的伊拉克军。
相关参考
伊拉克 伊拉克·1968年7月17日复兴党发动第二次军事政变
1968年7月17日复兴党发动第二次军事政变1963年11月复兴党失去政权后遭到严重破坏,党内派别林立,分裂倾向严重。萨达姆征得阿弗拉克同意,决定重新恢复党的工作,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秘密建立了伊
1941年6月伊拉克排犹事件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中犹太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犹太人大都聚集在巴格达,20年代,巴格达的犹太人占该市总人口的1/3。40年代讲阿拉伯语的犹太人达到12万。30年代后期,伊拉克泛
1936年10月29日贝克尔·西德基政变1932年10月,国际联盟接纳伊拉克为正式成员国,但伊拉克的军政大权实际上仍操纵在英手中。英以攫取的种种特权干涉伊拉克的内政、外交以及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行径引起
伊拉克 伊拉克·1955年2月24日伊拉克签署《巴格达条约》
1955年2月24日伊拉克签署《巴格达条约》1954年4月,在美国的操纵下,土耳其和巴基斯坦正式签署《土耳其—巴基斯坦军事协定》。美国在双方军事协定的基础上,策划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参加土巴军事协定
1952年4-11月伊拉克起义伊拉克1952年起义目标是针对美国、英国策划在阿拉伯国家组织“中东司令部”。1951年8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常设委员会草拟“中东司令部”计划。该司令部将同北大西洋组织相结
1985年3月4日伊拉克发动“袭城战”袭城战是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采取的主要战术之一。1985年3月4日,伊拉克使用飞机和导弹空袭德黑兰等40多座伊朗城市。19日,伊拉克宣布对伊朗实行空中封锁。27日晚伊
防務新聞網4月13日報道,美國官員匿名透露,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美國軍方一直在向伊拉克基地增加部署防禦系統,保護美軍和聯軍不受火箭彈和導彈襲擊威脅。今年1月初時,美軍在伊拉克巴格達發起空襲行動,伊朗伊斯
1972年4月9日《苏联伊拉克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伊拉克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1972年4月9日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为首的苏联党政代表团访问伊拉克,参加苏援建的北鲁
1979年4月23日苏丹与伊拉克断交1979年3月,于巴格达召开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会议认为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约违背了阿拉伯国家联合行动的准则,决定对埃及实行集体制裁。苏丹反对对埃及进行
历史军事 大批107毫米火箭彈夜襲美國石油基地,現場濃煙滾滾,爆炸聲劇烈
2020年4月7日,伊拉克方面報道稱,在4月6日深夜,伊拉克武裝團體繼續發射了4-5枚107毫米火箭彈,擊中了由美國哈里伯頓公司在的巴士拉地區負責開發的朱伯油田,使得美國在伊拉克的石油產業遭到了沉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