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的军情解剖 三国北方霸主争夺战
篇首语: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官渡之战”的军情解剖 三国北方霸主争夺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官渡之战”的军情解剖 三国北方霸主争夺战
官渡之战军情解剖:官渡之战是三国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是决定袁曹谁为北方霸主的关键性战役。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兼并公孙瓒之地,继而决定出兵攻打曹操,拉开了长达一年的官渡之战序幕。首先表明一下观点,笔者认为官渡之战曹操能够取胜绝非偶然或侥幸,作此文原因也有反驳侥幸论等观点。
官渡之战的背景,需从曹操与袁绍的破裂说起,而曹操与袁绍的破裂,则需从“挟天子”说起。
曹操与袁绍的正式破裂,便始于曹操奉迎天子,曹操“挟天子”便是袁曹正式破裂的标志。曹操奉迎天子后,袁绍对此非常不满,“耻班在太祖下”,不肯接受太尉之职,“转为大将军”才勉强接受,封邺侯也不肯接受。然而袁绍对曹操的不满仅仅在于被曹操抢先一步“挟天子”或“耻班在太祖下”这么简单吗?果真如此则不能以曹操“挟天子”为袁曹两家正式破裂的标志。笔者将曹操“挟天子”视为袁曹破裂的标志理由是:一、袁绍是有霸天子野心的人,袁绍自己曾说过要“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二、曹操“挟天子”让袁绍明白一点,曹操要与他争天下。三、两家从此再也没有以往的互助行动,而是转为互相防备,袁绍出兵攻打公孙瓒,解决后顾之忧;曹操也趁机平定四周的威胁,建安四年四月又派兵进击河内,消灭意欲投靠袁绍的眭固部队。另外还有一点是出于推测,就是假如袁绍在曹操“挟天子”当时没有公孙瓒在后制约,有很大可能性会马上出兵攻打曹操,袁绍刚消灭公孙瓒就决定马上进攻曹操隐约中就透露了袁绍急于要消灭曹操的意图。
官渡之战时,袁曹两家还同时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军队连年出征,需要修养,因此田丰、沮授反对马上出兵。然而袁绍艰难,曹操比袁绍更加艰难,因此袁绍灭公孙之后立即出兵,实是利弊参半,袁曹之对决,袁绍获胜的机会还是相对比较大的。
袁绍消灭公孙瓒之后决定出兵攻打曹操,然而军事上却行动缓慢,以致曹操趁机进行全面的战略部署。建安四年十二月刘备在徐州反,五年春曹操亲征刘备,虏获刘备妻小,降关羽。二月,袁绍开始发动进攻,先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打白马,曹操采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又采取荀攸以辎诱敌之计,于延津南斩杀文丑。八月退守官渡,与袁绍相持,期间派曹仁平定汝南叛乱。十月,许攸投靠曹操,得到袁绍具体军事情报的曹操出兵偷袭乌巢,斩杀大将淳于琼,袁绍军队大溃,袁绍、袁谭弃军逃走,被袁绍派往攻打官渡的张郃、高览,投降曹操,曹操追击袁绍败兵,“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自此,官渡之战以曹操大获全胜,袁绍一败涂地告终。
曹操的军事能力,在官渡之战可以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包括统军治军、纳谋用计、临阵决机等各方面,都远非袁绍能比的。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期,便用了声东击西与弃辎诱敌两个计策,分别斩了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这对袁绍的军队来说,士气上是受到一定影响的。而在相持阶段的奇袭乌巢,使一直官渡之战中处于战役防御状态的曹操转变成为战役进攻,是整个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奇袭乌巢的策略谋划中,由袁绍方叛变而来的许攸有很大功劳,因此也是许多人认为假如许攸没有叛变袁绍而来,给曹操带来袁绍军的情报,曹操也许会在官渡败给袁绍。
笔者认为,即使没有许攸来投,曹操也有很大可能性会采取奇袭乌巢的策略,原因如下:
一、粮草的重要性。《孙子兵法》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没有粮草物资供应,军队将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断敌粮道是战争中常见的一种计策略。在奇袭乌巢之前中,曹操就派人劫过袁绍的粮草辎重一次,史载“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袁绍的谋臣沮授也曾劝说袁绍“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但袁绍没有采纳。由此可见,粮草辎重在两军交战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劫粮也是兵家用兵的惯用手段。
二、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做到即知己,又知彼呢?《孙子兵法》又云:“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即派使人收集敌方情报,从而分析判断敌人行动。曹操“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不可谓不精深,在官渡之战这场关系他事业前途大战中,曹操肯定不会忽略派人收集敌方情报的这种军事基本常识。因此,曹操肯定会一直派人打探袁绍军队的大致动向,由此可探知三点基本情报:(一)屯粮地点——乌巢;(二)守粮大将——淳于琼;(三)守粮兵士人数——一万至两万人。在此之前曹操劫过袁绍军粮一次就证明了曹操一直都有细致的情报工作。
三、曹操发动奇袭乌巢的决心。首先,曹操军在当时处境已经相当危险了,“军乏食”,“百姓疲乏,多叛应绍”。曹操比于袁绍,经济上支持不了持久战,“利在于急战”,在这样危机关头曹操做孤注一掷的可能性也相对提高,正如贾诩说的:“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曹操已经无法“顾万全”,必须“决机”了,这是促使曹操下决心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曹操对于守备粮草的大将淳于琼的认识有多少呢?早在灵帝时期,曹操就与淳于琼同为西园八校尉的典军校尉与右校尉,一起从事过,因此曹操对淳于琼的性格特点多少是了解的,这也是促使曹操下决心发动奇袭乌巢的原因之一。再次,曹操先前也组织过一次劫粮行动,并获得成功,对曹军来说,有鼓舞士气与增加信心的作用。
综上所述,曹操在没有许攸带来更为精确的情报的情况下,也会采取奇袭乌巢之策,只不过为防万一,奇袭部队的人数应该会增加到八千左右,发动奇袭的时间也可能相对晚一些。因此,笔者认为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并非偶然或侥幸,而是真真正正靠着曹操的军事才华战胜袁绍的,许攸叛投事件仅仅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关参考
曹操虽是一代枭雄,也可以说是三国真正的霸主,不过曹操起家很晚到了30多岁才开始崭露头角。如果没有讨伐董卓可能就没有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曹操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讨伐董卓得来的。后来曹操和袁绍成为了北方
袁绍手下第一猛将在演义中被严重诋毁!麴义最后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谈到三国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当排首位,曹操以巨大劣势战胜了袁绍,一举成为了北方霸主,在《三国演义
袁绍手下第一猛将在演义中被严重诋毁!麴义最后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谈到三国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当排首位,曹操以巨大劣势战胜了袁绍,一举成为了北方霸主,在《三国演义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占据中原两州、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是两大雄主争夺北方掌控权的重要一战,此战决定了谁能够成为雄霸一方。战斗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曹操以少胜多大胜,而占尽良机的袁绍却失败了,并且还将自己手下有才能的人全部诛杀,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
官渡之战的疑问:官渡之战站前曹操和袁绍的兵力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交战的双方分别是
官渡之战的疑问:官渡之战站前曹操和袁绍的兵力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交战的双方分别是
历史人物 官渡之战中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袁绍,为何会惨败在曹操手上呢
官渡之战是曹操打的最为精彩的一场战争之一,在这场战争中曹操以两万兵力大破袁绍十万大军奠定了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那么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袁绍为何会惨败在曹操手上呢?其中一个最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袁绍不会用
官渡之战是两大雄主争夺北方掌控权的重要一战,此战决定了谁能够成为雄霸一方。战斗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曹操以少胜多大胜,而占尽良机的袁绍却失败了,并且还将自己手下有才能的人全部诛杀,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
三国历史 官渡之战前曹操收编了30万青州军为何在官渡只用2万人迎战袁绍
官渡之战时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役,我们知道在这次战役中曹操以觉得劣势的兵力大破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这次力量悬殊的对决中曹操和袁绍各出动了多少兵力呢?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