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历史真相 淝水之战始末
Posted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晓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历史真相 淝水之战始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晓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历史真相 淝水之战始末
淝水之战始末:淝水之战,是中国北方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据史料记载,这次战役最后以8万晋军大胜80多万前秦军而告终。但有人对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提出了质疑:淝水之战真是以少胜多吗?
有人提出:淝水之战可能是一场双方军力旗鼓相当的战役。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史料中记载的前秦80万兵力可能是虚数。据当时前秦的国力来看,能达到80万已经是相当惊人了。即使有,前秦苻坚至少也要留一部分驻守各地。据史料提供,当苻坚到达彭城时,凉州、幽冀、蜀汉的兵力都没有到达,也就是说,这些被包括在80万以内的几处兵力,根本没有参加淝水之战。
2、苻坚的弟弟苻融当时率领的30万兵力也没有投入战斗,这30万兵力被分布在西到郧城、东到洛涧之间500多千米长的战线,驻扎在靠近淝水的寿阳一带的兵力最多不过10万,再加上苻坚带来的“轻骑八千”,也仍是10多万人。
3、再来看晋军,晋军8万除了刘牢之率领的5000人转向洛涧外,其他都参加了战斗。当时,晋军本来就在长江中游一带驻扎了不少兵力,再加上新投入的8万人马,兵力很有可能在20万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说淝水之战是以东晋8万兵力大胜前秦80万兵力还合适吗?这是让史学家们感到困惑而且难解的。只有解开这个难题,才能解开淝水之战的真相。
相关参考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寿县古城。淝水又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留有风声鹤唳
东晋得以延续的关键一战,淝水之战是怎么以少胜多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谢安派出的将领胡彬,率领水军沿着淮河向寿阳进发。在路上,他得知寿阳已经被前秦的前锋苻融攻破。胡彬只好退到硖石(今安徽凤台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前秦战败后苻坚被杀,北方重新分裂。东晋则趁此北伐,保住东晋数十年的安定。 淝水之战爆发的原因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
国人历来喜欢讲说以少胜多的战例,诸如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特别是淝水之战,作为软弱的南朝对强盛的北方政权少见的空前大胜,更是被人津津乐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东晋以7万多兵力战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谢玄 谢玄(公元343年?公元388年),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幼时聪慧,深得叔父谢安喜爱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淝水之战东晋击败前秦的著名战役,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383年,前奏王苻坚强征各族人民,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苻坚的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消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别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后和晋朝时期的淝水之战。两场战役都是中国北方军队输给南方的战役。那么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的相同点在哪?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的不同点在那?下面本站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将军吴班、冯习为左右领军,张南为前部,赵融、廖化、傅肜为都督,亲率大军数万开始东征孙权,史称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同年八月,战役正式打响。 刘备的先头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长平之战并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战役之一,而且淝水之战也是古代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之中东晋将领率领着八万左右的兵力,大败敌军8,90万大军,从此奠定了之后几十年南北朝的局面。在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长平之战并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战役之一,而且淝水之战也是古代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之中东晋将领率领着八万左右的兵力,大败敌军8,90万大军,从此奠定了之后几十年南北朝的局面。在