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飞机上的重磅人物 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空运

Posted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方飞机上的重磅人物 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空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方飞机上的重磅人物 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空运

叶剑英巧借美军飞机

借飞机的任务就交给了与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素有交往且关系不错的叶剑英。原来,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派一个军事和政治观察组到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搜集日本的情报,加强同共产党的联络。当年的7月22日和8月7日,美军观察组分两批到达延安,负责与美军观察组联络的中共代表正是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

足智多谋的叶剑英接受这一任务后,迅速前往美军观察组成员住处,先致以抗战胜利的热烈祝贺和热情慰问,接着,便以比较轻松的语气,向美军观察组提出想“借”一架飞机送一批干部回八路军前方总部。至于是哪些干部,叶剑英故意避而不谈。美军观察组也无意继续探问,便一口答应下来。

美军爽快应承,大约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八路军与美军观察组有长期的友好合作,而且延安方面为这种合作提供了诸多方便;太行军民特别是黎城、平顺百姓曾经全力救助美军失事飞机的伤亡人员,这给美军观察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早在1944年末,八路军太行军区司令部便在晋东南的黎城县长宁镇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用于接待前来搜集抗战情报的美军观察组人员,转运被中共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救护的美空军人员。太行军区特设情报联络处负责此项工作,美军也有电台和情报人员常驻附近。美军飞机以前曾多次往返于长宁与延安之间,对这条路线也比较熟悉。所以,当叶剑英提出借飞机前往长宁时,美军观察组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黄华成为临时参加这次空运的第21名乘客

8月25日上午,在党中央的周密安排下,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林彪、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李天佑、江华(黄春甫)、聂鹤亭、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张际春、宋时轮、傅秋涛、邓克明等20位重要领导人,分批赶到了机场,准备乘坐这架美国运输机,从延安机场起飞。前来送行的杨尚昆夫人李伯钊提议给大家照张合影留念,陈毅诙谐地说:“要是我们摔下来了,将来就用这张照片开追悼会吧!”

登机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时任美军驻延安观察组联络员的黄华,每次美机抵离延安都要到机场去查看情况。这一天,他照例来到机场,一下子看到这么多负责同志,很是惊奇,一打听才知道这次空运的情况。黄华心里有些紧张,因为乘客中有通晓俄语的,但没有人懂英语,担心如果飞行中有紧急情况发生,我们的负责同志与美军飞行员不能沟通,就会很危险。于是,他向杨尚昆提出随机行动,陪他们飞到太行。杨尚昆说:“你的建议很好,那就请你走一趟吧。可是降落伞只有20副,你没有这个,很危险啊。”黄华说,不至于的。于是他就登机成为了第21名乘客。事实证明,黄华在飞机上确实发挥了作用。飞行途中,有一段路途飞机突然升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便问黄华。黄华用英语同美军驾驶员谈了几句后,告诉大家说:“现在是过同蒲铁路,美国人说这一带可能有日军的高射炮阵地,为了避免不测,还是将飞机升到他们的射程以外。”这才打消了大家的担心。

有惊无险的空中之旅

这架飞机是美国制造的道格拉斯货运机,属于当时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一般每周或半个月在西安和延安之间往返一次,为观察组运送东西。飞机是绿颜色,有两个螺旋桨,舱门很矮。据杨得志后来回忆,这架飞机的大门关不严,起飞时螺旋桨还要靠人推动,机舱的小窗口底下是铁座位,机舱板是弧形的,乘客坐在机身两侧的条凳上,坐下去直不起腰,头也抬不起来。但这种飞机最大的优点是安全,只要有块较大的平地就可以降落。

由于这次空运有些冒险,所以党中央、毛泽东采取了许多的防范措施。8月24日夜里才逐个通知相关人员于次日上午9时前赶到延安关东飞机场,只许一个人去,参谋和警卫人员都不许带,也不准其他同志去送行。毛泽东非常关心这次特殊飞行的安全,派叶剑英和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到机场亲自检查并组织登机,要求每个乘机者务必都要带上降落伞。同时,通知太行军区在目的地机场做好了接机准备。

飞机一路颠簸,4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上空。降落的地点是山西东南黎城县的长宁临时机杨。所谓长宁机场,其实仅有一条黄土筑就的跑道而已,飞机每次降落时都要用点燃的火堆作导航。8月24日,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接到中央要求接机的电报,说刘邓25日上午到达。他立即率领一个骑兵排星夜赶到长宁,准备好柴草、火堆、午饭、开水、西瓜等。25日中午时分,在长宁临时机场飞机跑道两侧,30多名八路军战士持枪警戒,并在跑道两侧燃起了3个柴草堆。滚滚浓烟,直冲蓝天,向飞机发出着陆信号。

当飞机平安落地后,李达即带人迎了上去。刘伯承、邓小平等晋冀鲁豫的同志打趣地说:我们到家了,请大家到家里做客,休息休息。陈毅是个乐观派,拿出一副扑克牌招呼薄一波说:“来,边吃边打嘛!”黄华因为要随飞机返回,陈毅还开玩笑地对他说:“好,再见了,黄华同志,你坐你的洋飞机,我打我的土扑克。”与此同时,当飞机平安到达目的地的电报传到延安后,叶剑英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立即转报毛泽东。毛泽东遂决定飞赴重庆,与蒋介石展开谈判。

这次绝密空运,使共产党本来至少需要两个多月艰苦跋涉的输送任务,在半天之内即告完成,其时间甚至早于美军开始空运国民党先遣人员去接受日伪军投降。这些久经战场考验、善打胜仗的将领,先敌一步到达战区,迅速集结主力,编组野战兵团,开始从容地选择战场和战机。如刘、邓下飞机后,即由黎城星夜赶到一二九师司令部驻地河北涉县赤岸村,抓紧部署上党战役。上党战役的胜利,痛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有力地支援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重庆谈判中的立场。陈毅、林彪等在分头赶赴华东、东北战场后,也迅速展开部署,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由此展开。

紧接着的另一次绝密空运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次绝密空运后不久,中共中央又一次借用美军飞机输送了另外一批将领到前线。

1945年8月26日,聂荣臻从延安电询晋察冀军区:据报张家口已经解放,详细情况请告,并请查张家口机场在何处,是否为我们控制,此间有飞机一架可利用飞至张家口。军区对聂荣臻电报很快作了答复:在灵丘修建一个临时机场,可供飞机降落。并告知了地空联络的标记和信号。

9月9日,一架C-46型美军飞机准备从延安返程。党中央趁机与美军观察组商量,让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委罗瑞卿和刘澜涛、郑维山等一批将领搭乘这架飞机,去晋东北的灵丘。聂荣臻后来回忆,飞机的飞行高度只有3000多米,甚至能够看清地面的村庄小路。当飞临太行山空域时,颠簸得十分厉害。郑维山由于是第一次乘飞机,晕机严重,要不是聂荣臻提醒他系好安全带,非得从椅子上跌落下来不可。在飞机即将降落的灵丘机场,接机人员在跑道两端铺上作为记号的宽幅白布,各摆成一个英文V字,尖端指向跑道。还在跑道边上烧了一堆火,指引飞机安全降落到地面。

这次空运,把晋察冀军区的主要领导一下子集体搬运到了最前线,随后他们迅速采取行动,将主力整编为9个纵队20余万人,地方部队编为5个军区11万人,还派出1万多部队率先奔赴东北,有力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这位小孩生了一场病,无意间竟改变了三国的走向

历史往往是神奇的,有时因为一个小人物的出现,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浩瀚历史中,每个人都像机器上的零件,缺一不可,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除了那些称霸一方的诸侯能改变历史走向,还有许多小人物,因为他们的出现,

详解这些年偷窥中国的美军飞机 盘点

最近几日,美媒报道“中国危险拦截美军飞机”,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美方对中方大规模、高频度的抵近侦察是危及中美海空军事安全、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根源。那么,这些年

历史军事 详解这些年偷窥中国的美军飞机组图

最近几日,美媒报道“中国危险拦截美军飞机”,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美方对中方大规模、高频度的抵近侦察是危及中美海空军事安全、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根源。那么,这些年

历史军事 详解这些年偷窥中国的美军飞机组图

最近几日,美媒报道“中国危险拦截美军飞机”,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美方对中方大规模、高频度的抵近侦察是危及中美海空军事安全、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根源。那么,这些年

春秋战国 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

胡服骑射简介: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中国历史上的每一场改革都是十分艰难的,哪怕在军队换一套装备亦如此。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就经历了一场风波。&n

春秋战国 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

胡服骑射简介: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中国历史上的每一场改革都是十分艰难的,哪怕在军队换一套装备亦如此。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就经历了一场风波。&n

70年代末苏联用大飞机打的一场跨洲闪电战

苏联跨州闪电战:大型运输机被誉为“空中桥梁”,是一国打造战略空军,增强空军战力必不可少的高技术装备。冷战期间,美苏在世界各地制造了一系列“代理人战争”,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东非欧加登战争中,苏联依托

兵器百科 军用运输机的特点和优势

军用运输机军用运输机是用于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飞机。具有较大的载重量和续航能力。能实施空运、空投、空降,保障地面部队从空中实施快速机动。最初的军用运输机是在轰炸机和民用运输机的基础上

二战后一场改变固有模式的夺岛战争 马岛战争

盘点二战后最经典的夺岛战役,非英国与阿根廷于1982年发生的马岛海战莫属。马岛海战的主要战场全部在海上和岛屿,动用多种先进制导武器和电子装备,是一场水下、海面、空中、陆上配合的立体战争,还是一场典型的

一场小小战争,却深刻的改变了大明百年命运

在《汉书·匈奴传下》中有这么一句话:「”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意思是说,在将匈奴全都驱赶消灭干净之后,在那个地方设置郡县,让中央王朝的权力将其管理起来。「”犁庭扫闾”,这个成语便是称赞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