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情节失实”清乾隆帝同意对284种戏剧进行整改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因“情节失实”清乾隆帝同意对284种戏剧进行整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情节失实”清乾隆帝同意对284种戏剧进行整改
乾隆帝在阅读史书时,认为史书记载的女真发音同实际发音区别较多,且汉字多存在歧视意义,因此要求进行校对,他认为女真语同满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金朝的“猛安谋克”就是清朝的“明安”、“穆昆”的意思,即千夫长、百夫长。
同时,乾隆帝对元朝修的《金史》也不满,认为主要有三点问题,一是文义混乱,一下称呼蒙古军队为天朝大兵,一下称呼金朝军队天朝大兵;二是很多地名是错误的,以至于无法确认这些地方是指哪里;三是对书中的谶纬之论表示不满,因为书中提到因为金朝俘虏了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所以金朝在防御蒙古大军时才会有汉人将领的投降,最终导致了金朝的灭亡。
除此之外,清朝还把文字狱的范围扩大到了宋朝和金朝的史事上,乾隆四十六年,两淮盐政图明阿抽查了284种戏剧,认为其中有涉及明末清初、宋金关系等方面“情节失实”的戏剧,建议进行整改。乾隆帝同意进行整顿,但是要求不要声张,以免引起社会太多的议论和问题。
后来,清朝编撰《四库全书》,一些文臣在收集宋朝和金朝史书时,特地将里面的“夷”字改写“彝”字,“狄”字改写“敌”字,以免乾隆帝看到这些字眼不高兴。大概是文字狱给这些文臣的压力太大了,造成他们过于敏感,以至于乾隆帝都认为这样改有点太过了。乾隆帝说,孔子、孟子的著作都使用了“夷”字,所以就不要改了,而且使用这个字的史书太多,也根本改不完。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清朝皇帝真的是很推崇和认可金朝的。原因如下:
一是同样是女真人,清帝对金朝有天然的亲切感;二是对金朝兴衰进行学习,可以避免满洲人重蹈覆辙,并激发满洲人进取心;三是强调了金朝的正统,就相当于奠定了自己的正统。清朝取代明朝,获得政治上的大一统,但依然有汉人认为满洲人是夷狄。
认为清朝入主中原是“华夏沦丧”,因此,清朝皇帝通过对金朝的尊崇,强调女真人入主中原古已有之,且已获得认可,显然对树立清朝的正统性十分有帮助;四是通过对金朝历史的校正、对涉金文学作品的管控,来控制“异端”思想,避免金人或满洲人被“丑化”。
相关参考
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登位,做了六十年皇帝,又做了四年太上皇,享寿八十九岁才死。这位风流天子坐享前辈挣来的清福,六次下江南巡视,大肆铺张。他的两位皇后富察氏和乌喇那拉氏的死都同巡幸有关。然而他对两个皇后
嘉庆帝嘉庆帝原名爱新觉罗·永琰,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母亲为孝仪纯皇后(即令妃)。有人说,乾隆最终立了平凡的嘉庆帝,是因为五子可立了,也许这是原因之一吧。相对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等人来说,嘉庆帝的确平庸
王莽建立新朝,为什么这么快灭亡? 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按照王莽之前的设想,他在称帝后首先要对西汉的制度进行整改,以便对底层农民公平。但当王莽刚刚实行完他整改的制度,准备着手建立一个永不覆亡的“
王莽建立新朝,为什么这么快灭亡? 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按照王莽之前的设想,他在称帝后首先要对西汉的制度进行整改,以便对底层农民公平。但当王莽刚刚实行完他整改的制度,准备着手建立一个永不覆亡的“
雍正继位,可谓是腥风血雨,其他八个参与竞争的兄弟,只有同父异母的老十三胤祥至始至终为他效命。雍正上台后,恩怨分明,对老十三给予的政治待遇和地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皇帝的阿哥们也必须对其进行
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按照王莽之前的设想,他在称帝后首先要对西汉的制度进行整改,以便对底层农民公平。但当王莽刚刚实行完他整改的制度,准备着手建立一个永不覆亡的「新」朝时,各地的农民起义却接踵而
乾隆帝与和珅为了多捞钱财,曾一起制定了故意对贪官采用“先纵后惩”的办法,即明知某地方官有贪污行为,但先不动声色,任其发展,当其贪污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惩治、查抄,籍没其家产,美其名为:“宰肥
乾隆帝与和珅为了多捞钱财,曾一起制定了故意对贪官采用“先纵后惩”的办法,即明知某地方官有贪污行为,但先不动声色,任其发展,当其贪污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惩治、查抄,籍没其家产,美其名为:“宰肥
历史人物 钮祜禄·讷亲乾隆初期第一宠臣勤谨廉洁,最后因兵败自杀而死
你们知道乾隆初期第一宠臣,遏必隆之孙,勤谨廉洁,最后因兵败自杀而死,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弘历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清王朝走向了乾隆朝时期。乾
清王朝是以「”马上取天下”的王朝,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五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到清乾隆时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称为「”康乾盛世”。乾隆帝为教育自己的子孙居安思危和「”宣威制胜之盛,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