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杨家将》的历史故事

Posted 杨家将

篇首语:节俭是致富的秘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杨家将》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杨家将》的历史故事

杨家将

在中国,提起杨家将,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忠勇爱国的事迹曾经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历史上的杨家将虽然没有小说里写得那么夸张,但对国家的忠诚丝毫没有两样。

杨业是太原人氏,自幼就爱打抱不平,练得一身好武艺。20岁时在刘崇手下担任保卫指挥使一职,以骁勇善战著称。太宗北伐的时候,曾听说过他的大名,悬赏捉拿他。北汉投降后,杨业也归顺了北宋。太宗得到杨业后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回师后,太宗知道杨业对边地之事很熟悉,任命他驻守代州,还赏赐给他很多财物。杨业上任后不久就赶上契丹军队入侵,当时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但他带领部下走小路绕到敌人背后发动突袭,给敌军杀了个措手不及。契丹大败,杨业因功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从此契丹人只要远远望到写有“杨”字的大旗就望风而逃。很多镇守边疆的将领嫉妒杨业,纷纷上奏说他的坏话。太宗看到这些信后一律封好交给杨业,以示对他的信任。

不久,宋太宗决心收回当初被石敬瑭割让出去的16个州,任命潘美为大将,杨业为副将,率领大军攻打契丹。宋军节节胜利,很快就攻下了4个州。不久,曹彬率领的部队吃了败仗,宋军只好撤退,潘美等人返回代州。

太宗下令宋军把4个州的老百姓都迁回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军护送。这个时候契丹人出动十几万人马攻陷了寰州,杨业对潘美说:“现在契丹士兵士气正旺,我们士气低落,不能和他们硬拼。再说朝廷只命令我们护送百姓,我们只需事先派人通知当地守将,等大部队离开那天,让云州的百姓先出城,我们去应州,契丹人一定会来攻击我们。趁敌人被我们吸引走的时候,再让朔州百姓撤离。再派1000弓箭手在石碣谷埋伏好,让骑兵在中路支援。这样,3个州的百姓才能万无一失地撤走。”监军王侁跳出来反驳道:“我们有几万精兵,根本不用害怕敌人!我觉得我们只管带领军队赴雁门关,和敌人决一死战就行!”刘文裕也赞成这个意见。杨业说:“不行,现在敌强我弱,这样做肯定失败。”王侁阴阳怪气地说:“将军不是一向号称无敌吗?今天怎么变得如此胆小?该不会是有异心吧?”杨业很生气,对王侁说:“我不是怕死,实在是现在形势对我们不利,我担心让将士们白白送命却没有任何效果。现在您居然说我怕死,那我愿意打头阵。”

临行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肯定会失败。我本来是投降过来的人,早就该死了。多亏皇上留我一命,还把兵权给我,我一定会效忠皇上的!我并不是不敢出击,实在是想等到有利的时机再为国建功。现在各位都说我逃避敌人,那么我就先死给你们看了。”他指着陈家谷说:“我希望各位在这里布置好伏兵,等到我把敌人引到这里来的时候,立刻出兵救我,否则我和我的部下没有一个人能生还。”

宋代武士复原图

潘美立刻率领部下在谷口摆好了阵势。王侁派人登上瞭望台观望,以为契丹人被击败了,他想争杨业的功劳,率领本部人马离开了谷口。潘美制止不住,就跟着去了。走到半路听到杨业失败的消息,赶紧退走了。杨业率兵从中午一直杀到晚上,好容易才走到谷口,结果发现居然一个人都没有。杨业悲愤万分,拍着胸口大哭。他知道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于是率领部下拼死作战,身上受了几十处伤,士兵也几乎全部阵亡了,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死在他面前。杨业亲手杀死了上百个敌兵,战马受了重伤,已经跑不动了,被契丹生擒。契丹人很佩服他的英勇,想招降他。杨业仰天长叹:“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本来想杀敌立功来报效皇上,不想却被奸臣陷害,导致皇上的军队失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于是拒不投降,在契丹军营里绝食。本来杨业就受了重伤,再一绝食,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几天后就去世了。

宋太宗得知杨业牺牲的消息后万分震惊,他下诏表彰了杨业的气节和英勇。然后追究失败责任,潘美被连降三级,王侁和刘文裕革职查办,降为平民,最终为杨业申了冤。

杨业并没有什么学问,但他忠诚刚正,有勇有谋,精通兵法,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杨业身体很强壮,代州一带冬天非常寒冷,很多人都必须裹上厚厚的衣服,而杨业只披一条棉絮。他身边的士兵都冻得倒在地上,可他却一点冷的意思都没有。当时在陈家谷被敌人包围时,他身边还有100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没有必要和我一起死。你们赶快找路逃走,以后还能报效国家。”大家都感动得哭了起来,没有一个人肯离开。他的部将王贵冲入敌阵,杀敌数十,最后战死,其他的士兵也全部战死,没有一个人活着回来,当时听说这事的人没有不痛哭流涕的。

杨业的几个儿子都被朝廷封官,在日后对契丹的战役中,他的儿子们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后世根据他们家的事迹改编成杨家将的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杨家将事件_杨家将的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杨家将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提起杨家将

杨家将历史 杨家将的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  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

杨家将历史 历史上的杨家将

历史上的杨家将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的传奇,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故事。然而,戏剧小说的演绎永远无法与

杨家将历史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

杨家将抗辽  人民按照自己的选择,让杨家将的忠勇流芳百代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已达800多年,它主要是叙述北宋名将杨业及其子孙  们抗击北方辽朝和西夏统治者侵扰中原的事迹。其中杨业、杨延昭、杨

杨家将事件_杨家将的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杨家将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提起杨家将

杨家将历史 历史上真实杨家将的结局

历史上真实杨家将的结局说起北宋,不得不提到如许一个家族,杨家将。那时,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这么一个复杂的军事家族,为安在北宋末了的战役上,没有大显身手呢?&

杨家将历史 读《杨家将》有感

 读《杨家将》有感  最近,我趁着有限的时间,看了一部经典著作《杨家将》。  我之所以会去看这部名著,其实是因为我看了一部名叫《少年杨家将》的电视剧,希望能从原著中获得更多杨家将的故事。  

杨家将历史 历史上的杨家将到底有多强

历史上的杨家将到底有多强杨家将,是中国官方出名的爱国将领集团,近代由于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而驰名天下,如今的曲艺和影视作品更是对杨家将鼎力大举衬着。 杨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穆桂英、杨宗保

杨家将历史 杨家将——历史与传说差距有多大?

 杨家将——历史与传说差距有多大?  杨家将故事已流传近千年,小说、评书、戏曲精彩迭出。不过,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竟如何呢?正史上只有三言两语的边关守将,为什么成了家

杨家将历史 杨家将你所不知的千年传奇

 杨家将你所不知的千年传奇  杨家将历史典籍和传奇演义已流传800余年。无论是由古至今那回回扣人心弦的评书演义、引人入胜的戏剧版《杨家将》,还是近年来海内外以“杨家将&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