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淞沪抗战中国人因钱为日军做间谍出卖情报
Posted 间谍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鄙视!淞沪抗战中国人因钱为日军做间谍出卖情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鄙视!淞沪抗战中国人因钱为日军做间谍出卖情报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打响,日军迅速拿下上海的战略计划遭到中国军队浴血抗击,日军计划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包抄中国军队后路,很快,日军派出间谍侦察登陆场。《金山县志。外患》记载:“10月初,日军派出大批奸细在金山卫附近活动,绘制了极其精确的金山卫海陆地形图和中国军队布防图。”
下图为当时被指认为给日本人当间谍的男子被百姓扭送的场面
对于奉命潜入金山卫一带刺探军情之事,日军山田武一曾有如下回忆:“我在接受任务时,感到了迷惑,我没有受过搜集情报这类事的训练,中国话也讲得不好,可是同伴们都鼓动我,用轻松的口气告诉我这是一趟愉快的旅行。我们随身带着许多当地人喜欢的小礼物,糖果、烟卷、电筒、胶靴,还有为数可观的‘法币’,那是前两年刚在中国流通的一种纸币,信誉很好,中国人相信它。我们都穿着便衣出发了。”
在淞沪会战爆发后仅一个星期,山田武一等日本间谍就从上海出发来到金山县的金山卫,住在一个姓陆的当地人家中。其他间谍也分别到达平湖、乍浦、全塘、黄姑等地。
这时,防守乍浦至浦东的中国军队在司令官张发奎的督令下,动员民夫修筑沿海一线的野战工事,日军为配合陆上间谍,派间谍船深入奉贤柘林海面侦察。日军轰炸机还三番五次轰炸金山卫海边修筑工事的军民。呜呼,中国军队没有分析日军这些行动的真实意义,糊里糊涂地停止了沿海野战工事的修筑。
山田武一们很快就刺探到了十分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一金山卫适宜于大兵团登岸;二中国军队防守力量较为薄弱;三陆上还有通往上海的三条公路,并有通往杭州的水陆交通,到达枫泾铁路站点有便捷通道,以及穿越苏、皖边境通向芜湖、南京的便利通道。这其中,中国军队在金山卫一带防守力量薄弱无疑是决定性因素。那么,金山卫中国军队防守力量薄弱这一绝密情报,日军间谍是如何知道的,到底是谁向日本军部提供了这个情报?
山田武一到达金山卫等地后,利用随身所带的糖果、烟卷、电筒、胶靴等小礼物送给当地居民,并且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进当地人售出的物品(尽管这些物品日本间谍并不需要),从而博得了当地人的好感,甚至有些人还会“满足山田武一某些过分的要求”。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当地人都知道了山田武一是日本人,而且他们的活动也很可疑。然而让人痛心的是,却没人向当地政府、警察或驻军报告,从而使得日军间谍们活动畅行无阻。
更有甚者,在金钱的诱惑下,山田武一租住的陆姓人家派其儿子为其做向导,一天的报酬为10元“法币”(当时中国一个普通飞行员的月薪也不过30元左右)。更可悲的是,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十分卖力和热情,有时候赤着上身钻进海中,快活地溅起一身水花。”陆姓儿子就这样为日军间谍测量海水深、水流等登陆需要的数据。
通过小恩小惠等欺骗手段,山田武一等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金山卫海面辽阔,地形开阔,很方便大部队的集散、运动,但是水比较浅”,大型军舰可停在一公里外的深水区,“士兵们划着小艇需2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海岸,在这段时间里,守卫部队完全能够组织起一种有效的阻击。即使上了岸后还未脱离危险,这里有大片的滩涂,泥沼可以陷没你的足膝”,如果考虑到士兵身上还几十斤装备,“情况就更糟了,守卫部队要做的事就是用准星对准目标”。但“庆幸的是,中国军队没有在这里布防,金山卫就像敞开了胸怀”。山田武一回忆说。
为摸清金山卫周围中国军队的布防情况,山田武一等随身携带的礼品发挥了很大作用。靠着这些小恩小惠,他们证实了防守金山卫的中国军队是属于“杂牌”的地方武装,没有多少战斗力,而且防区远离海岸线,对登陆部队构不成威胁。为更好地搜集情报,配合日军的登陆行动,山田武一等在金山卫至嘉兴等战役要点地区还发展了许多亲日分子,发给他们电筒和信号枪,与他们约定暗号,规定联络时间。在其猖狂活动下,日军登陆的前几夜,金山卫一带海岸线,平湖和嘉兴城里经常可以看到电筒的光柱和信号弹,“像夏日夜空中划过的流星”。
就这样,日本军部在获得山田武一等人的密报后,最终批准了第十军在金山卫登陆的计划。
日军在金山卫成功登陆后,淞沪地区的中国守军陷入腹背受敌之势、四面被围的危急境地。11月8日,中国军队全线撤退。11日晚,退出上海南市,接着,昆山、嘉兴、常熟、苏州、无锡、吴兴等地相继陷于敌手。12月2日江阴要塞陷落,淞沪会战最终以中国战败而结束。登陆杭州湾北岸的日军参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相关参考
核心提示:淞沪抗战正酣之际,汪精卫曾商请坐镇北方的张学良进兵热河,以牵制日军。但张学良却以“巩固后方”为辞,拒绝了汪的要求,让汪精卫很是不悦。张学良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地区投入40多万兵力,与日军展开「淞沪大战」。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陷落;10月,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奋战
局部抗战战例之二“一.二八”淞沪抗战 上海,濒临着黄浦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海港,也是中国的国防前哨。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
在八一三淞沪战役期间,为了配合日军刺探中国战略情报与军事布署,日本华北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派其助手南本实隆少将来到上海,欲刺探我方情报。戴笠奉蒋介石令到达上海密谋应对之策。他召来特务处上海办事处处长文强
孙元良简介两次淞沪抗战名将 孙元良(1904——2007) 孙元良(1904——2007)将军是黄埔一期生,先后参加两次淞沪抗日战役,阻止日军北上之独山战役,是当年名声显赫的抗日将领。 一、中国
...前人所不知的秘密。原来害死赵登禹的并非潘毓桂,而是日军暗藏在北平南苑的另一个眼线周思靖。此人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骑科毕业生,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杨伯涛,虽然他的军衔只是国军少将军衔,在为数众多的国军少将级以上高级军官中,表现的并不是那么太抢眼。但杨伯涛是侗族人,一个少数民族军官能够在
孙元良(1904-2007)将军是黄埔一期生,先后参加两次淞沪抗日战役,阻止日军北上之独山战役,是当年名声显赫的抗日将领。一、中国军第一次击败日本军1932年“一二八”松沪抗战时,任陆军第五军(军长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