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如何巩固政权?为何最后引发了八王之乱
篇首语: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武帝如何巩固政权?为何最后引发了八王之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武帝如何巩固政权?为何最后引发了八王之乱
司马炎接受曹魏的禅让,成就帝业,但是司马炎并没有觉得轻松,因为南方的孙吴小朝廷尚存,而且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南下骚扰,都是司马家潜在的威胁。为了巩固家族统治,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司马炎首先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也没有大势的屠杀曹氏宗族,封曹奂为陈留王,还下诏已是陈留王的曹奂使用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
司马炎明白朝中大臣大多是曹氏旧臣,是受了曹氏厚恩的,只是因为形势才承认了司马家的皇位,如果大势屠杀的话,必然引来士族的反对,只有给予曹氏优待,让他们享尽荣华富贵,这样才能够巩固司马家族的皇位。其实司马炎也只是继承了司马懿的执政理念,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高平陵政变曹爽伏诛,曹爽因专权被当时曹魏的许多大臣所厌恶,所以除了同党,基本没有什么官员站在曹爽一边,但是曹爽被夷三族之后,司马家又说曹爽虽然是个大坏蛋,恶贯满盈,但是曹真是大功臣呀,于是从曹家里找了一个叫曹熙的人作为曹爽的后人,主要是曹真在曹氏政权中威望甚高,司马氏在设法拉拢这些人。
除了善待曹氏宗族之外,司马炎还大封群臣,许多的大家族都位至公侯。琅琊王氏家族,魏国重臣王祥进爵为公,为后来东晋王氏士族奠定了基础,东晋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弘农杨氏家族,杨骏、杨珧、杨济三兄弟,时称“西晋三杨”,杨骏之女杨芷为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第一任皇后杨艳也是杨氏宗族,隋朝开国皇帝就是出自于弘农杨氏家族;陈留谢氏,从曹魏时期崛起,东晋时处于鼎盛时期,有名士谢安与谢玄;谯郡桓氏,起于汉代桓荣,东晋桓彝、桓温、桓冲等位辉煌时期。晋代四大家族仅是西晋门阀的代表而已,还有颍川荀氏(荀彧、荀顗、荀勖)、贾逵(贾充)、钟繇(钟会)、陈群(陈泰)、卫觊(卫瓘)等等,当时的魏晋士族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当然还包括司马家的皇族。
除了曹氏集团和北方大族,司马炎还重用蜀地的一部分官吏,由于蜀汉灭亡不久,为了稳定巴蜀人心,将蜀汉的旧臣都送到洛阳安置,刘禅子孙、蜀地士族谯周等等,还特别重用一批官吏,如谯周徒弟李密、巴东太守罗宪等等。司马炎凭借高超的政治手段,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确保了西晋稳定地过渡。但是这样也为后来门阀之间争权夺利埋下了隐患,司马炎死后,发生了杨氏兄弟、贾南风以及宗室之间的权力斗争,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中国古代有五个选举人才的制度,夏、商、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先秦的军功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所以两晋的门阀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不可估量的,从汉末到隋初,延续了四百年左右,也属于司马家族巩固政权的一种方式。
门阀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之后大封功臣就形成了第一批士族门阀,农民的土地被兼并,就形成了大地主和大豪强,到了东汉晚期,历经了两汉的察举制度就专门为士族门阀而服务。东汉末年,三国乱世,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曾发布了三次求贤令,明确的指出了只要才能优异,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可以做官,本可以逐渐改变了士族门阀控制官场的情况。曹操死后,魏国名臣陈群建议曹丕将曹操的思想制度化,形成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官制度,但是这个陈群本来就是士族门阀的代表,所以渐渐就为士族而服务了,九品中正制度也相当于是察举制的延续。
九品中正制改变了曹操唯才是举的初衷,主要是由于曹丕也要寻求士族的支持,而司马家就是当时河内的大族,重用司马懿造成了曹魏后期的大权旁落。司马炎建晋时,将九品中正制推向了高潮,但是他除了这一点跟曹丕的做法一样外,司马炎还学汉高祖刘邦分封宗室为王,而大族为公侯,据有关野史考证,司马炎一共封了五十多个王,五百多个公侯。
而曹丕却不能够容忍同宗兄弟和他一起分享江山,曹操的儿子中最有能力继承他的位置有陈思王曹植和任城王曹彰,但是这两位从曹操死后生活就过得很悲惨了,曹植曾迁封多次,公元232年病逝,而曹彰年仅三十五岁就暴亡了。总的来说,九品中正制在西晋初期还是起到了稳固司马政权的作用,门阀制度的不断恶化,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司马炎除了将九品中正制推向顶峰外,还效法古人制度,以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号称“八公”,稍微改变了一下汉魏的三公体系。
相关参考
在魏、晋交替之际,蜀汉与孙吴两个地方势力相继亡于司马昭和晋武帝司马炎父子两人之手,天下由此进入了“统一”的时期。此时定都于洛阳的西晋统治者正致力于巩固自己的政权,而被取代的前朝曹魏宗室,在形式上还依然
什么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哪几个王?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八王之乱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
什么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哪几个王?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八王之乱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
清朝雍正时期并未发生过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史上是指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
西晋八王之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争斗,讲的大意是政变演变为屠杀,正所谓乱世出豪杰。这一动乱从最初的宫廷内斗,延续到引发战争,对人民以及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更加剧了西晋当时统治社会的危机。但是有许多人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发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场长达十六年的内乱,改变的不仅仅是西晋一个王朝的历史,而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在这场浩劫中,除了参与内战的诸位王爷之外,还有不少形形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八王之乱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八王指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晋初,晋武帝司马炎大封皇族27人为
贾南风是引发八王之乱的祸首吗?史书记载疑点重重,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本站小编一起看下去。>西晋立国不久便爆发了一场持续十六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新生的政权因此走向崩溃,并迎来人所周知的五胡乱华时期。>
历史人物 西晋的八王之乱指的是哪八个“八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公元291年-公元306年,西晋皇室之间互相争夺整个中央最高权力,同姓王之间“同室操戈”而引发的战乱。其中,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