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1986年8—9月美苏相互驱逐外交官事件

Posted 事件

篇首语: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1986年8—9月美苏相互驱逐外交官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1986年8—9月美苏相互驱逐外交官事件

1986年8—9月美苏相互驱逐外交官事件

1986年8月下旬,美苏分别逮捕了对方的公民扎哈罗夫和丹尼诺夫,发生了一场外交风波。美国要求苏联立即释放丹尼诺夫。苏联则坚持对丹尼诺夫提出起诉。9月19 日,美国要求苏联召回其驻联合国代表团中的25名成员,并限令其10月1日前离开美国。美国官员极力否认这一驱逐与丹尼诺夫事件有关,苏方咬定丹尼诺夫是一个被当场抓获的间谍。苏联方面曾公开宣布对美国驱逐苏25名外交官一事暂不实行报复。但10月21 日,美国政府又下令驱逐苏驻美国的55名外交人员,并限令其11月1日前离开美国。10月22日,苏联外交部发言人格拉西莫夫指责美国的做法是新的反苏行动,并采取了反措施;宣布5名美国驻苏大使馆和驻列宁格勒总领事馆的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其于11月1日前离开苏联;大大限制美国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出差人员数量及美国驻这两地外交官数量等。10月23日,美国国务院谴责苏联的上述行动是毫无根据的,但同时宣布与苏针锋相对驱逐外交官的斗争暂告结束。10月底,扎哈罗夫和丹尼诺夫分别获准回国。被驱逐的外交官也各自启程回国。

相关参考

苏联 1987年12月美苏签署中导条约

1987年12月美苏签署中导条约美苏经过长达6年的谈判,于1987年12月上旬,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美国期间,与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的中导条约。规定在条约生效后3年内

历史百科 1988年11月罗匈相互驱逐外交官事件

1988年11月罗匈相互驱逐外交官事件从1988年初开始,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两国因民族问题出现纠纷。11月中旬,罗马尼亚外交部称匈牙利驻罗马尼亚使馆商务参赞哲尔菲·卡罗伊在罗首都布加勒斯特散发反罗、诋毁

美国 美国·1990年1月美苏协议建立跨国公园

1990年1月美苏协议建立跨国公园1990年1月,美苏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举行会谈后,决定在两国交接的白令海峡两侧建立一座占地5600万英亩的跨国公园。美国一方地点选在阿拉斯加州的西沃德半岛,苏联则

苏联 1985年8-9月苏英“驱逐间谍战”

1985年8-9月苏英“驱逐间谍战”1985年8月,苏联驻英国大使馆参赞戈尔季耶夫向英国提出政治避难。这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在英国的负责人叛逃后,向英国方面提供了苏联在英国的间谍活动情况。英

苏联 1967年6月9日苏联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事件

1967年6月9日苏联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事件苏联与以色列的关系时好时坏。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苏联是最早给予承认的国家之一,两国于当月18日即建立了公使级外交关系。后因所谓“医生阴谋案”和

苏联 1984年2月1日挪威驱逐5名苏联外交官

1984年2月1日挪威驱逐5名苏联外交官1984年2月1日,挪威外交部长斯特雷宣布,驱逐5名苏联外交官出境,因为这些外交官在挪威从事了与他们的外交官身份不相称的活动。据称,被驱逐的苏联外交官与不久前发

历史百科 1986年8月下旬扎哈罗夫—丹尼诺夫事件

1986年8月下旬扎哈罗夫—丹尼诺夫事件1986年8月下旬,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在联合国工作的苏联公民扎哈罗夫,指控他在美从事间谍活动。由于扎哈罗夫不享受豁免权,美国决定对他起诉,为阻止美国对扎哈罗夫

苏联 1933年11月16日苏美建立外交关系

1933年11月16日苏美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是资本主义大国中最后一个承认苏联并与之建交的国家。30年代初期,深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的美国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积极谋求改善美苏关系。1933年11月8-16日

苏联 苏联·1986年12月17日阿拉木图事件

1986年12月17日阿拉木图事件1986年12月17日—18日发生在苏联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的一起重大民族抗议事件。有2人被打死,近200人受伤。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在此之前哈共中央全会决定解

历史百科 1971年8月12日叙利亚与约旦断绝外交关系事件

1971年8月12日叙利亚与约旦断绝外交关系事件1970年9月至1971年7月,约旦当局大规模地镇压约旦境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叙利亚政府谴责了约旦当局的行为。为声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叙利亚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