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宋朝人怎样传递公文或信件?
Posted 书信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宋朝人怎样传递公文或信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宋朝人怎样传递公文或信件?
在通讯发达的今天,只要轻松触动电脑键盘或者手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取得联络,但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人们是怎么来传递信息的呢?
中国古代的信息传递系统称为“邮传”,其中“邮”涵盖公文传递事务,“传”则是指对往来公务人员的接待事务。作为古代社会上情下达、下情上送的主要渠道,“邮传”关系到中央王朝能否实现对全国各地方政权的有效统治,因而十分重要。历代各朝政府都建有自己的一套“邮传”制度。在唐代,“邮”和“传”这两项事务是合并成为“驿传”体系管理的,“驿站”是当时兼通信、接待、运输为一体的机构。时至宋代,“邮传”发展成为更为专业的“递铺”制度。与前朝不同,宋代的公务接待和文件传送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由“递铺”专事负责文书的传送,“馆驿”负责出差公务人员的接待和供给,“递铺”系统取代了以前的“驿站”成为传递文书的主要网点。这是中国邮驿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并为后世历朝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后期主要的邮传模式。
宋代的“递铺”广布于全国,以各县县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递铺”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布点,其疏密不同,一般规定铺与铺之间相距25里,其间有道路连接,构成了全国的信息传递网络。每一个铺都设有接待来往公务人员的馆舍,养有传递文书的马匹,还配备几名至十几名数额不等的“铺兵”,负责传递文书和安全保卫工作。在河港地区的“递铺”还配备舟船,便于文书在水路传递。在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地区,还设置香药铺、茶铺、车子铺等专门运送官府物资的机构。
按照重要程度来划分,宋代的“递铺”分为三个等级:步递、马递和急脚递。“步递”传递官府的一般非机密文件,规定的传递速度是日行200里;“马递”负责传递官府的紧急机密文件,日行300里;“急脚递”相当于现在的特快专递,传递有关军事及国家重要文书,日行400里。在“急脚递”中又有金字牌递、斥候递、摆铺递、雌黄青字牌、黑漆红字牌等不同种类的传递方式。特殊的传递方式,往往是用于异常紧急的军国大事;宋高宗当年命令战场上的岳飞班师回朝,连发十二道金牌,就是日行500里的金字牌递。不过,所谓日行500里只是规定的速度,并不见得是实际的传递速度,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日行500里(包括前文所说的一些规定的传递速度)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达到的。
传递文书的士兵称“铺兵”,对于他们,到达目的地和返回驻地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按时完成任务的,有时还会受到奖赏;如有延误,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道路、马匹等条件限制,铺兵往往不能达到“递铺”的传递速度要求;即便是按照规定速度完成任务,京城的命令也不能像今天这样瞬间传遍各方。信息传递不畅,小道消息就满天飞,也给一些造谣惑众者以可乘之机。宋时曾出现过有人假冒皇子、公主的案件,这和驿递邮传的落后有相当的关联。
遍及全国的“递铺”系统,在传递官方文书的同时也便利了一般百姓。宋太宗时期,开始允许朝廷官员通过“递铺”附带传递家书。起先还限于政府官员的书信往来,一般百姓没有这样的待遇,后在实际执行中,也有商人出于生意需要,与官府打通关系,通过“递铺”来传递商业信息。个人书信通过驿递系统传递,给宋代士大夫相互间的书信往来提供了方便,比如流放海南岛的苏轼可以通过写信,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知远在京城的友人。只是当时的私信常常会丢失,或者迟迟收不到,于是也有不通过“递铺”而托便人带信的。试想,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某天突然收到一封远方友人的来信,该有多么欣喜。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兴起之后,手写书信的人日渐减少了,但电子通讯手段虽便捷,却无法传递传统书信中的那种情感,因而缺少了许多兴味。今天,当年留存的欧阳修、苏轼、蔡襄、曾巩、米芾、朱熹等人的亲笔书信,很多都已成为极具文献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书法名帖了。当你有幸观赏或临摹到这些墨宝的时候,是否会联想到我国古代的“邮传”系统,体会到“递铺”曾经发生的重要作用呢?
相关参考
在影视剧中,特工们施展巧妙手段,将机密情报传递回去,让观者拍案叫绝。但古代是如何传递情报的呢?尤其是政府公文信件之类,虽保密级别不高,但也不是人人可看的。在这方面,古代智慧让人惊叹,甚至需要较高的文学
古代邮差都有哪些称呼伴随着邮驿事业的发展,负责传递书信公文的邮差职务也曰渐完善。早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专门负责传递情报的人员,他们奔驰在贯通天下的通衢大道上,及时给政府传递公文。邮差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
“公文”一词最早见西晋陈寿《三国志。魏。赵俨传》,从公文之词出现起,其在社会管理中的枢纽作用,公文的基本职能便已出现。公文最迟在3500年前就已经形成。在中国繁多的研究学科中,公文始终没有得到重视,一
文学(来自拉丁语Littera,意思是“信件”,指熟悉书面文字的人)是特定文化、亚文化、宗教、哲学的书面作品或对此类书面作品的研究,这些作品可能出现在诗歌或散文。西方文学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苏美尔
佤族过去是无文字的民族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佤族人民相互间的通讯往来,靠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迎风冒雨传递,而且是以原始通讯方式进行的。如有事情与其他村寨进行联系洽谈或传情报,用鸡毛、火炭、木刻、结绳等相
一、“尼高卓”阶段“尼高卓”是一个供青年聚集玩耍的场所地。在这里,规定不可公开地谈情说爱,男女青年只能用眼传情,或借助于口弦、三弦等乐器,悄悄传递信息。基诺人的初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时还处于秘密谈情
一、“尼高卓”阶段“尼高卓”是一个供青年聚集玩耍的场所地。在这里,规定不可公开地谈情说爱,男女青年只能用眼传情,或借助于口弦、三弦等乐器,悄悄传递信息。基诺人的初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时还处于秘密谈情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动物的“语言”是指动物利用声音、动作或化学气味来传递信息,彼此“沟通情意”。这是一种奇特的语言。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猴子有30多种词汇,海豚有500多种词汇。海豚之间能进行这样的对话:
【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