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印度·1966年1月5日英·甘地当选印度总理
Posted 甘地
篇首语:或许是时间炖化了他们的异端,或许是岁月油炸了我的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印度 印度·1966年1月5日英·甘地当选印度总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印度 印度·1966年1月5日英·甘地当选印度总理
1966年1月5日英·甘地当选印度总理
英迪拉·甘地(1917-1984),印度共和国总理,印度政治家,民族主义领袖。出生于印度阿拉哈巴德城阿南德宫,是尼赫鲁的独生女。先后就读于瑞士日内瓦国际学校、印度的阿拉哈巴德圣玛丽教会女校、浦那学生自立学校和桑蒂尼克坦国际大学以及英国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等院校。1942年与国民大会党员费罗兹·甘地结婚。
印度独立后,1955年任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和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1958年起任国大党议会局委员,1959-1960年任国大党主席,1962年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64年5月尼赫鲁逝世,夏斯特里继任总理,甘地担任新闻广播部长。1966年1月,夏斯特里逝世,英·甘地作为国大党左右两翼之间的妥协侯选人当选为总理。在1967年。1971年和1980年3届大选后,英·甘地均出任总理,执政15年之久。
英·甘地担任总理期间,基本上遵循了尼赫鲁制定的内外政策。在内政上,她坚持议会民主制度,坚持实行公营、私营企业并举的“混合经济”政策。就任不久即着手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开展“绿色革命”。她还制订了一些关于经济计划和社会改革的进步政策,通过立法将印度14家大银行收归国有。80年代后调整幅度更大,加速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实行对外开放。外交上,她竭力维护印度的国际地位,扩大印度在不结盟运动中的作用,强调改善和发展中印两国关系。1971年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1975年吞并锡金。1980年以后,英·甘地调整外交政策,改善并加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强调不结盟方针。
英·甘地在担任总理期间还不断加强对国大党的控制。1969年底国大党分裂为国大党(英迪拉派)和国大党(组织派)。她利用议会强制手段提前一年大选,获得2/3议席,力挫国大党(组织派)。1978年以后担任国大党(英迪拉派)主席。
1984年10月31日,英·甘地被其锡克族侍卫枪击身亡。主要著作有:《印度:演说与回忆录》、《不配的印度》。
相关参考
1984年10月31日英·甘地遇刺1984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从住宅步行经过花园到邻近办公室的途中,突然遭到3名枪手用左轮手枪和自动步枪的猛烈射击。英·甘地中弹8发,子弹打中她的腹部、
印度 印度·1982年2月22-24日英·甘地发起“新德里磋商”
1982年2月22-24日英·甘地发起“新德里磋商”1982年2月22-24日,在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的发起下,44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新德里举行会议,讨论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协调发展中
1984年10月31日拉·甘地任总理拉·甘地(1944-1991),已故总理英迪拉·甘地的长子,生于孟买。1930年去伦敦大学帝国科技学院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回国,1968年5月入印
1931年3月5日《甘地-欧文协定》签署甘地与印度总督欧文签订的关于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的协定,亦称《德里协定》。1930年3月甘地发动第二次不合作运动(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后遭到逮捕,1931年1月2
1966年1月10日印巴签署《塔什干宣言》1965年9月,第二次印巴战争停火。1966年1月4-9日,印巴两国首脑在苏联总理柯西金的调停下在塔什干举行谈判。1月10日,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主要内容
1938年1月鲍斯当选国大党主席苏·鲍斯(1897-1945),印度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国大党左派、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日本卵翼下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元首和总理。
1991年5月21日拉·甘地遇刺1989年拉·甘地下野,其后的两届政府都因无力解决由种姓问题和教派敌对导致的社会严重动荡不安等问题而短命夭折,印度只得在短时间内又一次举行选举。竞选活动到1991年5月
1980年6月23日桑贾伊·甘地遇难桑贾伊·甘地(1946-1980),印度国大党(英迪拉派)前总书记,已故总理英迪拉·甘地的次子。生于德里。在德里圣哥伦布私立学校接受早期教育。1964-1967年在
新德里笼罩愁云惨雾——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遭枪杀英迪拉·甘地遇害前视察奥里萨邦1984年10月31日早晨,印度首都新德里天气晴朗,微风拂面。这一天,英迪拉·甘地总理取消了平常的约会,也不接见各界人士,
1954年11月5日尼赫鲁制定社会主义理论尼赫鲁(1889-1964),原印度国大党主席、政府首任总理,著名印度民族主义政治家。早在30年代,他从费边社会主义和甘地主义立场出发,目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