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蒙盟约破裂 襄阳之战第一阶段
Posted 襄阳之战
篇首语:见强不怕,遇弱不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蒙盟约破裂 襄阳之战第一阶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蒙盟约破裂 襄阳之战第一阶段
在宋理宗时期,南宋与蒙古结成同盟,一致来攻打曾经灭亡北宋,给宋王朝带来不世羞辱的金国。到公元1234年,金哀宗在蔡州被宋蒙联军击败自杀,金国彻底覆灭。历史总是会不断循环,早在北宋徽宗的时候,宋王朝也是与金国联合共同灭了大辽,不久就被兵强马壮的金国铁骑攻灭了都城、掳了二帝,后世称作“靖康之耻”。宋与蒙古联合灭金之后,宋蒙联盟马上就破裂。宋蒙战争拉开了序幕。公元1235年,蒙古大汉窝阔台,集合了蒙古、女真、西夏、渤海等各部人马共计50万以上,兵分三路攻宋,终于开始了历时45年的灭宋战争。其中由窝阔台三子阔出带领的中路军,兵峰是直指南宋的军事要地,就是京湖地区襄阳重镇——襄阳。
第一场交锋,宋军是失败的相当窝囊。当时襄阳的镇守将领是宋京湖安抚制置使赵范。当时在赵范部下有一支原属于金国的降兵组成的“克敌军”。赵范这个人有个缺点就是贪杯中之物。因此当蒙古军队与“克敌军”联络作为内应,赵范还做着酒梦。于是“克敌军”一哄而起,打开城门,把蒙古军队引入。赵范没办法只身逃出襄阳,襄阳失陷了。
这次襄阳失守是在从岳飞从伪齐政权下收复的第一次失陷,这对南宋朝来讲是后果很严重,损失很巨大。直接的损失来自襄阳失陷的官民物资。数万人被掠走,30万石粮食、24库精良兵械,尽入敌手。而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败更加惨重。
襄阳作为战略要地,是南宋王朝的“国之西门”,是南宋在荆襄防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襄阳失,则江陵危,江陵危;则长江之险不足恃。长江天险不再是天险,门户洞开之后便是大片土地是无险可守,直接威胁到首都临安。因此襄阳失守后不到一年,宋京西南路的一府八州军,有七个州军全部失陷。
在当战局对于南宋十分危急之时,有两个人扭转了形式。一个就是蒙古军队中路军的主帅阔出;另一位就是南宋著名将领孟珙。蒙古军的主帅在1236年秋天突然得重病不治身亡;而孟珙在蕲州、江陵等地,接连击退蒙军的进攻。这样由于双方的形势对比转化,使得当时的襄阳战场形成了胶着状态。
相关参考
襄阳之战第三阶段的这个十年中,因蒙古窝阔台去世,宋蒙双方都陷入了内斗。不过在1257年到1259年还是发生一场激烈的大战。不过主战场是在四川的钓鱼城,而襄阳地区只是副战场。1257年,在基本清除了威胁
襄阳之战第三阶段的这个十年中,因蒙古窝阔台去世,宋蒙双方都陷入了内斗。不过在1257年到1259年还是发生一场激烈的大战。不过主战场是在四川的钓鱼城,而襄阳地区只是副战场。1257年,在基本清除了威胁自己权力的内部因...
襄阳之战第二阶段的前半段即公元1251年之前,襄阳战场是宋军占主导地位,采取出击的方式,前后两次收复襄阳。在这里我们要简单的介绍一下孟珙。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
襄阳之战第二阶段的前半段即公元1251年之前,襄阳战场是宋军占主导地位,采取出击的方式,前后两次收复襄阳。在这里我们要简单的介绍一下孟珙。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
谁是赤壁大战中的最大功臣?相信绝大多数人一致认为应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和众多流传至今的古代戏曲、诗词歌赋中,都有诸葛亮向周喻献计“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描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据历
谁是赤壁大战中的最大功臣?相信绝大多数人一致认为应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和众多流传至今的古代戏曲、诗词歌赋中,都有诸葛亮向周喻献计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描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据历史记载,
谁是赤壁大战中的最大功臣?相信绝大多数人一致认为应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和众多流传至今的古代戏曲、诗词歌赋中,都有诸葛亮向周喻献计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描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据历史记载,
尽管如此,徽宗君臣还是自我陶醉,王黼、童贯、蔡攸、赵良嗣等都作为功臣一一加官进爵,徽宗还命人撰写《复燕云碑》来歌功颂德,似乎太祖、太宗未竟的伟业,真的由他来完成了。但金太祖在撤离燕京时就公开宣称二三年
公元1240年(宋理宗嘉熙四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合州(今重庆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当时的蒙古国在欧亚大陆从未遇到过对手,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进攻鄂州、察塔儿
金、蒙古是和宋并存的中国北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1126年,金灭北宋之后,金人统治者继续进攻新建的南宋政权。尽管南宋偏居一隅,无心收复中原,但金人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中原人民极大的愤慨。此间,出现了岳飞、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