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科 “信息爆炸”使真知“淹没”
Posted 信息
篇首语: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在不幸中考察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百科 “信息爆炸”使真知“淹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识百科 “信息爆炸”使真知“淹没”
“信息爆炸”使真知“淹没”
“信息爆炸”!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发现:仅1999—2002的三年中,全球新生产出的信息量就翻了一番。
据这所大学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该校信息管理及系统学院莱曼教授领导的小组在研究中对多种信息源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发现,2002年中,全球由纸张、胶片以及磁、光存储介质所记录的信息生产总量达到5万亿兆字节,约等于1999年全球信息产量的两倍。换句话说,在1999年到2002年这三年间,世界范围内信息生产量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
5万亿兆字节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研究人员说,如果以馆藏1900万册书籍和其他印刷出版物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为标准,5万亿兆字节信息量足以填满50万座美国国会图书馆。
新产生的信息中有92%记录在硬盘等磁存储介质上,其次分别是胶片、纸张和光存储介质。研究还发现,所谓“无纸化社会”根本没有到来,世界范围内印刷在纸张上的信息量1999年至2002年间增长了36%,不过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于办公文件,而非书籍、报纸和杂志。
与记录在物理介质上的信息生产量相比,世界范围内通过电话、广播、电视和因特网这四大电子渠道流通的信息量更为惊人。2002年,有多达18万亿兆字节的新信息通过这些渠道在全球流通。研究显示,其中有98%的信息流通主要通过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完成。另外,每年通过电子邮件在全球流通的信息量已达到4千亿兆字节,相当于4万座美国国会图书馆。
“信息爆炸”使个人接受严重“超载”:大家感受较深的如电视广告和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信息泛滥和超载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浪费,使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大量无用信息所淹没,求知的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信息洪水,此种搜寻常让一些有用信息与大量无用信息从身旁流走,从而造成信息浪费。
什么叫信息超载?滚滚而来的各类信息大大超过了人们的处理能力和有效应用的需要。信息超载主要表现为:受传者对信息反应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因为个人用于接收、处理信息的时间和能力总是有限的,而大众传播媒介借助新技术新发明传播信息的时间和能量则是可以无限拓展的。
真相信息匮乏、重要信息匮乏、知识信息匮乏、思想信息匮乏、个性缺失是信息匮乏的主要症结。其原因是由于人的“惰性”:一个使用惯了互联网搜索系统的人,往往依赖于它的强大功能。有人甚至连“我穿什么袜子最好”这种常识性的、非常个性化、本来应该由自己的审美取向决定的问题,也要到“百度知道”之类的搜索系统中去搜个半天,以“疯狂下载”来求取“最佳答案”。
互联网的伟大在于“信息共享”,Google引领及后来在中国广为应用的百度等搜索系统,使人们能够在分秒之间找到你想要的信息,而这同类或近似的信息是海量的、以天文数字来计算的。“方便”的同时,鱼龙混杂,黄金与泥沙齐下,真相与谣言一色。而“天文数字化”的同类信息、垃圾信息已形成了“富营养”的垃圾海洋,信息爆炸后蘑菇云般扩散的“次级泡沫信息”污染天空,使有效信息和真知被淹没,创造性的真知灼见被窒息在“天文数字化”的“泛信息”滥用和挥霍浪费之中。
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虽发达,知识却贫乏”的时代,这句话指出了当代社会信息爆炸同时却知识匮乏的现象。
信息爆炸并不意味着知识爆炸。因为从信息和知识的含义看,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信息是形成知识的原始素材,知识是信息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人们理解了数据和信息的意思后,以高度活用的形式编排记忆的系统信息;信息是由“什么”、“何时”、“何地”、“谁”等要素构成,知识是以“怎么办”、“为什么”的形式来表述的,而取得“真知”又是另外一件事。
知识匮乏并不意味着知识供应总量低于过去,也不意味着知识增长速度放慢,而表现在一些不平衡现象上,即信息与知识的增长失衡、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增长失衡、知识生产与知识接受严重失衡。由此可见,我们的确开始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但未必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
同时,由于人类越来越依赖“享受信息”,越来越依赖技术化的“免费午餐”,越来越不重视需要思考的、传统的“读书认知”的主动性学习;相反,海量的被动接受,造成了一个个“信息越来越发达,知识越来越积垢,真知越来越贫乏”的高科技低文化、高运转低效率、“富营养”低吸收的现代信息怪圈。
相关参考
为什么锻炼左手能使大脑变得更聪明?我们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是左脑,右半球是右脑。左脑支配着身体右侧的大部分活动,右脑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很多人习惯用右手,这对发展大脑左半球有利。如果少年儿童适
纳米材料为什么能使生活更美好纳米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一纳米约等于一根头发的八万分之一粗细。虽然纳米很微小,但你可千万别小看了它。它质量轻、密度小、强度高。用纳米组成的纳米材料拥有
人们是怎么发现能使瞳孔扩大的化学物质的?解答专家 唐纳德·穆蒂(DonaldMutti)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眼科学院教授扩瞳眼药水很可能是偶然间被发现的。虹膜是眼睛的彩色“门帘”,可以控制到达视网膜的光
制取沼气的方法在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中,存在一种人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能为人类提供能源。提起微生物,往往会使人们想起它会使食物腐烂变质,也会使人感染上各种疾病。因此,人们对它们又害怕、又憎恶。
为什么不能剔牙每当吃完饭后,有些人总爱用牙签剔牙。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牙签剔牙呢?经常用牙签或火柴梗剔牙,会使牙齿间出现牙缝;原来已有牙缝的,这样会使牙缝加宽,食物残渣就更容易
宇航员容易老在太空飞行中,宇航员会患“太空运动病”,它会使宇航员的视觉、听觉、位置感等失调,影响工作和生活,也会使宇航员的心血循环系统失调。更为严重的是,人的骨骼(包括肌肉)只能适应地球引力。进入失重
比萨斜塔为什么没有倒塌?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著名建筑,由于地基松软等原因,比萨斜塔倾斜得越来越厉害,但却并没有倒塌。事实上,要使物体不倾倒,就要使物体保持静态的平衡,即作用在物体重心的重力作用线一定要落
双层列车双层列车作为一种理想的中、长途观光度假旅游列车,可能会成为未来客运列车的主要车型。这种列车可以有效地利用其空间,尽可能地增加列车的乘坐定员。从实践的效果看,双层列车可使座席定员增加40~60%
航天母舰“遐想”目前地球海域上“个头”最大的军舰可谓是航空母舰了,有了航空母舰,可以使各种飞机从海上直冲云霄,去完成各种战斗任务。航空母舰虽然具有多种作战能力,但只能使飞机飞入天空,而难于进入太空。于
自动交通系统许多国家正在试行的各种自动化交通系统,与城市客运交通的传统形式不同,其主要特点是使城市的各主要干线彼此隔离,互不干扰;对运输工具实行自动驾驶,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使用新型的发动机和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