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曾国藩组织湘军》的历史故事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曾国藩组织湘军》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曾国藩组织湘军》的历史故事
曾国藩组织湘军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祖父是个普通的农民,但疾恶如仇,处事精明,对曾国藩影响很大。他父亲是个秀才,从小就悉心教导他,让他掌握了儒家经典。他28岁那年考中了同进士,顺利进入了翰林院。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被朝廷派到江西主持乡试,走到半路就传来母亲去世的消息,曾国藩只好回家奔丧。就在这段时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当时清朝的军队是由八旗兵和绿营兵组成的,八旗兵早已腐朽不堪,绿营兵也好不到哪儿去。对付太平军的主要是绿营兵,这些腐败的军队在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太平军一时横扫南方。清政府下令各地兴办团练武装,想用当年扑灭白莲教起义的方法消灭太平军。曾国藩虽然还在为母守孝,但一向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己任的他仍然响应朝廷的号召,担任了湖南团练大臣。
曾国藩仿效戚继光当年的方法,招募了一批精壮农民,认真加以训练。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任命的将领都是书生。一开始招募的人并不多,只有500来人,号称“湘勇”,但就是这500人却成为清朝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的先驱。曾国藩礼贤下士,即使对方地位很低,他也彬彬有礼,所以手下聚集了不少人才。曾国藩害怕当地人民响应太平军,所以镇压起那些敢于起来反抗的人是毫不留情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捕杀了200多人,留下个“曾剃头”的外号。很多人对他的残忍无情很不满意,也看不起他那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终于有一天,正规军和湘勇爆发了冲突,曾国藩很生气,找到湖南巡抚申诉,但巡抚正好就是反对他的人之一,根本没有理他。曾国藩没有办法,只好带领手下搬到别的地方,不和正规军打交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忍让,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怎么能把私人恩怨放在皇上的恩德之上呢?”
湘军和淮军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准许地方组织团练。湖南湘乡大官僚曾国藩趁机组织了湘军(最初称湘勇),专力从事镇压太平天国的活动。湘军有陆军和水师,大小将领多是曾国藩的亲戚、朋友、学生和同乡,相当于曾氏的私人武装。同时,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也在安徽组织淮军。湘军和淮军与外国反动势力一起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运动,并且制造出了一个虚假而且昙花一现的“同治中兴”的局面。此后,曾氏裁撤湘军,李鸿章则继续扩大淮军,并派袁世凯训练新式陆军。淮军派生了以后的北洋军阀。
部将郭嵩焘和江忠源建议,由于太平军多在东南一带活动,而那些地方河流特别多,所以一定要练水军。曾国藩采纳了这个建议,想方设法凑了一笔钱造了一批战船,又招募了1万多人,日夜训练。曾国藩的部队基本上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往往一个营里的官兵都是一家人,这样便于管理。他的军饷大多是自己筹集的,打了胜仗之后默许士兵抢劫战利品,只有打胜仗才能抢东西,所以士兵们打起仗来都很勇猛。曾国藩觉得这支军队已经初具规模,想试试身手了。
没过多久,太平军进攻湖南,曾国藩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他率领大军东下,谁知道刚一出军就遇上大风,损失了几十艘战船。陆军不久也吃了败仗,曾国藩的水军主力在靖港被太平军打得全军覆没。曾国藩又羞又气,当场投水自杀,幸好被部下救了起来。湘军大将塔齐布在湘潭打了个大胜仗,这才给他挽回了面子。等他回去后,被湖南当地官员嘲笑讽刺,闹了个大红脸。不过曾国藩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他从这次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决定一切从头开始。他重新整顿了军队,攻下了岳州和武昌,朝廷任命他为湖北巡抚,实际上官职不升不降。曾国藩为人一向谨慎,他率领水军东下攻打江西,在田家镇大破太平军。还没来得及庆祝这场大胜,曾国藩的水军就被引入鄱阳湖,太平军把出口堵住,关起门打狗,曾国藩的旗舰也被击中起火,他跳入水中才捡了一条命。但这一仗的失败不影响大局,所以朝廷没有治他的罪。
曾国藩还花大钱为湘军配备了新式武器,他弟弟曾国荃也很有才能,成为镇压太平军的主要领导者。曾国藩为了让弟弟攻下南京,派左宗棠进攻浙江,李鸿章进攻苏南,牵制太平军的援军。曾国荃则率领湘军主力拼命攻打南京,足足攻了半年多才把南京城打了下来,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将理学看得非常重,他一生兢兢业业,治家律己非常严谨,但他并不是保守的人,而是洋务运动的推动者,对晚清政局影响很大。
相关参考
清王朝国祚两百多年,共历一十三帝,这其中经历大小危机无数,这其中清朝最应感谢的军队是哪个省的哪支军队呢?清王朝从建立之初到最后灭亡,在这期间经历过多次统治危机,例如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雍正年间的西北战
在镇压太平天国行动中,三支由官员自己组织的军队一直是军队的主力,他们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但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都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部分淮军
在镇压太平天国行动中,三支由官员自己组织的军队一直是军队的主力,他们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但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都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部分淮军
曾国藩建立湘军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曾国藩为此有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国藩会用人、识人,这是他建立湘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但是从湘军建立的整个过程中,还会
(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战略家
「”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之船只,找出被胁之民人。”1854年2月,曾国藩率领训练了两年的湘军倾巢出动,吹响了进剿太平军的号角。然而,踌躇满志的曾国藩被迎
在清廷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所筹建的湘军发挥了关键作用。鲜为人知的是,湘军水师为湘军的胜利发挥了扭转战局的作用。曾国藩上书建水军湘军组建水师的直接原因是吃了太平军水师的大亏。太平军为在江南地
湘军的重要首领胡林翼和曾国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何说没有胡林翼,湘军难成气候?
湘军的重要首领胡林翼和曾国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何说没有胡林翼,湘军难成气候?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胡林翼是湘军重要首领。湘军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挽救了清政府,还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成
核心提示:> 在长达十八年的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战争中,他们双方虽然屡有争斗,但始终掌握着一个分寸,即对方能够接受和容忍的最低限度。尤其在湘军攻
毫不夸张的说,大清后几十年的江山,是曾国藩带领着他的兄弟和乡党们,领着一帮湘人,在大清风雨飘摇的时节,以异军突起的方式脱颖而出,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克星,帮助爱新觉罗氏搞定了洪秀全等人。>看着战后湘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