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大学者孔子》的历史故事
Posted 孔子
篇首语: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大学者孔子》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大学者孔子》的历史故事
大学者孔子
孔子的父亲是鲁国的一个小贵族,他刚生下来父亲就去世了。孔子小时候就喜欢模仿祭祀的游戏,是个很聪明的小孩。孔子出身并不高贵,当初鲁国大贵族季氏招待士族,孔子也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骂他:“季氏招待士族,你跑来干吗?”孔子只好退下。
孔子虽然很穷,但他担任任何职务都能干得很好。南宫敬叔向国君推荐了孔子,请他去出使周。孔子到了东周后,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他问道于老子更是留下一段佳话。孔子回到鲁国后继续收学生,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孔子30岁那年,齐景公和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问孔子:“当年秦穆公的国家那么小,地方又偏僻,为何还能称霸?”孔子说:“秦国虽然小,但志向大;地方偏僻,但行为端正。百里奚不过一个奴隶,秦穆公和他谈了3天就把国家交给他管理。像这样尊重人才,称王都没问题,称霸还算小的。”齐景公非常佩服这个年轻人的见解。
孔子最欣赏西周初期的礼仪制度,他一生的梦想就是恢复周公时期的礼仪,用“礼”来教化人心,从而实现天下太平,结束当时的战乱。
当时鲁国的大权是掌握在季、孟、叔三家大夫的手里,国君实际上没有实权。在孔子35岁那年,国君鲁昭公被三家大夫赶跑,孔子一怒之下跑到齐国,求见齐景公。他向齐景公谈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很敬佩孔子的才学,想用他。但齐国相国晏婴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际,齐景公就没有用他。孔子只好回到鲁国教书,他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还有许多贵族子弟,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后来,孔子被任命为司空(掌管水利、营建之事)、司寇(掌刑狱、纠察之事),孔子在任期间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鲁国的强大引起齐国的不安,于是齐国给鲁定公送去80名歌女,从此鲁定公开始不理政事。孔子很失望,带着学生出走,开始周游列国。
孔子希望能有个国家能够接受他的政治主张,可是当时的大国忙着兼并战争,小国又面临被吞并的危险,没有人理会孔子的主张。他先后到过很多国家,他们大多对孔子很客气,但没有哪个肯重用他。

孔子讲学图 清
此图表现了春秋时期孔子在杏坛讲学的情景。图中孔子端坐讲授,弟子们在周围恭敬地聆听。作品因是宫廷绘画,所以特别讲求用色和整体结构。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还多次遇到危险。他首先到的卫国,卫国国君一开始对他很客气,招待得也很好。但后来开始不信任他了,还派人监视孔子。孔子害怕被害,就逃往陈国。在路过匡地的时候,因为他长得很像当地人痛恨的阳虎,被他们当作阳虎而围困了5天之久,好容易解了围。孔子想去晋国,结果途中听说晋国内乱,只好返回卫国。谁知道因为拜见卫国国君夫人南子,引起许多猜疑,孔子只好又去了宋国。在那里他得罪了宋国司马桓魁,差点被杀害。后来他多次往返于陈国和蔡国之间,有一次楚王派人请他,陈、蔡二国害怕他到楚国后对他们不利,竟发兵将孔子师徒围困起来,孔子因此断了粮,差点饿死。好容易才等到楚国派兵来解了围。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克服了种种困难,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但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不切实际,在外面奔波了七八年,还是没能让别人接受。在他68岁的那一年,他的一个学生冉有当了季康子的家臣,受到重用,出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冉有劝说季康子将孔子迎回国,季康子就用很高的礼节请孔子回到了鲁国。
孔子岁数也很大了,他被鲁国人称为“国老”,很受尊敬。鲁国国君和季康子经常就一些国事来咨询孔子,但始终不重用他。孔子很失望,只好在家整理古代的文献资料,著书立说。孔子整理了《诗经》、《尚书》、《春秋》等多部文献,为保存我国历史资料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书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是每个读书人必须研读的书目。
孔子还教育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据说他的门徒多达3000人,出色的有72个。孔子晚年的时候,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早逝、子路战死,极大地打击了孔子的精神。很快,在公元前479年,孔子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继续传播他的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也是最大的思想流派——儒家学派。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春秋鲁国学者有若简介,孔子重要弟子有子的特点是什么
有若(前518年-约前五世纪中期)即有子,孔子重要弟子,受儒教祭祀。其氏为有,名若,字子有,或云字子若,未知所据。生平生卒年有若生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少孔子四十三岁,为前508年;而《孔子家
孔子周游列国之后,晚年回到鲁国定居时,已经将近70岁。这时他的名声无论在鲁国还是诸侯各国都非常大,很多人都将他视为世间学问最渊博的学者。有的人认为他是生下来就懂这么多的,孔子听说后,摇着头说,我并不是
人物简介樊须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拜师。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鲁哀公十一年(
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有多高呢?一些学者认为:司马迁写史记是汉朝,汉朝一尺23.1cm,所以就应该按照汉朝的尺度来计算孔子的身高。如
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有多高呢?一些学者认为:司马迁写史记是汉朝,汉朝一尺23.1cm,所以就应该按照汉朝的尺度来计算孔子的身高。如
秦评孔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
冉耕(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孔子弟子,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受儒教祭祀。后患恶疾,孔子亲往探望,见其垂危,深为叹惜。世系先祖31世祖华胥氏30世
孔子认为治国须以"儒"来治国方能成功所以周游列国阐述儒的思想儒学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字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及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这样一位圣人的后代现今在何处呢?> 嫡亲后裔是高级别的世袭官
孔子,被大多数人奉为圣人。一言一行可谓各大多数人带来极大的影响。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他有众多弟子,如孟子、曾子、庄子、颜子、子思、墨子。这些对后来的历史有一定影响的人都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