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什么会卓绝千古?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什么会卓绝千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什么会卓绝千古?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世家大族琅邪王氏子弟,名相王导、大将军王敦的侄子,曾领右将军之职,故世人又称之为“王右军”。王羲之的父亲和叔父都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尤其是从叔父那里得到启蒙教育,他从小便擅于书法,后来他又曾跟随卫夫人学习。卫夫人是魏晋时期真书(楷书)鼻祖、书法大家钟繇的亲传弟子,不仅传承了钟繇的妙法,其家族更是代代研习书法,已经孕育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独有的书法风格。王羲之早年从自己的家学渊源以及从卫夫人那里所继承的汉魏书风,为他后来的书法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年后的王羲之志存高远,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行万里路,转益多师。他曾经渡过长江,到北方的名山游览,看到了秦代李斯等留下的篆书石刻,又到洛阳一带看到了东汉蔡邕所写的三体《石经》,并有机缘看过许多前辈名家的作品,因之眼界大开。他师法古人,博采众长,博观约取,找到了一条突破自己,乃至突破当时主导书坛的汉魏书风的道路。他并不是依样画葫芦地去盲目模仿古代名家,也没有师心自用,蔑弃前人的成就而自行其是。他巧妙地将古今书家的精华熔为一炉,并别出心裁、富有创造性地推陈出新,从而开辟了一片属于他自己的书法新天地。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集中体现在《兰亭集序》这篇书法作品之中。他虽然出身世家大族,但为人淡泊飘逸。他不喜欢在京城生活,当他刚刚来到浙江时,就非常喜欢那里,大有终老于斯的想法。会稽山一带的风景山水,更令他流连忘返,他经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会稽山阴(山北为阴)的兰亭聚会,一边欣赏风景,一边畅饮赋诗。在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一个“春风上巳天”(三月初三日),一次酣畅淋漓的宴饮之后,微醺中的王羲之拿起了笔,写下一篇冠于众人雅集诗作前面的序言,以表达心中的情怀与志趣,这便是被后世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它承载了属于那个时代、属于王羲之个人的独特精神意态,可谓文辞与书法双绝。传说等到王羲之次日酒醒之后,还想再写一遍,却无论如何也不及当初挥毫而就的神来之笔了。
王羲之不仅自己是一代宗师,其书法之学在后代子孙中也得以薪火相传。他的儿子王献之、王徽之等也都是第一流的书法大家,其中王献之的天资尤高,世人将他们父子两人并称为“二王”。王羲之的影响还远不止于自己的家族,自他之后,历代书家可说无不取法于他,受他的书艺之教益与润泽。王羲之逝世后不久,南朝梁国便兴起了学习他的书法的高潮。到了唐代,唐太宗对王羲之更是极度推崇,王羲之在书法史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便是在那时确立起来的。传说《兰亭集序》的真本也被太宗带入墓中陪葬。此后,从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到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再到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等,对王羲之的书学成就无不顶礼膜拜。因此将王羲之称作中国历史上震烁古今的“书圣”,已是不刊之论。自两汉、魏晋以来,中国的书学文化经500余年的发酵酝酿,终于在一个乱世中开出了一朵最美丽而且流芳百世的花。
相关参考
魏晋时期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平生中有好多创作,个中最为有名是兰亭集序,被历代帝王收藏,《兰亭序》更是受到了浩瀚书法名家的赞誉,兰亭集序被称为世界第一行书。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往西值得故事。王羲之是
魏晋时期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平生中有好多创作,个中最为有名是兰亭集序,被历代帝王收藏,《兰亭序》更是受到了浩瀚书法名家的赞誉,兰亭集序被称为世界第一行书。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往西值得故事。王羲之是
1.中国十大历史之谜一、千古遗恨《兰亭序》《兰亭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是书圣王羲之巅峰之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失传千年,让人怀念!史书记载,在唐太宗遗诏中,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换句话说,这
1.历史上的十大悬案是历史上的十大悬案是中国十大未解之谜一,千古遗恨《兰亭序》《兰亭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是书圣王羲之巅峰之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失传千年,让人怀念!史书记载,在唐太宗遗诏中,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 东晋初年,宰相王导的兄弟王旷有个爱子,叫王羲之。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书法的熏陶,也喜欢上了书法。十几岁时,常在父亲书房里翻弄前人的书迹、碑帖。王旷见儿子如此心诚,就以一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 东晋初年,宰相王导的兄弟王旷有个爱子,叫王羲之。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书法的熏陶,也喜欢上了书法。十几岁时,常在父亲书房里翻弄前人的书迹、碑帖。王旷见儿子如此心诚,就以一
「兰亭集序」传到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智永在山阴永欣寺当和尚,也擅长法。据说智永活到近百岁才去世,「兰亭集序」于是落到其弟子辨才手中。辨才博学能文,精于琴棋书画,得到这一件珍品,宝爱万分。当时皇帝唐太宗
「兰亭集序」传到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智永在山阴永欣寺当和尚,也擅长法。据说智永活到近百岁才去世,「兰亭集序」于是落到其弟子辨才手中。辨才博学能文,精于琴棋书画,得到这一件珍品,宝爱万分。当时皇帝唐太宗
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及解释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及解释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