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日的友好往来
Posted 画家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日的友好往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日的友好往来
中日的友好往来
中日两国人民有两千年的深厚友谊,在经济和文化上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到了明代,两国的文化、经济交流更进了一步。在足利幕府时期,日本的贡使不断地来到中国,他们从宁被登陆到北京,沿途在杭州、南京等处都进行交易。其中一次日本就售出硫磺三十九万七千五百厅,铜十五万四千五百斤,又买进了大量的中国铜钱、瓷器、药材、丝织品和其他许多工艺品,连中国的诗书、法帖、名画及古奇器、十三经、二十一史,日本人民也“往往不惜千金”购买。这时,大批的中国商船开到日本的贸易港长崎进行贸易,许多中国商人群集聚居,还形成了“大唐街”。日本画家雪舟曾在明朝来到中国,在与中国画家交往中,接受了宋元以及明代浙派画家的影响。他回国后,创立了云谷画派,为日本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又有一批中国的雕板工匠,如若名的工匠俞良甫、陈孟荣等先后东渡日本,对日本的雕版印刷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参考
一,中日交流始于汉朝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
1978年8月12日中国日本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长黄华和日本国外相园田植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而结束了1972年以来两国间以缔约为目的的长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犹如一枝艳丽的花朵常开不谢。在我国历史上,许多人都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过贡献,其中,最突出的则是鉴真。鉴真(688—763),唐朝高僧,扬州江阳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犹如一枝艳丽的花朵常开不谢。在我国历史上,许多人都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过贡献,其中,最突出的则是鉴真。鉴真(688—763),唐朝高僧,扬州江阳
1978年8月12日由中国外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签订,同年10月23日生效的关于中国和日本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条约。条约由前言和五项条款组成。其主要内容是:双方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
1972年新中国虽与日本建交,但双方关系并未正常化,1978年,中日重启了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然而,正在此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日本拦截中国渔船1978年4月,中国百余艘渔船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捕
1918年,日本迎来了他的第19任首相——原敬。这个首相与之前的历任首相都不同。首先不同的一点就是他是第一位平民出身的首相,日本是一个非常看重血脉的国家,原敬能以一届平民一步步成为首相,其手腕与能力可
历史秘闻 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反对侵华,主张中日友好,却落得凄惨下场
1918年,日本迎来了他的第19任首相——原敬。这个首相与之前的历任首相都不同。首先不同的一点就是他是第一位平民出身的首相,日本是一个非常看重血脉的国家,原敬能以一届平民一步步成为首相,其手腕与能力可
国与国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没有真正的敌人,也没有真正的朋友.中日关系无非是一种利益关系.当一国损害另一国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时,两国交恶.反之,友好.所以两国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中日其实就是
由中日有影响的民间人士组成,同政府成员会议相并行的会议组织。1981年初日本前众议院副议长冈田春夫提出成立中日民间人士会议的方案,目的是通过民间渠道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两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