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爱吃奶酪 宋朝皇帝的饮食习惯:不爱喝牛奶
篇首语: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只爱吃奶酪 宋朝皇帝的饮食习惯:不爱喝牛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只爱吃奶酪 宋朝皇帝的饮食习惯:不爱喝牛奶
如题目所示,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宋朝人喝不喝牛奶。南宋有个周去非,江南人,去岭南做官,平生第一次尝到椰奶的味道,很惊奇,后来他在专著里评价道:“(椰奶)味美,如牛乳。”椰奶很好喝,就像牛奶一样。
周去非说椰奶的味道好像牛奶,说明他喝过牛奶。我读过周去非的传记,传记里显示不出他常喝牛奶的迹象。我也读过宋朝大部分历史名人的传记,还断断续续花四年时间把《宋史》的列传部分全部看完,都没有见到哪个人物常喝牛奶。事实上这些人物还不如周去非,周去非毕竟提到牛奶,他们连提都没提过。
宋朝食谱丰富,饮食书籍众多,大部分遗失了,流传于今的还有十几本。这十几本我都看过,没有哪本食谱提到牛奶,也没有哪道饮食会用牛奶做食材。
宋朝宫廷享用着天下美食,可惜宫廷饮料里也没有牛奶。宋朝皇帝及其子女在小时候都是要吃奶的,但是不吃牛奶,也不吃亲妈的奶,只吃乳母的奶。当然,历代皇帝都不吃亲妈的奶(开国皇索除外),全靠乳母哺养成人,这是古代中国颠扑不破的变态习俗。明清皇帝成人以后仍不断奶,牛奶只是偶尔尝尝,大部分时候都在喝人奶———朝廷雇有奶妈挤奶给他们喝,同时也挤给嫔妃们喝,这也是明清两代颠扑不破的变态习俗。
从《宋史》和《宋会要》的相关记载来看,宋朝皇帝不爱喝牛奶,只爱吃奶酪。北宋和南宋都设有牛羊司和乳酪院,牛羊司养着一批奶牛,奶牛产的奶专供乳酪院加工奶酪,加工好的奶酪再送到御厨房和光禄寺继续深加工,最后端到御宴上去,而不是直接拿鲜奶给皇帝喝。
牛奶作为饮料和食材由来已久。《北史》里有个王太监,“常饮牛乳,色如处子,卒年九十。”靠牛奶保养身体,一直活到九十岁。这个王太监是北魏人,打小在牧区长大。《齐民要术》里有一道“膏环”,用牛奶和面,搓成圆环,在动物油里炸熟。该书的作者也是北魏人,他笔下的膏环也属于牧区饮食。
宋朝疆域狭小,宋朝皇帝及其大部分臣民都生在牧区以外,如果说他们没有喝牛奶的习惯,我觉得应该贴近事实。
相关参考
日常食俗哈萨克族的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向记者介绍说,由于满族的饮食风俗带有浓厚的北方特色,而且在他们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形成了色味丰富、独具特色的满族饮食文化。即使定都沈阳,住进入了皇宫里,仍有很多方面依然保持着原来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向记者介绍说,由于满族的饮食风俗带有浓厚的北方特色,而且在他们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形成了色味丰富、独具特色的满族饮食文化。即使定都沈阳,住进入了皇宫里,仍有很多方面依然保持着原来
在满族文化中,由于满族人以前的生活多数是打猎,因此满族的饮食基本上以方便为主,比如白煮猪肉、黄米干饭、黄米饽饽、炙猪肉以及“萨其玛”等。那么,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有什么呢?满族饽饽,满族人喜欢吃粘
塔吉克族最喜欢的食品为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塔吉克族饮食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需要和民族特点。牧区的饮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为主;农业区则以面食为主,奶和肉食为辅。面食主要是
塔吉克族最喜欢的食品为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塔吉克族饮食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需要和民族特点。牧区的饮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为主;农业区则以面食为主,奶和肉食为辅。面食主要是
宋朝餐桌上之所以出现羊下水,是因为缺羊,这个解释其实是很片面的———宋朝缺羊,可是不缺猪啊,为什么猪下水也很红火呢?翻翻《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两宋京城好多小吃跟猪下水有关,例如“猪肚”、“猪脏
日常菜肴以鱼虾为主,常用鱼虾做成鱼汁,作为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家庭饲养的猪鸡,也是日常主要肉类来源。京族的典型食品有:鱼汁,又称“鲶汁”。是京族民间传统调味品,以各种小鱼经腌制而成。大部分地区习惯日食三
宋朝餐桌上之所以出现羊下水,是因为缺羊,这个解释其实是很片面的———宋朝缺羊,可是不缺猪啊,为什么猪下水也很红火呢?翻翻《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两宋京城好多小吃跟猪下水有关,例如“猪肚”、“猪脏...
天津人饮食文化:津地饮食丰富,民众爱吃会吃,尤喜食海鲜,素有“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之俗语。民谚“天津卫三宗宝,银鱼、紫蟹、大红袄”中之银鱼、紫蟹皆为天津特有的名贵海鲜食品。民间小吃风味独特,狗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