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官先嫁后娶 塔塔尔族的奇特婚俗
Posted 塔塔尔族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郎官先嫁后娶 塔塔尔族的奇特婚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郎官先嫁后娶 塔塔尔族的奇特婚俗
塔塔尔族的婚俗别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
婚姻过程是,经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家长若允诺,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礼,称为“库拉克绥云切”,即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服装。下过聘礼,即算订婚。
按塔塔尔人的传统习惯,婚礼在新娘家举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的全部服装、炊具、陈设和婚礼时食用的物品及自己的“嫁妆”送到女方家,其中包括给新娘父母的礼物(称“克以特”)。等到新婚之夜,新郎就正式“嫁”过去了。
“出嫁”的仪式也颇为有趣。这天,新郎在伴郎及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坐上马车,青年人拉手风琴,兴致勃勃地唱起塔塔尔流行歌曲“几尔”,一路上歌声、琴声、口哨声、呐喊助兴声连天,浩浩荡荡地前往女家成亲。
当夕阳西下,新郎和伴郎们一行人等来到新娘家。这时先要绕着院落转一圈,然后才到门前。而此刻女家大门都紧闭着,新郎要献礼物才能进去。以后,新郎进房门,到床边,吃饭,都要送喜钱。
结婚仪式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先由阿匐诵经,并询问新婚夫妇是否愿意, 待男女双方回答“愿意”之后,再由阿匐将一杯糖水域蜜水)送给新郎和新娘共饮,象征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礼毕入洞房。
第二天早上新郎要拜见岳父母,回家举行宴会,并举办各种文娱活动,晚上再回到岳父家。
婚后,新郎和新娘都要在女家住一个时期,有的三个月,有的半年,有的甚至要生过一个孩子以后才回到男家。
塔塔尔族对待女婿如同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热情。在女方家居住期间,岳父、岳母要拿出上好的食品款待女婿,使女婿感到生活在女家就如同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温暖。
当新婚夫妇回男家时,新娘的嫁妆要全部带走。将到男家时,男方亲友要用绳子拦住新娘的去路,新娘要献糖果等物,方可放行、新娘回到夫家,男方亲友向新娘身上撒糖果,并举行宴会,尽情娱乐,以示欢迎。
相关参考
婚礼上,新娘、新郎一共要杀三次鸡。第一次,杀早已吊在新郎家木楼前新搭的木门悬梁上的两只鸡。杀完鸡,取出鸡肝,拿给珞巴巫师。巫师用舌头舔一下鸡肝看一眼,再舔一下鸡肝再看一眼,由此来断定新人今后的命运是好
新郎穿长衫、马褂,带着礼帽在门前迎候(也有亲自前往女家迎亲的)。新娘一到,新郎上前掀开花轿门帘,扶新娘出轿,然后躬身向送亲的人们致谢。新娘进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正中的“马鞍”(是用大红纸包贴在门尴上的
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在仡佬族文化中,仡佬族的婚俗习惯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代的习俗。仡佬族自称“木地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著人”。仡佬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些
彝族文化:奇特有趣的彝族婚俗彝族婚俗是一部“活态”的婚姻发展史,是彝族人民婚姻的缔结,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个体行为,而且与整个家族、婚亲、邻居都有关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播与接受的过程。其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
依照羌族的保守风气,只需有人结亲,族人和邻人乡村提早三天,别离住在新郎、新娘家帮手。整个寨子也都笼盖在红红火火的高兴中。加入婚礼的大要有好几百人。是吃流水席,院落里权且搭起了土灶和案板。灶内的柴火很旺
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结婚要
完婚仪式。首先是在男方家召开预备会议,确定三位婚礼的组织者,一般是一位成年男子,一位成年女子和一位青年男子,他们必须是在群众中有威望的、熟悉婚礼程序的、具有处理事务能力的,思维敏捷能左右逢源的;还要请
一、“尼高卓”阶段“尼高卓”是一个供青年聚集玩耍的场所地。在这里,规定不可公开地谈情说爱,男女青年只能用眼传情,或借助于口弦、三弦等乐器,悄悄传递信息。基诺人的初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时还处于秘密谈情
一、“尼高卓”阶段“尼高卓”是一个供青年聚集玩耍的场所地。在这里,规定不可公开地谈情说爱,男女青年只能用眼传情,或借助于口弦、三弦等乐器,悄悄传递信息。基诺人的初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时还处于秘密谈情
阿昌族青年的恋爱和结婚仪式独特而又有趣。阿昌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多是在赶街和节日里互相认识的。开头,小伙子问姑娘“有亲人家,叫什么名字?”姑娘回答:“我的名字不好听,爹妈叫我××。”如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