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Posted 士族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2、孙权只比曹操多活4年,但晚年性情大变,为子孙留下一个烂摊子

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乱世之中的孙权继位后,面对的局面很艰难

  孙家的基业是孙权的父兄二人拿命拼下来的,孙权小时候跟随父兄四处漂泊,历经战乱,经历了父兄之死,十九岁时,兄长孙策死后,将光耀门楣的任务交给了孙权。

  由于伟大小说《三国演义》提到的很少,所以我们很多人觉得孙权的上位是很顺利的,但其实大大不然。孙策刚刚统一江东不就,各方面的势力都还在观望天下局势,没一个真正信服外来的孙家。

  所以,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极不明朗,动荡不安。简单谈谈当时的形势,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应该怎么办?年轻的孙权很迷茫,他只是读过一些诗书,从未真正带兵征战,而他的身边能够真正信任的人不多,这个时期只有和父兄一起创业的周瑜、程普可以用,可是如果他们大权在握,自己将如何是好?孙权是非常矛盾的。

  孙权是多么的缺少“安全感”?

  在周瑜摆平内忧外患之后,孙权面对的局势逐步稳定下来,孙权改变孙策时代的强硬态度,对士族阶层以安抚为主、招贤纳士。以鲁肃、诸葛瑾为代表的外来户和以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当地士族都加入了孙权的幕府。

  这一切看似非常顺利,可是埋下了很多问题,士族做大了,会挤压平民的生存空间,怎么办?士族控制了人才梯队,那么自己日益孤立怎么办?国家大政战略的话语权都在士族这边,自己怎么做决定?孙权面对的就是这些问题,要依仗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可是也要打压。

  孙权的办法是。对他们从利益上笼络,从政治上防范,从不对他们授予重权,可四大家族的势力还是一天天膨胀,子弟、门生逐步遍布朝堂。孙权信任的从周瑜到鲁肃,从鲁肃到吕蒙,可是三个人都早逝,接下来孙权在怎么办?孙权的身边缺少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这样一批有能力有铁关系的宗室啊!

  接下来孙权无可奈何,面临刘备的攻势以及曹丕趁火打劫的潜在威胁,处于危机中的孙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后方再有一点闪失,于是孙权只能仰仗四大家族的代表人,陆逊。

  可是陆逊掌军事后,又急速的插手政治,军政一体,主导了整个东吴朝廷,并且触角伸向了孙权的立储禁区,没有安全感的孙权怎么办?他叫“权”,他真正擅长的就是权术,于是逼死了陆逊,算是给四大家族一点颜色,可是立储的问题还是要自己解决,于是孙权又出了昏招。

  纠结的孙权,无奈的选择

  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和大将军诸葛瑾去世。培养了三十多年的继承人和陪伴自己四十多年的唯一的知心朋友在同一年去世,花甲之年的孙权心灵受到的重创可想而知。

  那么,孙登死后,应该如何立储?孙权的方法就是继续纠结和逃避,公元242年,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封孙霸为鲁王,给予鲁王的待遇与太子不相上下。也就是说,两碗水端平,这也是古代史中处理立储问题最糟糕的办法!从此东吴朝廷分成了太子党和鲁王党,史称二宫之争,东吴永无宁日。

  在一系列的明争暗斗之中,孙权不堪其扰,于是他继续纠结,从两碗水端平,到摔碎两个盛水的碗,公元250年,孙权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立老来子孙亮为太子。

  孙权的决定针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而是妄图控制东吴朝政的各个士族门阀,孙权就像告诉他们,这个东吴是我孙家的,决定权在我手里,你们不要痴心妄想。

  在孙权发动的这场朝廷大清洗运动中,东吴集团内耗严重而惨淡,四名外姓大臣全部死于内讧、第二任皇帝孙亮被废、孙鲁班被流放。吴国进入了糟糕的孙峻及其继承者孙綝的权臣时代。

  东吴的命运来自于孙权的选择,我们不去简单的评价对与错,而是应该看到更多人性层面的东西。乱世之中,曹操有皇帝在手,有誓死效忠的宗室,有文韬武略的朝廷,刘备有争雄天下的勇气,有个有号召力的姓氏,有值得托孤的诸葛亮,有胜似兄弟的关张,而孙权只有自己的“权术”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保境安民的依托而已。

  用辛弃疾的词作为结尾吧。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个人认为孙权才是三国中间最不容易的一个君主,他面临的困难远比曹操和刘备要大,能够守住半壁江山已充分证明他的能力,当然,他的很多选择都是不得已为之,都是根据形势必须做出的选择,谈不上是昏君。

  首先我们来看孙权的困境。

  从外部来看,孙权面对两个强劲的对手,一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个是以刘皇叔自居的刘备。两个人都以汉室正统自居,占据了道德高位,而孙权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他不过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罢了。统一天下对孙权来说只是一个空想,也可以说连想都不要想,处在两强的夹缝中间,能自保就不错了。

  从内部来看,他的江山基业和政治班底,都来自于孙策的转让。孙策刚刚打下江东六郡,没多久就死掉了。

  孙权接班的时候年仅18岁。不管是江东土著势力还是孙氏宗亲,都有叛乱和勾结外敌的事件发生,也就是说,孙权的江山并不巩固。

  孙权的政治班底中,文有张昭,武有周瑜。以他们两个人为首领导团队控制了东吴的政权,一开始孙权对他们两个人既利用,又不放心,因为他们都不是自己的嫡系人马。周瑜倒是很快就死去了,而张昭却活了很久,孙权对他一直既容忍有斗争,到了张昭的晚年,孙权还不忘讽刺张昭一把:当年赤壁大战时,你劝我投降曹操,如果当年听你的,朕会有今天的地位吗?朕又会是在哪里呢?

  二

  其次,我们来看孙权即位后的一系列政治选择。

  对外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偶尔也会向曹操称臣,敲打一下刘备。不管出于哪一种选择,都是在为东吴争取一个最好的外部环境和现实利益。

  对内,孙权做的事情就比较多了。既要安抚孙策留下来的政治班底,又要拉拢江东本土势力来维护政权稳定和牵制孙策的政治班底。同时,孙权还要建立自己的嫡系团队。

  孙权的政治班底中,最得力的就是战略大师鲁肃,他为孙权规划了东吴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实施方案。另外一个就是陆逊,他是江东本地四大家族的杰出代表,他帮助孙权夺回了荆州,打败了刘备,抵抗了曹丕,巩固了江东的外部局势。

  鉴于孙权的内外压力都比较大,所以他没有办法作出大的改革调整。孙权只能在孙策留下了的政治班底、自己的嫡系人马和江东的四大家族中间做政治平衡,让他们相互牵制,以便于自己的整体管控。

  三

  最后我们来看孙权晚年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在三国中间,刘备政权的主体是外来政权,依靠的是外来势力,和本土势力关系非常不好,因此很难得到本土势力的大力支持,所以最先灭亡。曹魏政权则相反,过度依赖士族大姓的支持,最终被司马懿夺权。

  相对于刘备和曹操而言,孙权的东吴最后才灭亡,就是孙权政治路线正确的结果。孙权没有过度的依赖哪一方势力,而是在各方势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所以能够长期维持自己的统治。

  到了孙权的晚年,孙策的政治班底早已老去,退出江湖。在孙权的嫡系人马中,外来势力逐渐凋零,江东四大家族迅速崛起。

  为了维持政治平衡,孙权不得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寻找不同的借口,严厉打压江东四大家族,甚至不惜逼死陆逊,杀死了不少江东四大家族的人才。为了巩固东部的政权,他还废掉了自己和江东四大家族走得太近的太子。

  可以说,孙权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维护孙氏江山,让各派势力能够达到一个平衡。如果有哪一方的势力过大,孙权就会出手打击。

  这一切都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必须采取的政治手段,也是东吴能够坚持到蜀国和曹魏灭亡之后,成为三国中最后一个才被灭亡的国家。

  对于一个实力并不强大的国家而言,孙权能做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谁又敢说孙权是一个昏君呢。

孙权只比曹操多活4年,但晚年性情大变,为子孙留下一个烂摊子

孙权,生于公元182年,活了71岁,于252年病逝。也是三国时期活得最久的皇帝。实际孙权没有比刘备和曹操多活几年,刘备活了63岁,曹操活了66岁,只是因为孙权出生比较晚,所以熬死了刘备和曹操。 孙权出生就命好,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江东基业,后父亲病死,哥哥被刺杀。公元200年,孙权十八岁就继承了父兄的事业,逐渐成为割据江东的一方霸主。208年孙刘联盟打赢赤壁之战,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219年成功偷袭荆州,大大地扩张了领土范围。因为东南地区经济发达,百姓富庶,所以孙权实力日渐强大。 200年曹丕称帝,221年刘备称帝,此时孙权也不心急,稳扎稳打,还收复了越南北部的交趾郡。228年命陆逊于石亭大败魏将曹休,稳定住局面,然后终于忍不住了,于229年称帝,此时孙权47岁。虽然孙权是从哥哥手里继承的事业,但是只追封父亲为武烈皇帝,哥哥只追封长沙恒王,实在于情有亏。是怕后世人说他得位不正,也怕孙策的后人争权夺位吧。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只好在情理上对不住孙策了。 241年,太子孙登病死,后孙权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这也是导致吴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开始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后出现二宫之争,鲁王孙霸参与夺位,时间长达八年,最终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立幼子孙亮为太子,252年孙权病逝,此时孙亮仅10岁。 孙权晚年昏聩,废长立幼,导致大权旁落到大臣手中,后来权臣可以废立皇帝,以至于出现朝政动荡。孙权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到最后变成一个烂摊子,坑害了自己的子孙并且毁了自己的事业。如果孙权坚决立孙和为太子,没有出现纷争,吴国朝政稳定,便可以一心对外,那么肯定不会灭亡得这么早。

相关参考

孙权只比曹操多活4年,但晚年性情大变,为子孙留下一个烂摊子

孙权,生于公元182年,活了71岁,于252年病逝。也是三国时期活得最久的皇帝。实际孙权没有比刘备和曹操多活几年,刘备活了63岁,曹操活了66岁,只是因为孙权出生比较晚,所以熬死了刘备和曹操。孙权出生

孫權早年勵精圖治是明君,晚年為何性情大變,成為了昏君

世界在不停地變換,人也亦同。處於不同時期的人,也會不同。而三國之中東吳的領導人孫權也逃不過性情大變的結局,早年野心勃勃,有征討天下的雄心。可晚年卻漸漸變成了昏君,不但對臣下極為暴戾,還喜怒無常。孫權讓

皇帝的一份诏书,让皇后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从此性情大变

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这不仅仅因为他起于寒微,却在乱世之中席卷天下,成为九五之尊,更是因为他实现了「”娶妻当娶阴丽华”的梦想。古往今来,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人并不少见,但像刘秀一样,两方面都如

能与曹刘掰手腕的小儿辈孙权,晚年怎么成了昏君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孙权年轻时候就坐拥江东,统率三军将士对外征战杀伐,从没有想谁低头认输。当年天下同辈谁能胜他一筹?只有曹操和刘备两人而已。生个

吕后被项羽关了3年后,为什么就性情大变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吕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初功臣们都是身经百战。亲冒矢石、刀头舔血的主,却为何被吕后这个妇道人家吓成这种怂样?这是因为吕后在不久前,做了一件骇人听闻、灭绝人性的事,那就是

吴大帝孙权第四子孙霸为何被赐死

  孙权于废立之事进退失据,性情大变,极度极敏感多疑,容易焦虑和妄想,越来越独断专权,滥杀功臣,使得东吴的稳固局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孙权终于在赤乌十三年废孙和,改立七子孙亮为太子,并且赐死孙霸,孙权又

晚年溥仪携妻子游故宫,对面遇见一白发老人,溥仪突然脸色大变

晚年溥仪携妻子游故宫,对面遇见一白发老人,溥仪突然脸色大变!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溥仪,他的一生可谓是具有浓烈的传奇色彩了。早在溥仪三岁的时候,此时还是懵懂无知的溥仪却被慈禧太后强行的

溥仪晚年游故宫,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顿时脸色大变

一提到古代的皇帝,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外,最容易让人想到估计就是溥仪,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纵观溥仪的一生,两岁多就坐上了皇位,六岁时莫名其妙地退位,后来成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称得上“传奇”。

东吴贤主孙权怎么死的 孙权晚年有多荒唐

孙权怎么死的孙权是一个有雄才伟略之人,在其父兄的江东基业之上,不负众望在其27岁时建立了东吴帝国,成为一方帝王。在孙权晚年时,如一般帝王一样生活骄奢糜烂,不仅昏庸无道,还滥杀忠臣,使得朝政紊乱。张博饰

被骂做昏君却只是一笑置之 晋武帝司马炎轶事

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公元265年接受魏帝曹奂禅让,代魏立晋,成为西晋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司马炎早年,英明神武,选任能臣,平定江南,统一天下,是一个充满激情、高昂进取的明主;晚年,满足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