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 智利·1983年5月“全国抗议日”活动
Posted 利
篇首语: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智利 智利·1983年5月“全国抗议日”活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智利 智利·1983年5月“全国抗议日”活动
1983年5月“全国抗议日”活动
1980年9月智利第二次全民投票后,反对派指责军政府搞“政治骗局”,并领导和组织群众于1983年5月1日进行了四次“全国抗议日”活动,其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斗争一次比一次深入。第一次抗议日是一次经济斗争活动,人们敲着空锅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实行经济改革,改善人民生活。第二、三次抗议日活动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抗议者向政府提出要求恢复民主的政治纲领,包括取消政府特权,结束“紧急状态”,实现完全的新闻自由,建立全国代表大会,让所有的政治流亡者回国等。由全国最大的反对党基民党等五个反对党领导的第四次抗议日活动提出来了要皮诺切特辞职、成立临时政府、恢复文人政权的更为明确的政治斗争目标。
军政府对抗议者采取了镇压手段,打死打伤许多抗议群众,逮捕游行示威者数千人,造成多次流血冲突,遭到公众舆论的遣责。但是,在全国抗议日活动掀起的人民群众争取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冲突下,军政府自1983年后被迫开始与反对派进行政治对话,从而促进了智利民主化的进程。
相关参考
1969年5月比尼亚德尔马会议召开1969年5月,拉丁美洲各国的外交、经济和财政部长在智利的比尼亚德尔马召开了排除美国参加的拉美特别协调委员会会议。会议通过了《比尼亚德尔马协议书》。协议书强调拉美各国
智利 智利·1953年6月13日—1957年5月10日皮尼利亚独裁与垮台
1953年6月13日—1957年5月10日皮尼利亚独裁与垮台1953年6月13日,古·罗哈斯·皮尼利亚将军通过军事政变在智利上台。皮尼利亚上台后许诺“和平、公正、平等、自由和繁荣”,因此迷惑了人民,得
1969年5月美洲国家组织智利特别会议召开1968年5月,美洲国家组织21个拉丁美洲国家,在智利的比尼亚德尔马举行特别协调委员会会议。会议通过《拉美协调一致宪章》(即《比尼亚德尔马文件》),强烈要求改
1990年3月11日艾尔文上台执政在1989年12月14日的大选中,基督教民主党领袖、71岁的帕特里西奥·艾尔文以55.5%的多数票当选智利总统,并于1990年3月11日正式就职。艾尔文政府的上台,标
1953年7月8日智阿条约的签订伊瓦涅斯政府执政(1952—1958)期间,为加强与领国阿根延的经济合作,两国于1953年7月8日签订了条约。条约的内容有:组成包括智利人和阿根延人在内的与5人委员会,
1939年4月智利开发公司创办1939年4月,人民阵线塞卡达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创办了“智利开发公司”。该公司的理事会是在广泛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成员包括总统、议会、参加工会的劳工、私人和半私
1979年6月智利实行最低关税制1974年,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智利军政府取消了至1973年为止高达94%到50%的高关税率,决定大幅度降低关税,并计划1977年任何商品的进口税率都要降到60%以下。1
智利 智利·1955年9月17日智利1955年9月17日事件
1955年9月17日智利1955年9月17日事件1955年9月17日,美国劳塔洛硝石公司的两千名罢工工人与前来镇压的警察发生了冲突。冲突中工人胡安·威利斯当场被杀,另外两名工人受重伤,不久因抢救无效去
1955年7月1日智利运输工人大罢工1955年7月1日,在智利统一工会的组织下,约6万名铁路工人、公共汔车和电车司机举行大罢工。工人们要求政府增加60%的工资,并要求释放被关押的工会的领导人。政府提出
1966年1月国家铜矿公司成立1964年基督教民主党人弗雷上台执政后,在智利人民反对美国的控制和掠夺、要求收回国家资源,发展民族经济的民族民主运动影响下,对铜矿实行了智利化的改革。1966年1月智利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