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 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
Posted 人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波兰 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波兰 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
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
波兰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波兰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波兰解放初期,有两个工人阶级政党,即波兰工人党(前身为波兰共产党)和波兰社会党。1948年12月15日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在华沙举行合并大会,成立了波兰统一工人党,并正式确立了执政党的地位。波兰统一工人党自1948年建党以来,经历过几次大的动荡,党的主要领导者几次易人,政策也发生了几次变化。1948年选举博·贝鲁特为总书记,批判了哥穆尔卡的 “右倾民族主义”错误,并解除其党的总书记职务,1949年又将哥穆尔卡开除中央委员会,1950年哥穆尔卡被捕,直至1954年获释,在这一期间波兰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学习苏联的模式。1956年3月贝鲁特参加苏共二十大时在莫斯科逝世,爱·奥哈布被选举为中央第一书记。当时,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传入波兰,波兰党内和社会上围绕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所造成的后果展开激烈争论。同年6月,波兹南上万名工人因对现状不满举行示威,与军警发生冲突,酿成流血事件。事件发生以后,党内和社会上强烈要求修改政策,改组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年10月,召开党的二届八中全会讨论人事变动和党的今后方针等重大问题。赫鲁晓夫亲自到华沙进行干预,受到拒绝。全会接受奥哈布的辞呈,选举哥穆尔卡担任中央第一书记。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议会作用,建立工人自治机构,解散经营不善的农业合作社,以及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寻求社会主义发展方式等新的方针政策。1959年3月召开三大,确认了二届八中全会以来政策的正确性,通过1959—1965年国家发展指示的决议,制定同反社会主义势力作斗争以及使生活各个领域进一步民主化的方针和纲领。1964年党的四大提出以高效率和合理投资、大规模扩大出口、提高农业生产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为主要内容的1966—1970年国家发展方针。1968年党的五大着重讨论了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分析党内 “修正主义进攻”的原因和后果,确定了1971—1975年五年计划纲要。六十年代后期,波国内发生经济困难,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1970年12月,波政府作出大幅度提高食品价格的决定,激起北部沿海地区群众的抗议示威,警方动用武力,导致流血事件。当月,召开党的五届七中全会,哥穆尔卡辞职,爱·盖莱克当选为中央第一书记。1971年12月召开党的六大总结了这次事件的教训,提出以 “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使人民生活有可感觉到的改善”,以及扩大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和贸易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1975年12月党的七大宣布,波兰 “已进入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确定继续贯彻六大方针,继续实行从西方 “积极贷款”的政策。到了70年代后期,由于基建投资规模过大、外债增加、通货膨胀等原因,波兰经济日益恶化,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连年欠收,物价不断上涨,市场供应紧张。1980年6月政府作出冻结工资、提高肉价的决定,激起全国大规模的罢工抗议浪潮,导致政治经济危机的爆发。同年9月,独立自治团结工会成立,掀起反对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的浪潮。9月5日,召开党的八届六中全会,解除盖莱克中央第一书记职务,选举斯·卡尼亚担任第一书记。卡尼亚提出 “社会主义革新路线” ,强调以 “政治手段”解决危机。1981年7月召开党的九大,卡尼亚再次当选为中央第一书记。大会强调将坚定不移地执行协商和社会主义革新路线,并通过有关经济改革方针和克服危机计划等文件。但是,九大的召开亦未能遏止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同年10月举行的党的九届四中全会上,许多与会者批评党政领导人贯彻九大方针不力,未能使国家迅速摆脱危机。全会批准卡尼亚的辞呈,选举沃·雅鲁泽尔斯基为中央第一书记。1981年底,政府同团结工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同年12月31日,波兰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成立救国军事委员会,拘捕数千名团结工会、反对派组织的骨干分子和对国家危机负有责任的32名前党政领导人,提出 “实现全国安定”和“使经济开始摆脱危机”两个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国内政治局势趋向缓和,经济开始回升。1983年7月,在国内形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波兰宣布取消战时状态。1984年3月,举行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提出克服经济危机、恢复党同工人阶级的联系、扩大人民协商、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及在意识形态领域转入进攻等任务。党的活动方针是: 克服危机,稳定国家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公正原则。政治方面,坚决反对思想上的投降主义,反对抹煞党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反对保守主义及一切使波兰脱离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张。经济方面,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行改革,以摆脱经济危机。历次社会动荡都使波兰统一工人党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1980年事件以后,党的领导层几乎全部进行了大换班,大批党员退党或被开除,使党员队伍人数减少近1/3,从1980年的309.1万人减为1986年的210万人,党的威信也大大下降。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是波兰统一工人党近年来的重要任务之一。1986年召开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对加强党的建设和改进党的领导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和措施: 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党 “对工人阶级、劳动人民、民族起服务作用,对社会起指导作用,对国家起领导作用”,主张“抛弃官僚主义的发号施令的原则”。重新强调党的阶级性和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为领导阶级的作用,提出要注意吸收工人和农民参加党的队伍并占适当的比重。在政治体制方面实行党政分开的原则,党要按照人民政权的制度原则和法律程序实行领导,不干预、不代替国家机关,尊重国家机关的地位和权利。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是实行政治领导,即: 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指出全国努力的总目标,规定出达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 派遣党员担任国家机关和部门的领导职务,通过各单位的党员来贯彻党的方针和路线; 对国家机关和部门的工作,以及对各级干部实行监督; 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使社会各界遵守思想、政治、道德准则的问题上,等等。重新强调恢复党内列宁主义的生活准则,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原则,实行党的生活的公开化。注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波兰统一工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必要时也可召开特别代表大会。在各次代表大会之间,最高权力由中央委员会行使。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第一书记主持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工作,对外代表全党。过去历届中央委员会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1986年的第十次代表大会取消了候补中央委员的职衔,增加了中央委员的人数,由200人增加到230人。党在省、市、镇、乡各级都建立党委会。机关、单位、厂矿都有党的组织,凡党员超过三个人的地方均可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党内生活的最高准则是民主集中制。党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同苏联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基础上友好、合作和联盟; 声援各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斗争; 争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现任党中央第一书记是沃·雅鲁泽尔斯基。党报是《人民论坛报》 (日报) ; 党刊为《新路》月刊、《党的生活》双周刊。
相关参考
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历史上的重要中央全会1949年11月11日—13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了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实际上是1948年8月31日—9月3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中央全会批判哥穆尔卡所谓“右倾民
1990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停止活动波兰统一工人党在1989年6月大选中失败,由执政党变成参政党。9月马佐维耶茨基组成新政府,23名内阁部长中波兰统一工人党仅占4名,党内弥漫消极、失望的情绪。党的领导
1948年12月15日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建立1948年12月14日,波兰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波兰社会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同时在华沙举行,分别通过实行两党合并和建立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决议。12月15日,在
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十次代表大会1986年6月29日至7月3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在首都华沙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与会代表总计1,776名,代表着2,126,000名党员和候补党员。大会通过了雅鲁泽尔斯
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九次特别代表大会1981年7月14日—20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华沙召开第九次特别代表大会。参加大会正式代表有1,964人;另外,10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团应邀列席了会议。卡
1989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承认“政治多元化”1988年12月20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十届十中全会开幕,党的政策发生重大转折。全会就承认团结工会合法地位和实行政治多元化、工会多元化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最
波兰·波兰人民统一阵线波兰1943—1983年之间的统一战线组织。1943年,波兰工人党为了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倡议创建了人民阵线。1952年,全国各级人民阵线选举委员会与保卫和平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人民
波兰·波兰政治体制的发展方向波兰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修订了《波兰统一工人党党纲》,总结波兰改革的丰富经验,提出了波兰政治体制发展的主要方
波兰·波兰干部制度的特点从波兰1980年以来的干部变化和干部政策基本原则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1.制订统一的干部政策原则和建立立统一的干部体制。1983年10月举行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九届十三中全会已经
波兰·哥穆尔卡著名波兰工人运动活动家,曾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1905年2月6日出生在热舒夫省的一个工人家庭,14岁当钳工,21岁加入波兰共产党。1931年在波兰共产党中央劳工部工作,后因组织罗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