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包拯被人们称作“包青天”?
Posted 清官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包拯被人们称作“包青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包拯被人们称作“包青天”?
如果要列一个宋代历史人物知名度排行榜,那排在前几位的肯定会有“包青天”包拯。京剧《铡美案》中有一句流传颇广的台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说的就是当年的这位“开封市长”。实际上,包市长在开封府只“打坐”了一年半左右就调往他任了,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常年在开封府为百姓伸冤破案。
包拯(999—1062)故乡在安徽合肥,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曾任知县。他读书勤勉,29岁时高中进士第一甲,要知道当年全国科考中进士只取录337人,其中一甲只有30人,可谓精英中的精英。一般人中进士后,都会进入仕途为官,但包拯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离,遂辞去朝廷任命留在家中奉养双亲,直到父母终老后才出来做官,此时他已经39岁了。十年尽孝而不出仕,给包拯赢来了不小的声誉。他在20多年的仕途生涯中(64岁病死任上),也是克己奉公、勤勤恳恳,从知县一直做到了副宰相。
戏剧、小说中的“包公”以断案公明著称,但史书中记载他办案的事迹却不多,其中一则趣闻是他在天长县(今安徽天长)任知县时,一人来报案说有人割掉了他家耕牛的舌头,希望能捉拿凶手。包拯让此人回家宰牛卖肉。在古代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滥杀耕牛是犯法的,所以很快就有人来告耕牛主人违法杀牛。包拯料定,最早知道牛主人杀牛卖肉的必定是这个割牛舌的人,于是他径直问道:“你为何割了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杀牛呢?”这个做了坏事的“恶人”顿时无言以对,只得承认是自己割了人家的牛舌。在庐州任职时,包拯的亲戚以为有包拯在就可以胡作非为,谁知包拯不徇私情,他的一位堂舅犯法,照样依法受到惩处。包拯由此赢得百姓交口称赞。在京城开封时,包拯发现一些达官贵人在当地的惠民河周围建造了许多亭台楼榭,导致河道无法排涝,水患严重。常言道,天子脚下难做官—京城似乎随便一个当官的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通天关系”,谁也不敢轻易得罪;但包拯对该管之事从不手软,不怕得罪权贵,因为他平时从不和权贵来往,为了避嫌,他平时甚至不和自己以前的朋友同学联络,防止他们来拉关系说私情。包拯在查明惠民河水患的原因后,立即上奏宋仁宗,要求拆除这些“违章建筑”。当时有的涉事权贵说他们有地契为据,并不违法,包拯对之一一核查,发现这些人的地契竟是伪造的,最终,这些亭台楼榭被全部拆除。包拯还改革了办案程序,以前来官府告状的人不能直接见知府,申诉状子须先行投交给“门房”,然后才转到知府案上办理。就是这样的转手程序,将许多有理无钱的百姓挡在了衙门之外。包拯对此作了改革,让百姓可以直接向知府申诉,而不必受旧规的约束和小吏的刁难。这样,历来治理“老大难”的开封城变得井然有序。因为包拯的贴职曾为“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后世百姓多称他为“包龙图”;又因为包拯不苟言笑,所以又有人说“包拯笑比黄河清”。
除了执法断案之公正精准外,包拯的另一大特点是清正廉洁。他曾任职端州(今广东肇庆),那里的端砚十分有名,是朝廷贡品。作为读书人,包拯酷爱书法,但在端州主政三年,他没有收受过一方端砚。以往端州地方官为了讨好朝中官员,都着力加倍搜刮端砚作进贡之用,但包拯只是按照朝廷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缴纳贡品。他从不贿赂权贵,相反,还常常上书弹劾那些尸位素餐、行为不端的权贵人物。宋时的“三司使”是主管财政及经济事务的重要官员,当时由宋仁宗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担任,但实际上他难以胜任,碌碌无为。身为台谏官的包拯等人不惧权势,上书要求免去张的“三司使”之职。由于张贵妃的“枕边风”,仁宗一直搁置此议;但包拯等人一再坚持,有一回包拯甚至在朝堂之上和仁宗当面辩论,说得激动之时唾沫星子竟喷到了仁宗的脸上。仁宗无奈,最终只得罢免了张尧佐“三司使”一职。包拯有时为维护国家利益,甚至触怒龙颜。由于宋仁宗的皇子屡屡夭折,致使朝中迟迟未立太子。在帝王时代,立储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一般人断不敢在皇帝面前提起,但包拯就直言建议仁宗早日从宗亲后辈中选立皇位继承人。仁宗对此十分不悦,当即反问包拯:“你想立谁为太子呢?”此问其实明显带有对包拯的不满和猜疑。包拯坦然答道:“老臣年事已高,也是行将入土之人了,况且也没有儿子,老臣的建议是为社稷江山着想,并非为了一己私利!”仁宗听后十分感动,答应考虑他的建议。
包拯作为清官的典型,被百姓称作“包青天”。包公的故事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演绎而日益丰满和传神,成为文坛、艺坛上长盛不衰的题材。包公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不过,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历史上像包拯这样的“清官”现象。古代社会确实会出现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但政治清明不可能只靠“清官”个人来实现,试想当年如果没有宋仁宗的雅量,包拯的建议还会被采纳吗?而天下又有几位像包拯、海瑞那样的清官,能真正无私为黎民百姓伸张正义呢?
相关参考
一代清官包青天包拯,被后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那么历史上的包拯家庭情况如何?他有几个老婆孩子?包拯的老婆李氏,包拯原配,早卒。董氏,包拯继室,后
一代清官包青天包拯,被后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那么历史上的包拯家庭情况如何?他有几个老婆孩子?包拯的老婆李氏,包拯原配,早卒。董氏,包拯继室,后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凭借他的大公无私被后人铭记,仁宗天圣五年的时候,包拯成为进士,为国家效命,踏上了自己的仕途。包拯曾因为自己父母年迈,有辞官的想法,因为牵挂父母,他辞官陪伴二老,几年后,父母相继去
包公包青天是宋朝名臣,以断案大公无私、绝不贪污腐败著称。人们常说包拯面相上有「”青天白月”,正代表了包拯给百姓以公道、大公无私的形象。北宋时期冗官冗政,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在社会上屡见不鲜,但包拯绝不随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凭借他的大公无私被后人铭记,仁宗天圣五年的时候,包拯成为进士,为国家效命,踏上了自己的仕途。包拯曾因为自己父母年迈,有辞官的想法,因为牵挂父母,他辞官陪伴二老,几年后,父母相继去...
包拯包青天简介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
导读:(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
包拯,民间一般都称之为包青天,又因为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去世之后,谥号”孝肃“,
包拯,民间一般都称之为包青天,又因为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去世之后,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包拯是北宋名臣,著名大清官,断案能手,生于公元
清代官员陈世美据说是戏剧《铡美案》的原型,戏剧中的陈世美是均州人,在《均州志》中记载着的陈世美是顺治年间考中的进士,他出生于仕官之家,曾经当过河北某地的知县,后来被康熙赏识,升职为贵州的分守思仁府当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