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晚清的“中兴”名臣,又为后世那么多名人所称道?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晚清的“中兴”名臣,又为后世那么多名人所称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晚清的“中兴”名臣,又为后世那么多名人所称道?

《清史稿》对曾国藩在治军、理政方面的功绩和才能,以及他的学问和品行均予以高度评价,说他可与蜀汉的诸葛亮、唐朝的裴度、明朝的王守仁比肩,是清朝“中兴”第一名臣。后世仰慕和学习曾国藩的更是代有其人,从曾国藩的弟子李鸿章,到梁启超、蔡锷,再到毛泽东、蒋介石,虽对他的政绩评价的角度有差异,但都一致称赞他人品一流和才能卓著。

曾国藩(1811—1872)出身于湖南湘乡一个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此后15年在京为官,一路升迁,官至内阁学士,兼任礼部、兵部侍郎。1853年初,曾国藩在家乡为母服丧守制期间,为对抗当时发展迅猛,已严重危及清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他应召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组织地方武装力量抗击太平军。此后,他联合同乡和好友罗泽南、胡林翼等,将团练扩编为湘军。正是这支迥异于清朝各类武装力量的新军,在曾国藩等人的率领下,成为抵抗太平军的主要力量,经过十余年的反复拉锯,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挽救了濒于绝境的清朝。

对于此事的功过是非,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评价,但对于曾国藩来说,平定太平军并不仅限于为清朝尽忠,更根本的意义在于保存中国文化的根基。他在出军之时发布的《讨粤匪檄》中说,太平天国兴,“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并呼吁“凡读书识字者”群起而抗争。这与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脉相承的。顾炎武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就是政权的更迭,亡天下则是文化和道德的覆亡。朝代的更迭并不是最重要的事,重要的是文化的传统、心中的道德理念不容毁灭,这是中国之为中国的根本,是历代中国文化人,从孔子到曾国藩秉承的传统。曾国藩心中要捍卫的是“天下”,是文化道德。在他看来,清政府和太平天国两相比较,前者是尚能维护传统道德文化的一方,后者则是破坏的一方,因此才号召读书人不顾性命起兵抗争。

除了政绩军功,曾国藩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同治新政中,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建立的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的第一批西方书籍、派出的第一批赴美留学生,都和曾国藩的倡议和推动有关。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的成功,其根基在于以修身为本的“实学”。早在长沙求学期间,曾国藩结识了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志趣相投者;在京城为官时,得到理学名臣唐鉴的点拨,与倭仁、何桂珍等结为密友,确立了以圣贤为目标、以宋明儒者为榜样、以德行修养为工夫的人生和问学的道路。后来,也正是依靠平时一道探求学问的朋友,以理学为号召,才动员和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湘军。在与太平军鏖战的十余年里,曾国藩和他的朋友仍不忘随时砥砺学问,探求修身之道,他与罗泽南、刘蓉、郭嵩焘并称为“四君子”,后来又与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梁启超曾给予曾国藩很高的评价,说曾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而且是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大人物;曾能有这样的成就,并非因为他有超群绝伦的才能,甚至在同时代的豪杰中他可以说是最“钝拙”的,所处的环境也是最艰难的,但他立志自拔于流俗,以修身为根本,走“道德改造”的路线,从改造自己做起,然后砥砺朋友,终于在政治和社会风气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立德、立功、立言,古人称之为“三不朽”,其中立德又是立功和立言的基础,曾国藩一生的经历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这应该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 (刘海滨 撰)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晚清的中兴名臣之一曾国藩是位什么样的清官

  导读: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文能应试,武能杀人」,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那么在腐败成风的,他又是什么

曾国藩与孟子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孟子是先秦思想家;一个与孔子并称为“完人”,孟子被后世之人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圣人”。孟子与曾国藩前后相差有两千多年,那么孟子对曾国藩有何影响呢?说到孟子对曾国藩的影响,曾国

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简介 如何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同时也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

曾国藩家书对后世的影响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深远影响,而且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也对当时的晚清政坛注入了一股清流。《曾国藩家书》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写给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世人皆知曾国藩、左宗棠,谁人识得胡林翼

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字润芝,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出生长沙府益阳县(今赫山区)泉交河人。后到贵州安顺任知府七年(这个官是当年花钱买的),太平军攻至长江沿线时,被调至湖北武昌任湖北巡抚,因与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世人皆知曾国藩、左宗棠,谁人识得胡林翼

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字润芝,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出生长沙府益阳县(今赫山区)泉交河人。后到贵州安顺任知府七年(这个官是当年花钱买的),太平军攻至长江沿线时,被调至湖北武昌任湖北巡抚,因与

历史人物 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简介 如何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同时也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本名叫李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

《曾国藩家书》为什么那么受推崇它的内容有什么价值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

历史人物 曾国藩语录中最该做的四件事,至今仍是真理。

在近代历史上,曾国藩(1811—1872)的地位非常高,晚清中流砥柱,湘军创立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甚至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死后,清朝给的谥号是“文正”,后世称“

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因何事3次想要自杀?

他被慈禧称为“天下第一正人”;治家严苛;“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功成名就之时,部下曾劝他称帝;表面风光之下,实际上他终其一生都是战战兢兢,曾经三次自杀……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