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司马昭之心”会路人皆知?

Posted 司马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司马昭之心”会路人皆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司马昭之心”会路人皆知?

曹操在世之时,虽然统一了北方,有着气吞山河之势,但名义上也只是东汉政权的行政首脑—丞相,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到了他的儿子曹丕时,父辈的顾忌和历史包袱已不复存在,公元220年,曹丕公开以魏代汉,号魏文帝,并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此前名存实亡的东汉政权,至此名实皆亡,两汉时代也正式终结。曹丕在位的时间虽然不长,却颇有建树,接连出台了许多新政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九品中正制”。此制本意是要将原来纯属地方性的“清议”纳入到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中,却由此催生了“门阀士族”阶层,对后世影响不小。曹丕去世后,其长子曹叡即位,为魏明帝。明帝前期也颇有政绩,成功地防御了吴、蜀两国的攻伐,但后期贪图享乐,最终不寿而亡,时年36岁。

魏明帝去世前,将帝位继承人齐王曹芳托孤于两名权臣—宗室出身的大将军曹爽和世家豪族出身的司马懿。齐王弱小,此二人开始争权夺利,矛盾不断升级。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将朝政大权揽为独有,这是司马氏夺政的开端。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担任大将军之职。经过他们父子三人的多年经营,逐渐将中央和地方上的异己势力一一打压下去,彻底掌握了政权。这时,司马师便将齐王曹芳废黜,另立了曹髦为帝。司马师病死后,其弟司马昭总揽大权,这时他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曹髦心里明白,自己这个傀儡皇帝也做不长,迟早会被司马昭废掉,于是他想先发制人杀掉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就是当时他对朝中同谋之人说出的。但是,最后司马昭还是将曹髦杀害了,又另立了曹奂为魏元帝。可以说,当时的司马氏,已到了将曹氏政权玩弄于股掌之上,将废立皇帝之事视同于儿戏的地步。元帝授予司马昭相国之职位,又加封他为“晋公”,后来司马昭将蜀汉攻灭,又被加封“晋王”。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的封号,随即便代魏称帝,是为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时隔仅仅46年,此前取代了东汉的曹魏又被西晋所取代,历史的轮回在乱世中似乎也加快了转速。

追溯司马氏的先祖,在东汉时也是河南一带的大族,曾连续数代在东汉担任高官,后投入曹操帐下,侍奉曹氏历代主君近半个世纪,最终取而代之。司马氏政权的建立,没有提出一个明白响亮的口号与光明远大的政治主张,主要靠的是权谋和血腥手段,所以这一政权更多是代表私门利益的,不能做到公忠体国,其内部充满了离心力,并不得人心。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西晋王朝的命运—天下的乱局久久不能结束,也无力终止,只能看着自己的江山渐渐走向瓦解。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_“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指的是什么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指的是什么事?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

为何不当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历司马昭为何不当皇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

为何不当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历司马昭为何不当皇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为何不当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三国志》一书中。三国后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为何不当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三国志》一书中。三国后期

解析历史上司马昭之心为什么路人皆知?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为何他选择不当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三国志》一书中。三国后期阶段,魏国的大权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为何他选择不当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三国志》一书中。三国后期阶段,魏国的大权基

中国历史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历史故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杀了曹爽,两年后他也病死了,由大儿子司马师继承了他的职位。司马师比司马懿更加专横,魏国进入了一个顺司马者昌,逆司马者亡的时期。曹芳很讨厌司马师的骄横,准备剥夺司马兄弟的兵权,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司马昭>  名人语录>>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志·魏书》>>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权臣。他独操国柄,专断朝廷,阴谋代魏,野心毕露,为世人皆知。>>  【名人历史】>>  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