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 智利·1975年伊基克自由贸易区设立
Posted 贸易
篇首语:我们用人生最好的年华做抵押,去担保一个说出来都会被人嘲笑的梦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智利 智利·1975年伊基克自由贸易区设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智利 智利·1975年伊基克自由贸易区设立
1975年伊基克自由贸易区设立
1973年11月智利军政府执政后,实行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对外开放政策。政府除实行控制货币发行量、企业私有化、金融体制自由化、积极引进外资等政策外,还设立了一些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边陲地区的过境自由区、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1975年在智利北部设立的伊基克自由贸易区就是其中的一个。
伊基克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经过几年发展,商品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工业加工有包装材料、车辆生产、印刷、制鞋、服装、罐头盒等。该自由贸易区的贸易额从1975年的0.2亿美元猛增到1981年的10亿美元。这一政策为智利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相关参考
1975年上半年“经济复兴计划”实施1973年9月军政府执政后,为缓解和控制通货膨胀,摆脱智利经济的困境,经过二年的经济调整后,于1975年上半年开始执行“经济复兴计划”。“经济复兴计划”要达到的目标
1970年“祖国与自由”组织建立1970年智利大选前后,国内政治力量斗争激烈。其中有广泛群众基础反法西斯反帝的人民联盟为国内反动势力的众矢之的。为反对人民联盟的阿连德当选,反动势力组建了“祖国与自由”
1964年—1970年弗雷政府自由革命的失败1964年基督教民主党人爱·弗雷执政后,提出了“自由条件下的革命”的民族改良主义的纲领。纲领主张实施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内铜矿“智利化”,改革金融、税
1954年布拉登铜矿公司矿工大罢工1952年伊瓦涅斯上台执政后,继续实行亲美政策,给外资的炼铜公司和硝石公司以降低利润所得税货币自由兑换等新的特权,遭到智利进步民主力量的反对。1954年8月下半月至1
智利 智利·1920-1924年,1925年,1932-1938年亚历山德里执政
1920-1924年,1925年,1932-1938年亚历山德里执政在1920年智利激烈的竟争中,自由党人阿图罗·亚历山德里获胜,并在一战后智利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一次执政。亚历山德里采取了较为灵
智利 智利·1953年6月13日—1957年5月10日皮尼利亚独裁与垮台
1953年6月13日—1957年5月10日皮尼利亚独裁与垮台1953年6月13日,古·罗哈斯·皮尼利亚将军通过军事政变在智利上台。皮尼利亚上台后许诺“和平、公正、平等、自由和繁荣”,因此迷惑了人民,得
这座南美洲城市,当地居民竟是清末太平军后裔,一张嘴就是广东话
在智利的北部,有一座神奇城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更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城市有四分之一人有华人血统,据说他们是太平天国军的后裔。这座城市就是,伊基克。智利国家地形狭长,国土东西之间的宽度平均只有180
1931年智利硝石公司成立伊瓦涅斯(1927—1931)独载统治期间,曾把硝石工业交给美国垄断组织控制。1930年,由于铜和硝石的出口不断下降,智利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摆脱困境,1931年智利政府
1920年智利劳工法典提出亚历山德里执政(1920—1925)后,在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战后经济萧条、失业严重况状的压力下,被迫对劳动者作出一些让步。为此,政府提出了智利劳工法典。智利劳工法典规定:减
1939年4月智利开发公司创办1939年4月,人民阵线塞卡达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创办了“智利开发公司”。该公司的理事会是在广泛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成员包括总统、议会、参加工会的劳工、私人和半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