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会有“萧规曹随”这个成语?
Posted 刘邦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会有“萧规曹随”这个成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会有“萧规曹随”这个成语?
萧何(?—前193)和曹参(?—前190)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当刘邦还担任沛县“泗水亭长”这个低级小吏的时候,萧何已是沛令最主要的辅佐人员,负责掌管考核其他官员的政绩,曹参则主管审理案件和监狱,他们的地位仅次于沛令。那时萧何虽然身份地位比刘邦高很多,却非常照顾刘邦,有一次刘邦出差去咸阳,同僚们资助路费,其他人都只送三百钱,只有萧何送了五百钱。陈胜、吴广起义后,是萧何、曹参两人主谋,一力把刘邦捧到了前台;从此这两人就随刘邦征战南北,后来都成为开国功臣。
在刘邦向西一路打进咸阳的时候,其他将领都去抢仓库里的财物,唯独萧何忙着把秦朝丞相和御史的法令文书,以及所有的地图书籍等归置收藏起来。项羽带兵进入咸阳后,一把火将秦宫乃至整座都城都化为灰烬,而后来刘邦还能知道关中哪里有险要关口、哪里有多少户籍人口、哪里风土人情如何等,都应归功于萧何此举的精细周到和先见之明。(后人所说的“汉承秦制”,这些抢救下来的资料起了重要的参照作用。)刘邦做了汉王以后,萧何便为丞相。刘邦在东方与项羽打仗时,萧何留守关中,负责稳定后方、安抚百姓与后勤保障工作。在楚汉战争前期,刘邦常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幸而萧何总是能够及时和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补给粮草和兵源,所以当刘邦打败项羽当上皇帝论功行赏时,以萧何为第一功臣。
曹参虽然和萧何同时追随刘邦,但他基本都奋战拼杀在第一线。据事后统计,曹参身上大大小小总共受过七十多处伤,他曾助刘邦攻灭了两个国家,攻占了一百二十二个县,生擒或杀掉两个王、三个相、六个将军,还有其他的功绩等等。但刘邦认为,诸将在战场拼杀是一时的功劳,勇将虽然难得,但并非不可或缺;而萧何能够稳定大后方是万世的功劳,所以群臣排位还是以萧何为首,并恩赐他可以带剑、穿鞋上殿,觐见皇帝也不用一路小跑以示尊重。在排功劳以萧何为第一之后,再排列群臣座次时,大家才公推曹参为首。萧、曹二人早年虽是好友,但渐渐因此生出一些不愉快,来往也少了。
西汉开国以后,萧何在长安的中央政府担任丞相,而曹参却被派到地方上的齐国担任齐王刘肥的丞相。在齐国治理期间,曹参接受了一位道家学者的“清静”思想,不去过分干扰民间的活动,短短九年间便让齐国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称道。这时汉高祖刘邦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第二年萧何也病重将死。惠帝亲自前来探视,并且询问他去世后是否可以让曹参来代替丞相之位,萧何听后表示赞同,并说这样就算自己死了也没有遗憾。曹参继任西汉丞相以后,对于前任萧何的所有政策一点儿都不作改变,自己整日饮酒逍遥,惠帝非常不解,就问他因何如此。曹参说,陛下您觉得自己比汉高祖如何?惠帝说,当然比不上。又问,您觉得我比萧何如何?惠帝说,我看似乎也差了一点儿。曹参说,就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您和我现在只需要把前人定下的规矩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遵守就好了,根本不用有什么改变。惠帝听后,表示认可。“萧规曹随”便是从这段历史故事中衍生出来的成语。
相关参考
萧规曹随,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曹随萧规,一场不见硝烟的朝堂角力。汉惠帝二年,大汉朝第一代大管家萧何,寿终正寝了。远在齐国的曹参听说了消息,不是想着如何给昔日的同僚进行吊唁,却是叫仆人立刻收拾行装,
战国时期,七雄逐鹿,各国之间会有不同的矛盾和间隙,而在此时,外交人才是最不可或缺的。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由于这些故事富有哲理,人们口语相传,最后就变成了有历史真实故事的成语。 鸡
战国时期,七雄逐鹿,各国之间会有不同的矛盾和间隙,而在此时,外交人才是最不可或缺的。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由于这些故事富有哲理,人们口语相传,最后就变成了有历史真实故事的成语。 鸡
“萧规曹随”这个成语中的萧指的是萧何,曹指的是曹参,还流传着一个著名的典故,今天我给大家讲讲这个典故。当时,汉惠帝刚刚即位,看到丞相曹参一天到晚只会请人喝酒吃肉聊天,无心打理国家大事。惠帝心中纳闷,以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萧规曹随”说的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曹参是汉朝开国功臣,也是汉朝第二位相国,人称“曹相国”。不过历史上对于曹参的评价褒贬不一,主要也是因为曹参留下了一个“萧规
“萧规曹随”的曹参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参是西汉的第二任宰相,他的前任就是萧何。“萧规曹随”的意思就是,萧何定下的规矩,曹参
萧规曹随参①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②。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
我们知道“十恶不赦”这个成语,通常是用来指那些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罪过的;那么,“十恶”究竟指的是哪些罪过,为什么会有“十恶不赦”之说呢?“十恶”的说法最早来源于佛教,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等恶
文:秦牧言(读史专栏作者)楚汉相争,风云际会,英雄并起,纵横驰骋,总有说不尽的传奇与感叹。01、刘邦定位:功狗第一汉五年,随着不可一世的项羽自刎在乌江之畔,纷纷扰扰的天下也渐渐安定下来,接下来便到了论
名相萧何病重,眼看就快不行了。汉惠帝刘盈非常关心萧何,并且他希望萧何去世前能推荐一个得力的人选。于是他亲自往探慰。一番嘘寒问暖后,惠帝问道:“您百年之后,谁可接替你呢”?萧何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既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