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协定事件

Posted 协定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协定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协定事件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协定事件

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则,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关于苏联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协定和合同。双方商定,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156个援助项目,以此奠定中国工业的基础。在以后的几年中,1956年、1958年和1959年,中苏两国又签订了苏联在技术上援助中国建设和扩建某些工业企业的协定,共计180项。根据1954年10月签署的《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有1000多名苏联专家来华帮助经济建设。到1959年9月,中苏两国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达122个。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两党出现分歧,继而两国关系日益紧张。1958年,中国政府拒绝苏联提出的关于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建议后,苏联政府于1959年6月片面撕毁了中苏双方于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1960年7月,苏联政府突然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内全部召回在中国工作的1390名苏联专家,从而撕毁了600多个协议和合同。尽管中国政府希望苏联政府重新考虑和改变自己的决定,但苏联政府仍不改初衷,并指示苏联专家带走全部图纸和资料。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协定,致使中国一些重大的设计、建设和科研项目被迫停顿,给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关参考

苏联 苏联·1969年6月13日苏联政府关于苏中边界问题的声明

1969年6月13日苏联政府关于苏中边界问题的声明1969年5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中苏边界问题的声明,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中苏边境问题,在未解决之前维持边境现状,并强调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都是沙俄

苏联 1924年5月31日《苏中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署

1924年5月31日《苏中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署苏俄政府建立后,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关系,先后发表了对华宣言,并派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到北京谈判中苏建交问题。1924年5月31日,加拉罕与北洋政府外交总长

苏联 1973年6月22日苏美签署防止核战争协定

1973年6月22日苏美签署防止核战争协定根据1972年签署的《苏美相互关系原则协定》,1973年6月22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华盛顿签署了《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该协定自签署

苏联 1973年6月22日《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签署

1973年6月22日《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签署1973年6月22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期间,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的一项美苏双边协定。协定共8条,它主要有四层含意:“双方之间避免军事对

苏联 苏联·1959年1月15日战后苏联首次人口调查

1959年1月15日战后苏联首次人口调查1959年1月15日,苏联进行了战后第一次人口调查。调查结果为:苏联人口总数是2.0883亿人。其中俄罗斯人有1.1411亿人,占总人口的54.6%。上次人口调

苏联 1942年6月11日苏美外长《华盛顿协定》发表

1942年6月11日苏美外长《华盛顿协定》发表1942年5月29日下午4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访问英国后到达美国白宫,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国务卿赫尔及霍普金斯举行会谈。双方重点讨论了第二战场问题

中苏签订《伯力协定》标志中东路事件告一段落

《伯力协定》又称《伯力会议记录》、《伯力会议议定书》或《伯力条约》,是中国军阀张学良和苏联政府于1929年12月22日签订于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中国称:伯力)的一款议定书。该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中东路事件

苏联 1945年6月29日苏捷签署关于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的协定

1945年6月29日苏捷签署关于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的协定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间关于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的协定》,1945年6月29日由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和捷克斯洛伐克部

苏联 1941年7月12日苏英签订《联合行动的协定》

1941年7月12日苏英签订《联合行动的协定》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表示了对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支持态度。1941年7月6日,苏联军事代表团赴伦敦,商谈英国给苏联物资技术援助的问题。7月12日,

苏联 1968年8月29日苏联与南也门签订军事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8年8月29日苏联与南也门签订军事和技术合作协定南也门,即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南岸,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67年11月30日南也门宣告独立,结束了英国长达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