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吕尚为何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
Posted 姜太公
篇首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姜太公吕尚为何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太公吕尚为何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
吕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世人尊为“百家宗师”,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吕尚,生卒不详,姜姓,吕氏,名尚,字牙,尊称子牙,号太公望,周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东海(今山东日照市)人。人们通俗叫法称其为“姜太公”。
吕尚是朝代交替时期的一个关键人物。有关他的享年,从八九十岁到一百三四十岁,什么说法都有。究其原因,除了文献记载的有限,更重要的还是缺少一个可供参照的年表。
在《说苑?指武》篇里,还有细节的记载:“文王曰:‘吾欲用兵,谁可伐?密须氏疑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义。’太公望曰:‘臣闻之,先王伐枉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须氏,灭之也。”说到此,初步的结论已经有了:即太公到文王那里任职时,最大的可能应是公元前1056年。这年他是72岁,姜太公应生于公元前的1127-1128年。太公的卒年,相关的史料主要也是两种。一是《史记?齐太公世家》里说:“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二是《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今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薨”。不难看到,司马迁的说法是“盖”字当头,无从追索。
吕尚的祖先在舜时当过一方的部落酋长。曾协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以地为姓。夏以后,吕姓子孙繁衍分化,吕尚家已很贫穷了。吕尚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但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他怀才不遇,为了生计,他曾经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在孟津街头开店卖酒。光阴似箭,吕尚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而他的抱负仍然未能实现。
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于是,姜太公钓鱼引出了一段佳话——愿者上钩的典故也由此而来。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姜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其效力。
吕尚做了文王的谋士,官封太师。吕尚治理齐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临海的自然条件开发鱼盐资源,发展工商业,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周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他不仅是西周的功臣,而且是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朝之元老,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吕尚作为中国韬略鼻祖、千古武圣,其文韬武略、经国治军,理民化俗之论、之策、之术,都为后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华夏民族所称颂、效法。其道德功业,为后人所推崇、称颂。有人把他列入神仙之首,说他能呼风唤雨、使神役鬼;有人把他尊为“兵家鼻祖”;齐人称他为“天齐至尊”等等。历代文人墨客、哲人智士、兵家武士,都在诗词文论、兵书战策中,抒发情怀,对其称赞有加。
在诸多赞诗中,对姜太公一生功绩给予高度概括、评价的要算《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的《姜元帅赞》:
六韬留下成王业,妙算玄机不可穷。
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
运筹帷幄欺风后,燮理阴阳压老彭。
亘古军师为第一,声名直并泰山隆。
建立了齐国之后,吕尚推行的根本方针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大也”的思想。
吕尚认为,爱民之道,就是以仁义之道,修德惠民,使民和服。要尊重民意,敬爱民众,聚合宗亲,行仁举义,才会受到民众的拥护爱戴,这样使天下和服,才可以守土、固国而王天下。因此,威服天下者,不必专任武力,不可横暴百姓,而要以仁义为本,修德禁暴。
吕尚通过自己长期生活在民众中的亲生经历,不断观察,精心研究,对于民为贵、民为本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树立了牢固的民本意识,所以,他在出山之前和立国冶国之中,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收服民心,使万民归心。对如何安定天下,吕尚指出:天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民众有其自己的日常生活事业。
孔子将吕尚同许由相比:“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历代典籍对太公历史地位的公认,充分说明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思想理论的博大精深。人们不仅重视他的著作和智能的价值,还十分尊崇他高尚的人格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怀念他对正义,对文明的孜孜追求。
到了明代,许仲琳便以神化的手法,编著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领导,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了人们驱邪扶正的偶像。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能冠军,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太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相关参考
人物生平半生寒微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所以又称吕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
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吕尚 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就是商周之交的军事家吕尚。吕尚,姜姓,吕氏,字子牙,俗称姜太公。中年时十
古人的原始方法――滴血认亲――其可靠率顶多只能达到50%,实际上是自欺欺人。如果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那他的远祖就该是吕尚才对。吕尚是谁?此人即大名鼎鼎的智者姜子牙,人称姜太公。2200多年前,生物医
姜太公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东海人,祖先是炎帝部落后裔,曾佐助大禹治水,因功而分封在吕和申(均在今河南南阳附近)。分封在申的一支仍姓姜,分封在吕的一支就以邑而改姓吕,所以姜尚又叫吕尚。吕尚出身贫寒,由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大抵小学生都知道。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个歇后语背后的故事。姜太公,又叫姜子牙。也叫作吕尚,别称又叫做飞熊,是商朝的末年人。其实小编也是看了资料才知道姜太公的别名这么...
...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TOP2、春秋第一霸的主谋者——管仲管仲(公元前72...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在道教和民间的地位也较高。他出身贵族家庭,祖先的封地叫吕,所以他又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山东省的沿海地区,自幼聪慧。据说,他还能预测世界上将要发生的大事。当时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父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姓氏。吕尚因为在周初做过太师尊称师尚父,因而得名吕尚。因为《封神演义》的影响,世人还是喜欢称他为姜子牙。吕尚生逢乱世,但勤
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为吕尚、吕望,别号飞熊。他复杂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关,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岳”(部落首领)之一,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际被封于吕,因此从其封姓
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为吕尚、吕望,别号飞熊。他复杂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关,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岳”(部落首领)之一,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际被封于吕,因此从其封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