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惊天秘闻 发掘乾陵乾陵之谜
Posted 武则天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惊天秘闻 发掘乾陵乾陵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惊天秘闻 发掘乾陵乾陵之谜
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四十多年前,陕西省文化部门曾正式向中央政府递交了《乾陵发掘计划》,但周恩来总理提笔在这份可能“石破天惊”的计划书上写道:“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虽然发掘乾陵的计划被禁止了,但在考古界,围绕着挖与不挖的问题,一场持久的纷争就此展开。其间,虽有几次较大范围的讨论,但发掘乾陵始终未能实现。
幽宫重启之日,石破天惊之时
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体内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
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
这是一个满藏无价瑰宝的地宫。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工作,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皇帝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乌、玉兔、龙、鹤等物。
武则天乾陵的“双乳峰”
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对此,乾陵博物馆副馆长樊英峰曾撰文介绍:目前考古工作者将乾陵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
①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等;
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
③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
④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
⑤壁画和朱墨题刻。
⑥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
很多考古学家都相信,乾陵幽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
盗墓的几个传说
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四十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四十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经勘验,乾陵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中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你能看到的只是“九牛一毛”
乾陵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重点旅游景区,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性旅游区。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公里。它是一座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地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
妙象征。据说,唐时的堪舆家认为,梁山大利女主。所以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因为墓穴尚未打开,所以目前只能从外围窥见陵墓,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雄伟的乾陵仿唐长安城格局构筑,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三个部分。内城面积约为230万平方米,有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四门。外城周长40公里。现存有华表、翼马、无字碑、61蕃臣石像等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100多件。
乾陵石刻是乾陵地面重点文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乾陵司马道两侧,华表、翼马、翁仲、六十一蕃臣像、无字碑和述圣纪碑等是其杰出代表。乾陵石刻题材新颖、生动逼真、雕刻简炼浓厚,这些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代表了唐王朝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石刻艺术,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也是中国现存古代组成大型石刻艺术的杰作。在陵园的东南隅分布有17座陪葬墓。目前已发掘了其中的5座,出土了以唐三彩为代表的珍贵文物4000余件,壁画1200多平方米,石雕线刻画150平方米。经保护性整修后,永寿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地宫全年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参观。
壁画是乾陵陪葬墓的主要出土文物之一,面积大、品位高、题材广、内容新。永泰、章怀、懿德等陪葬墓出土了约1200平方米绚丽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唐代瑰丽的地下艺术画廊。其中《宫女图》、《打马球图》、《客使图》、《狩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等壁画,对研究唐代建筑、服务、风俗、体育活动、宫廷生活等都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的一个特殊种类。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唐三彩,分为生活用器(三彩盘、绿釉瓶)、俑(三彩天王俑、武士俑)、动物(三彩大马)和各种模型四大类,尤以生活用器、各种俑和动物最多。表现形式多样,体现了唐朝社会开放、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征。
着名的无字碑是为女皇武则天立的一块巨大的无字石碑。武则天为何要为自己竖一块“无字碑”?至今仍然是个谜。宋金以后,无字碑开始有人在碑上题字,无字碑变成了有字碑,其中包括女真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这些文字就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及历史的珍贵资料了。
相关参考
武则天乾陵人无头之谜,不知道你们了解过没有,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北乾县城郊的梁山上。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王还有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石刻群雕中有神秘的无字
从古城西安往西北方向行80公里,即到乾县梁山,唐乾陵就在这座山上。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墓道沿梁山逐级下降,两旁
武则天生前荣誉加身,死后辉煌依旧,乾陵作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帝王陵,一直流传着无数传说,在埋葬下武则天之后,乾陵在千年的历史当中遭遇过无数厄运,但却奇迹般保存完好,到底为什么武则天墓千年挖不动,而乾陵
乾陵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的梁山上。高宗作古后,武则定数两位术士:“星象家袁天罡与把握阴阳和天文历法的李淳风”勘选陵寝即。他们沿渭水东行寻找,忽见一处处所似妇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陵的相关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葬入礼泉昭陵。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葬入乾陵。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驾崩,葬入乾陵。
武则天生前荣誉加身,死后辉煌依旧,乾陵作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帝王陵,一直流传着无数传说,在埋葬下武则天之后,乾陵在千年的历史当中遭遇过无数厄运,但却奇迹般保存完好,到底为什么武则天墓千年挖不动,而乾陵
人们前往乾陵参观时,除了要去看看那61尊谜闭重重的无头石像之外,必然还要凭吊一番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即西侧的述圣碑和东侧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
发掘帝王陵寝的声音近来有不小的响动。早一点,有人建议开挖秦始皇陵,并列出理由N条,因有专家说下面埋有500吨的珠宝,有人又动起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的念头。借此股“挖祖坟”的声音,今天就来说说
发掘帝王陵寝的声音近来有不小的响动。早一点,有人建议开挖秦始皇陵,并列出理由N条,因有专家说下面埋有500吨的珠宝,有人又动起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的念头。借此股“挖祖坟”的声音,今天就来说说
乾陵是唐朝规模最大的皇陵,它作为一座二帝合葬墓,在中国甚至世界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因为营建乾陵时正值盛唐,国力十分雄厚,另外,乾陵的修建时间长达23年,由此可以想象得到,乾陵内的陪葬物肯定是极为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