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越王勾践要“卧薪尝胆”?
Posted 勾践
篇首语:知识就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越王勾践要“卧薪尝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越王勾践要“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裔,传说禹死后葬在会稽(也有传说是在“苍梧之野”),勾践的祖先就是被封在那里为禹守陵的。到了勾践的父亲越王允常的时候,越国与北边的吴国经常互相攻伐。吴王阖闾听说允常去世,便率兵去攻打越国,被勾践使用计策打败,还受了箭伤。吴王临死前叮嘱他的儿子夫差,千万不要忘记与越国的仇恨。三年后,勾践听说夫差日夜练兵,准备要来越国报仇,就想先发制人去攻打吴国。谋臣范蠡不赞同这次行动,可是勾践不听,执意前往,结果夫差出动所有精兵强将,把越国军队打得大败,勾践只得带着仅剩的五千人马退守会稽。
夫差率军穷追不舍,将会稽围住,看势头是要把勾践杀掉才罢休。勾践这时才后悔没有听范蠡的话,于是再向范蠡问计,范蠡说我们现在只能低声下气多送礼物去求夫差了。于是勾践就让大夫文种到吴国去祈求宽恕,夫差想要答应,但伍子胥却说这是上天把越国赐给我们,不可以答应。勾践闻讯,几乎要绝望自杀,文种建议可以通过贿赂贪财的太宰嚭来说服吴王放越国一马。太宰嚭接受了越国的礼物后,果然在吴王夫差面前做了工作,使夫差终于同意撤兵。但此后越国被严加控制,规定勾践只能在会稽这块地方容身。勾践感到非常痛苦,文种就劝解他说,当年商汤被夏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商囚禁在羑里,齐桓公小白出奔莒,晋文公重耳出奔狄,他们都经历了艰难困苦,后来不是成王就是成霸;由此看来,受挫未尝不是上天赐福的一种方式。
于是勾践开始振作精神。他把一块苦胆悬挂在屋中,每天无论坐下、躺下,还是吃饭之前,都要把它放到嘴里尝一尝那苦涩的味道,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被围困在会稽的耻辱。他生活极其节俭,睡在柴草堆上,布衣蔬食,礼贤下士,与士卒百姓同甘共苦。越国在默默地恢复实力、积蓄力量,《左传· 哀公元年》中所说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就是这一段史事。而吴王夫差因为“摆平”了越国,并且在对齐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而志得意满,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大臣伍子胥屡次直言进谏,竟遭到了诛杀。越国君臣感觉雪耻的时机已到,于是趁着吴王带着精兵北上与诸侯会盟的时候,袭击了吴国都城,并杀掉了吴国太子。四年后,越军再次伐吴,终于把吴彻底打败,吴王自杀而亡。
勾践平吴之后,又挥兵北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在徐州会盟,然后向周王进贡,取得了“越伯”的封号,还和楚、宋、鲁等国修好。这时的越国,已横行于江淮流域一带,成为春秋时代最后的一方霸主。
相关参考
“卧薪尝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在纷繁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勾践、夫差分别在越国和吴国登上王位。自负的越王勾践在椒山与吴王夫差大战,败后被押在吴国为奴三年,历尽屈辱。吴王夫差要在诸国中称霸,欲
“卧薪尝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在纷繁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勾践、夫差分别在越国和吴国登上王位。自负的越王勾践在椒山与吴王夫差大战,败后被押在吴国为奴三年,历尽屈辱。吴王夫差要在诸国中称霸,欲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 夫差要捉拿勾践,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越王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二十年
春秋战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怎样的
导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传了几千年,我们一直都为勾践的精神而感动,我们也常常也用次来作为越王勾践胜利的基石之一。但是,有没有曾想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传了几千年,我们一直都为勾践的精神而感动,我
皇帝爱拿功臣下刀,也有不愿意挨的。因为他知道,眼前养活自己的人平时是慈眉善目的,但到了年底,就会俨然成为一个恶狠狠的屠户。那么这功利与存身自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抽身隐退其实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更像
皇帝爱拿功臣下刀,也有不愿意挨的。因为他知道,眼前养活自己的人平时是慈眉善目的,但到了年底,就会俨然成为一个恶狠狠的屠户。那么这功利与存身自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抽身隐退其实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更像
越王勾践陈道明版《卧薪尝胆》PK《越王勾践》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卧薪尝胆
皇帝爱拿功臣下刀,也有不愿意挨的。因为他知道,眼前养活自己的人平时是慈眉善目的,但到了年底,就会俨然成为一个恶狠狠的屠户。那么这功利与存身自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抽身隐退其实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更像
皇帝爱拿功臣下刀,也有不愿意挨的。因为他知道,眼前养活自己的人平时是慈眉善目的,但到了年底,就会俨然成为一个恶狠狠的屠户。那么这功利与存身自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抽身隐退其实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