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朱棣成为天下“贡主”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篇首语: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帮助朱棣成为天下“贡主”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帮助朱棣成为天下“贡主”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朝永乐年间,国力强盛,北方蒙古的势力已经被驱逐到了长城以外,国家政权已经相当稳固了。这个时候朱棣开始需要寻求一种方式来彰显自己国家的强盛,大概朱棣是想成为天下的“贡主”,希望海外的国家都能来到明朝朝贡。于是朱棣就派郑和出国,去召来各国向明朝进贡。
所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向海外的国家展现明朝的实力,同时朱棣也想用这种方式来缓和国内一些人对于他这种武装获取政权方式的不满。所以就有了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出使海外。郑和的船队既不是一般的外交团,也不是商船,是一种兼有外贸和外交双重意义的船队。
郑和到了一个新的国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宣传明朝皇帝的诏书,向各国宣告,明朝皇帝是上邦大国的君主,是奉上天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的夷邦都要听名皇帝的安排。朱棣的目的就是要和这些国家建立起藩属国的关系,如果他们前来进贡,就会与他们礼尚往来。
但是很多人对朱棣命令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情还有更深的看法,郑和取得政权之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当时就有传闻朱允炆是逃到了国外。所以朱棣命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就是到国外寻找消失了的建文帝。建文帝是朱棣最大的隐患,所以不惜花费重金造船队出使海外。也有说法是,朱棣可能是要郑和去海外寻长生不老的丹药,但这些也都是猜测罢了。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很多人都好奇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哪里,这也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人说郑和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甚至是美洲。这样发现新大陆的人就从欧洲人变成了亚洲人。但是这也大多都是猜测,并没有真实的依据。
但是根据史书上记载的应该就是非洲的东海岸了,根据《明实录》中的记载,郑和曾经到了一些非洲的国家。太仓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及长乐南山三峰塔石刻“天妃应灵之记”都有记载相应的内容。根据考古发现,在非洲的东海岸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都发现了中国瓷器,而且这些瓷器都是十四、十五世纪的瓷器。这些发现能够证明,中国的瓷器曾经流传到这里过,而最有可能将这些瓷器带到这么远的地方的人,就是郑和。
关于郑和到达澳大利亚或者美洲,也有学者给出了相应的证据。据考证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曾出土过一尊中国寿星石像,根据《郑和航海图》分析,上面苏门答腊岛相连的地方绘有一大片的海岸线很长的无名岛屿,经过有关专家的考证分析,这些岛屿就是澳洲大陆。
而对于郑和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观点,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中猜测的成分非常重,在美洲一带发现的沉船也不能断定是中国的沉船,这些方面的观点都需要进一步的证明。但无论郑和到过哪里,他都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他在十五世纪就开始第一次航海的壮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的罕见。有很多相关的专家认为,是郑和航海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所以说郑和下西洋对时代的影响,是具有突出意义的。
郑和下西洋促使了世界性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而且改变东西方之间交流的交通方式。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且打破了各个大洲和及国家之间相对封闭的状态,这个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郑和这样带着几万人一同出海,动辄几十上百艘的船只,这样的举动,对西方很多冒险家都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这也加速他们对于“东方”寸土寸金的地方的向往,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而且郑和下西洋传达的是朱棣的指令,朱棣的意思就是要世界和平,不要以多欺少,这也对建立和谐的国际秩序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郑和还把中国政治哲学中的“仁”的思想带到了他所到达的地方,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另外郑和所带的中国特有的产品,陶瓷、丝绸、香料等都为各国人民所喜爱,这也彰显了贸易的重要性,对中国和外国的贸易活动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思想。当然,郑和下西洋除了带去了东西,也带来了许多东西。许多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方面的教材也都是这个时候传入的,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郑和怎么死的
郑和是中国航海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可以说郑和将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航海事业,因为郑和是在自己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病死的。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来的时候是公元1422年,两年之后的1424年,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去世了。明仁宗朱高炽继位,朱高炽以国库空虚没有钱继续航海的名义暂停了航海,这一停就停了七八年的时间。直到1431年,郑和开始了自己第七次的航海之旅。但是年逾六十的郑和应该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旅程。
当时郑和一行人到了祖法儿、木骨都束等国,而且还过了赤道,到达了非洲的最南端,都已经接近了莫桑比克海峡一代。之后船队就开始返航,但当船队行驶到了古里国一带的时候郑和最终还是因为操劳过度而不幸一病不起。不久之后,也就是公元1433年的四月,郑和在印度南部系海南的卡里卡特因病去世了,终年六十四岁。
但是很多人也说郑和的死没有那么简单,他不仅仅是因为疾病去世的,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心病。大致就是受到了群臣的群起攻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航海的事业之上,但是当时却看不见什么对国家有利的效果,因此很多大臣都出演讥讽郑和。并且有人说郑和出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永乐帝已经死了,任务没能完成郑和的心结也一直没有打开,于是就死在了航海的途中,但是这也都是猜测罢了。
相关参考
以铁腕手段治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大明王朝先经历了短暂的内部斗争时期,最终的结果就是燕王朱棣崛起。1403年朱棣登基,大明王朝的对外关系进入了一段特殊的时期,于之前的皇帝相比,这位「”永乐”皇帝的方
以铁腕手段治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大明王朝先经历了短暂的内部斗争时期,最终的结果就是燕王朱棣崛起。1403年朱棣登基,大明王朝的对外关系进入了一段特殊的时期,于之前的皇帝相比,这位「”永乐”皇帝的方
...仍。明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断绝中日交往,实行海禁。朱棣夺得帝位后,希望四海宾服,便试着开放海禁。岂料这一来却让日本浪人钻了空子,如潮水般涌来。“倭寇”势力渐大,越闹越凶,甚至有时候明朝官军都不能敌。顾...
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他七次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将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
郑和下西洋郑和本姓马,祖先是西域人,后来迁居昆明。明朝初年,郑和入宫做了内监,成为燕王朱棣的侍从。后因在“靖难之役”中立功,朱棣登基成为明成祖,赐他姓郑,并做了太监总管。明成祖即位后,明朝成为当时生产
还不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公元1405年开始,到公元1433年结束,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在28年中先后七下西洋,足迹遍布东南亚、印度洋以及东部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人们常有太多的偏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禁海令,“片板不许入海”,已经成为闭关锁国的符号,乃至于四、五百年以后中国的不幸遭遇,大都因为
原标题: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先讲讲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大背景和所处朝代。>此事发生在大明帝国永乐皇帝执政期间,在公元1405年7月11日,皇帝下旨郑和率领一只几百艘大小船只,统领数万人组成的大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郑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向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郑和七下西洋,固然是带着“欲耀兵外域,示中国富强”的政治使命,但同样带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及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7次率领舟师,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途中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