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文坛奇才苏东坡》的历史故事
Posted 百姓
篇首语:如果不能改变结果,那就完善过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文坛奇才苏东坡》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文坛奇才苏东坡》的历史故事
文坛奇才苏东坡
苏东坡本名苏轼,是眉州眉山人。他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都是文学家,母亲也很有才学,苏轼从小就接受了父母良好的教育。
苏东坡成年后参加了欧阳修主持的贡试,欧阳修阅卷的时候看到他写的《刑赏忠厚论》后拍案叫绝,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可欧阳修觉得这文章很像自己的门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他只把这篇文章取为第二。后来苏东坡又在《春秋》对义考试中得到第一名,中了进士。考试完毕后,苏东坡去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应当设法避开这个人,让他高出别人一头(这就是出人头地这句话的由来)。”当时很多人听到这话后都不服气,看到苏东坡的文章后,被他的才气所吸引,不由他们不服。
苏东坡母亲去世后,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欧阳修认为苏东坡人才难得,就推荐他去秘阁。在考试中,苏东坡考的《六论》,在此以前,《六论》很难出好文章,但苏东坡却写得非常好。考制策,苏东坡被列入了三等,也就是最高等。整个北宋,制策能列为三等的只有两个人,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
苏东坡不光有文学天赋,政治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在凤翔当官的时候,当地经常遭受西夏的骚扰,百姓生活十分艰苦。他们还要运输木材,从渭水一直到黄河,途中要经过很多关口,被衙吏们敲诈勒索。苏东坡了解了这事的危害以后,就重新制定了政策,让百姓自己选择水工,不用再受衙吏们的骚扰了。
宋英宗很欣赏苏东坡的才能,想破格提拔他入翰林院。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是大器之才,以后自然会被重用。现在关键是要培养他,让天下人对他心服口服之后再录用他,这样就不会有人反对了。如果现在骤然提升他的话,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反而害了他。”韩琦建议先面试他一下,宋英宗担心苏东坡不一定能通过,韩琦坚决要求面试,等到他面试通过后再任用。苏东坡知道这件事后说:“韩公真可以算得上用德来爱护人才了。”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东坡虽然并不保守,但认为新法还有很多缺陷,上书表示反对。他在担任考官时,用独断专任的典故来出题。王安石知道之后很生气,认为是在讽刺自己。于是让人弹劾苏东坡,苏东坡知道这样下去对自己不利,就请求外放,到杭州当了通判。

苏东坡回翰林院图 明 张路
此图表现这样的情节:苏东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外官,不久被皇帝诏回任命于翰林院。一日,皇后诏见苏轼,重申对他的信任,论及往事,不觉潸然泪下。之后,皇后派人摘下座椅上的金莲灯为其照明,送其回翰林院。
杭州因为靠海,水质又咸又苦,唐朝白居易疏通西湖后,使湖水流入漕河,再从漕河把水引入农田,从此才发展了起来。后来年久失修,漕河和西湖水越来越少,只好取钱塘江的潮水。但潮水中淤泥很多,所以每三年就要挖一次水道,成为当地百姓的一大负担。苏东坡带领当地人民开凿了两条河道以通漕运,又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还在西湖修筑了长达30里的堤岸。从此西湖的景色越来越美,当地百姓都把那堤岸称为苏堤。
当时新政已经在全国推行,弊病不少。苏东坡在任上常常用变通的方法来方便百姓,百姓靠他才得以安定。
苏东坡后来因为在诗歌中讽谏朝廷,被人抓到把柄,诬告他诽谤朝政,把他关了起来,差点被处死。宋神宗想起了他的才华,没舍得杀他,把他安置在黄州当了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成天游山玩水,还在东坡造了所房子,自号“东坡居士”,所以后人都叫他苏东坡。
苏东坡的仕途是比较坎坷的,新旧党争期间,他又被贬到了惠州和琼州,都是穷山恶水之地,但他都能处之泰然,在那里著书为乐,怡然自得。苏东坡66岁那年在常州去世,高宗时期被追赠为资政殿学士。
相关参考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1007~1072)和苏东坡(1037~1101)是宋代文坛的泰斗级人物,欧阳修年长苏东坡30岁,苏东坡年少时,欧阳修已是誉满天下的文坛大佬。 宋仁宗嘉二年(1057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是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乘兴写的一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苏东坡(1037-1101)自幼天资聪颖,在饮誉文坛的父亲的悉心教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是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乘兴写的一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苏东坡(1037-1101)自幼天资聪颖,在饮誉文坛的父亲的悉心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他,是北宋文坛的首脑,诗词书画无不独领风流,他,曾经平步青云,官居高位;也曾经流离转徙,九死平生。他是念书人的全民偶像,是布衣世界的贴心同伙。
文明的碎片(余秋雨著)★根据王巩《甲申杂记》载,那个带头诬陷、调查、审问苏东坡的李定,整日得意洋洋,有一天与满朝官员一起在崇政殿外等候早朝时,向大家叙述审问苏东坡的情况,他说:“苏真是奇才,一二十年前
北宋文化繁荣,文人才子辈出,苏东坡堪称宋朝文坛巨擘,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并且还培养出赫赫有名的“门四学士”,黄庭坚就是其中之一。黄庭坚成就斐然,生前跟老师苏东坡齐名,世人称他们二人为“苏黄”,书法造诣独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和苏轼不光有师生之情,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个人在文学史上的成就都是值得后人称道的。苏轼自不必多说,黄庭坚的书法诗文都是当时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于苏轼所遭遇的被贬谪的命运
北宋有个文人叫做苏东坡,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些人一生下就不简单,骆宾王七岁“咏鹅”,宋濂九岁写诗,苏轼也不差。在他十岁那年,有一次,
苏轼是大家公认的奇才,简直就是中国版的大卫达芬奇,他不但在文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在在美食界横插一脚,留下东坡肉的传说。这样一位奇才,这样一位受后人尊崇的文学巨匠,却也有过黑历史,他科考作弊。考试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都知道这是清朝诗人赵翼的名句,此诗一方面乐观地指出中华文坛人才辈出,从来不缺奇才伟才,李白杜甫是可以一代一代复制的,另一方面呢,其中也不乏赵大才子以“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